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回到原乡 > 第46章 施妙计

第46章 施妙计

    曾族长情不自禁地停下了手中的活计,咧嘴说:“你爸算是没白送你书啊?”

    曾莲把题了诗的油纸伞递给族长,笑呵呵地说:“曾爷爷,你看看咋样?”

    谢闯担心曾莲没经曾爷爷同意就在他伞上题诗会发火,令人没想到的是,族长眉梢一翘,接过伞一看,高兴地说:“这读了大学就是不一样,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曾莲趁热打铁:“爷爷过奖了,是你这伞太精致,太有创意了。”

    曾族长眯缝着眼睛说:“少给你爷爷灌迷魂汤,你们一进门,我就知道你们是干什么来的?”

    “爷爷英明,有事是真,但我们来拜访访爷爷和奶奶也是真。”曾莲细声细气地说。

    “莲儿,你可别跟你爸曾江山学那套官腔,有话直说。”族长是个直性子,他快言快语地说。

    谢闯开始贩卖自己的想法:“我们公司的目标确实是为了我们村的长远发展,想帮助大家脱贫致富,建立美丽乡村。”

    族长很直白地说:“小伙子,你爷爷眼睛不瞎,你们做的那些我都看到了,也很欣赏,但在你爷爷面前少打官腔,有事说事。”

    曾莲马上道歉:“对不起,爷爷,是我们不懂事,惹您不高兴了。”

    谢闯感觉这老头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人,就不跟他来虚的,干脆实话实说:“我们今天来就是为祠堂的事。”

    “打祠堂的主意,门都没有,其它的事都好商量。”族长直接拒绝。

    “爷爷,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历代先贤的事迹,让子孙后代永远学习和铭记。”曾莲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曾族长依然埋头干他的活,没有表态。

    谢闯接着说:“爷爷,族谱文化和耕读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就是想把他传承下去。”

    族长仍然埋头干他的活,还是没有表态。

    曾莲继续说:“我们就是想让更多的人欣赏到您的这些农耕手工艺品,并把这些手工艺传承下去。”

    族长抬起头,目光凝重地说:“你们说的我都懂,可是祖宗的规矩不能坏在我手里,你们走吧,让我安静一会儿。”

    曾莲记住了上次的教训,不再跟族长硬顶,而是很认真地说:“爷爷,那我们不打扰您了,到时再来看您。”

    曾爷爷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勉强回了个笑,继续做他的事。

    曾莲和谢闯谢过曾奶奶,一出房门,就在门口碰见杨小醉,他幸灾乐祸地说:“想搞定我们村里的这个老顽固,你们还嫩了点。”

    “起开,没你什么事。”曾莲正愁找不到出气对象,见杨小醉送上门来,干脆给他一个顺水人情,一把推开他,没好气地说。

    杨小醉龇牙咧嘴地说:“谢闯,你真是重口味呀,这么个母夜叉也敢要?”

    “起开,没你什么事。”谢闯也学曾莲的口气给杨小醉来了一句。

    杨小醉嬉皮笑脸地说:“阿莲,我要是能帮你搞定那个老顽固,你就答应我一个条件。”

    曾莲一开始没当真,后仔细一想,狼有狼道,猫有猫道,这个不怎么着调的杨小醉兴许也有着调的一回,就停下脚步,激将他:“你要是能搞定曾爷爷,我就答应你条件。”

    谢闯有点不高兴了,生怕这家伙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让人心里不爽,拉了一下曾莲,催促她:“少听他胡咧咧,我们走吧。”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你们会后悔的。”杨小醉很得意地说。

    曾莲涨红着脸:“什么条件?你先说说。”

    “那我就说了,你们可别欺负我。”杨小醉忸忸怩怩地说。

    “快说,我们保证不欺负你。”曾莲很期待地说。

    “你结婚的时候,我要做伴郎。”杨小醉一脸真诚地说。

    谢闯松了口气,心想,这杨小醉还算是好哥们;曾莲看了一眼谢闯,然后直面杨小醉:“行,我们答应你!”

    谢闯想了想后,很认真地说:“答应你可以,不过你得先说说用什么办法说服曾爷爷。”

    曾莲也意识到了这点,板着脸说:“对,你得给我们先说说你的方法,不然就算了。”

    “天机不可泄露,你们就等着好结果吧,说话要算话呵。”杨小醉嘿嘿一笑,转身就走。

    她这么一说,曾莲倒是担心起来,跟在他背后喊:“你可不能硬来,要是曾爷爷有什么闪失?大家都饶不了你。”

    谢闯望着杨小醉的背影,诡秘地一笑:“看来,这小子也有靠谱的时候。”

    “一脸坏笑,你是不是知道点什么?”曾莲急切地说。

    “我跟你一样,只能骑驴看唱本,等着瞧了,”谢闯模仿杨小醉的口气说,“天机不可泄露。”

    曾莲气急地说:“你们男人都一肚子坏水。”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呀。”谢闯打趣她。

    “好你个谢闯,越来越油嘴滑舌了,看我怎么收拾你!”曾莲边说边举起手去打他,谢闯则打着飞脚往家里跑。

    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两个黑影像幽灵一样蹿到祠堂里,忙碌一番后,悄悄地躲了起来。

    曾族长有一个习惯,每遇到大事都会在睡觉前到祠堂里去跪拜一下祖先,说一说自己的困惑,寻求祖先的理解。今晚也不例外,曾族长打着手电筒,推门进了祠堂,四周看了看后,跪在蒲团上,闭目念词。

    突然一道灵光掠过,照在神龛上,曾族长睁开眼睛一看,只见先祖端坐在神龛桌上,目光炯炯地盯着他;曾族长立马拜了三拜,磕了三个响头,低头伏在蒲团上。

    先祖一脸严肃地说:“一遇大事就来征求我们意见,你的这份孝心令我们甚是感动。不过,我得提醒你,先祖的功德、族规、家风、伟绩不能只关在祠堂里,要让后世子孙知晓,要让他们永远传承下去。”

    曾族长大气不敢出,不停地磕头,如捣蒜一般。

    先祖转而慈祥地说:“你也老大不少了,不用磕那么多头,低头听着就是。”

    曾族长磕了一个头后,一脸虔诚地听着。

    先祖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先祖筚路蓝缕上千年,在这个地方开荒种地,繁衍生息,耕读不止,创造了不少的农耕文明,这是我们家族献给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作为一族之长,你不要抱残守缺,故步自封,要将他们发扬光大,让全天下的人共享。”

    曾族长大吃一惊:“祖先的规矩可是不能让外人进祠堂的呀?这个我可不敢擅自改变。”

    先祖不怒自威:“你真是个榆木疙瘩,现在是一个改革开放时代,是一个人类文明共享的时代,要懂得与时俱进。”

    曾族长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恍然大悟:“先祖,我明白了,一定谨遵教诲。”

    瞬间,灵光消失,神龛上端坐着的先祖消失了;当曾族长抬起头时,面前除了神龛和桌子,什么也没有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