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将相 > 第104章 楚记粮行

第104章 楚记粮行

    郑国渠西起泾河、东至洛水,期间横断冶峪、清峪等数条支流。

    而河堤决口之处,正在冶峪河、清峪河与渠身交接之处。上至泾阳、云阳,下至三原、富平,渭北九县之地,尽成泽国。

    楚南雄自领了王命、奉为天使,便立即与章邯一道赶往冶峪河谷口。极目望去,原野中一片汪洋,只见水势滔滔、不见农田庄园。

    章邯悲愤交加、怒骂不止,恨不得将掘开谷口之人捉来,一刀一刀剐了。

    楚南雄摆手止住他道:“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如今内史腾拜将东出、正在赵地驻守,此处恐无人主事。我们应先去县府找来县令、县丞,商量救民事宜。”

    九县之地,有远有近,其中半数都是内史。如栎阳,原来更是大秦国都。因此,这些地方一有水患,各县县令全都惶恐不已。至于九县之地的百姓、居民,为了统一救济,则全都往南迁徙、最终被就近安排在了水患较轻的高陵、栎阳两县。

    楚南雄赶到栎阳时,栎阳县府内的官员幕宾全都在场。县令罗恒悲声叫道:“公子,你可算是来了。眼下城里城外流民遍地、哭喊连天,都成了乱麻了。”

    楚南雄应了一声,问道:“流民可曾安置妥当?”

    罗恒唉的一声,叹道:“怎样才算是妥当呢?百姓拖家带口、背井离乡,连住的地儿都没有。”

    楚南雄道:“好在是夏季,天气炎热,只得先忍一忍。至于赈灾的粮食……”

    罗恒道:“发了,自前天流民迁入境内起,县里就大开府库,每日分三餐轮流施粥。可流民数量实在巨大,足足数十万,遍布在县内各乡各地。单是稀粥,每天也要耗费粮米十几万斤。”

    章邯霍的一惊,“只是一天,如何要耗粮这么多?”

    罗恒冷眉一瞥,哼道:“将军身处富贵,如何知道柴米油盐之事?别的不论,就说这稀粥。按十人份一斤粟米来算,三十万人喝碗粥,就要吃掉粟米三万斤。而且,每人还只能分得一碗。可十个人分一斤,粥里能有几粒米?谁能吃饱?哪怕一日三餐,百姓仍是饿着肚子。就这,已经耗掉九万斤了。再加上面饼、锅盔这些实实在在的主食,一天十万斤粮食,多吗?”

    章邯被他指斥的哑口无言,转念一想,也确实如此。三十万人,单是顿顿喝粥,耗费已经不菲。而栎阳这等小县,纵然是内史,又能有多少存粮?

    他忍不住向楚南雄看了过去,眼下之意显然是在说:公子,粮食啊!你可答应过大王要拿出粮食啊!

    楚南雄略作寻思,又问罗恒道:“县里仓库有多少存粮?能撑几日?”

    罗恒伸出两根手指,“只有两万石,撑不了几日。而且,流民仍在源源不断的涌来,只今日一上午,县郊又多了几千张嘴要吃饭。照此下去,十天都难。”

    楚南雄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自今日起,九县赈灾,不再分发面饼、锅盔,统一施粥。仍按十人斤米,每日三餐来算。”

    罗恒瞪大了眼睛,质问道:“倘若如此,一人一天才划几两米!”

    楚南雄道:“关键时期行关键之事。每人一天虽不到半斤,但不至于饿死。其余的事情,我来想办法,保证过几天人人都能吃饱。”

    罗恒将信将疑,但楚南雄既为天使、且名望极高,他只得如实照办。

    晚间,栎阳、高陵两县县府便发出了告示:天使有令,赈灾餐饭,只有稀粥,没有主食!

    数十万流民一听如此,全都哭喊连天、嚎啕不止。众人都知道这是楚南雄出的主意,更是指着他的名字骂了个底朝天。

    楚南雄听了,只是淡然一笑,并不放在心上。他亲自写了一封书信,让司马欣骑快马赶往渭南五县,向王翦借粮。

    王翦自去年秋收大典后,得封渭南五县之地。这五县本为原宗属司所管,王翦与赢疾,曾因其地商税、田赋纠纷一事,闹了个不可开交,最后甚至闹到了朝堂上。

    楚南雄以一封书信荡平渭南五县、且王安矫诏伪书一案,就是为了解决此季商税、田赋之争。

    当时,他曾对王翦、王安再三叮嘱道:赋税存疑,万不可妄动。

    如今,这二十八万石粟米仍屯在五县仓库之内,一粒不少。

    司马欣赶到渭水庄园后,便将此事对其祖司马荣一说。

    司马荣问也不问,拿着侯爷大印,就与他及王安一道,前往户县取粮。

    楚南雄虽明言是借,但这些粮食在王安看来,根本就不用还。

    首先在于二人的关系,她一心向着楚南雄。无论楚南雄做什么事,她都是支持的。

    其次,此事牵扯到国计民生、朝堂社稷。而事态之紧急,已非言语可表。王氏身为大秦第一望族,一门两侯爷、封地数百里。有如此天恩眷顾,不管怎样,他们都该出一份力。

    最后,那二十八万石粮谷,本就是个烫手山芋。王翦与王安每每提到此事,总想找个法子脱手。如今九县既然有水患,那正是一个最好的时机。

    有这三点在前,王安根本就不用想。她亲自押送,连夜将粮食送到了栎阳。

    楚南雄得了粮食后,将其一分为三。往栎阳仓库送了十万石,往高陵仓库送了十万石,剩下那八万石,则自己留了下来。

    二十万石粮食,就目前的状况来说,已经能够支撑一段时间了,但总的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哪怕水患现在就能平息,可九县之地的百姓,今年夏季颗粒无收,他们拿什么度日?

    总不能天天喝粥?裹着肚皮过活?

    对于这一点,县府里的官吏幕宾,心里都是十分清楚的。

    但他们虽明知如此,却无计可施,只得寄希望于楚南雄。希望这位天使大人能够有什么好的办法,救一救黎民苍生。

    然而,令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楚南雄留下了那八万石粟米,一不接济救灾、二不施恩赏赐,反而在县郊附近找了个大大的商铺,挂上了醒目的“楚记”字号,开始屯田卖粮!

    最可恨的是,楚南雄摆出的粮谷粟米,一斗里面掺了半斗河沙、且要价极高。

    粮柜木牌上公然写道:千金一石,不挑不拣;小本生意,概不赊账!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