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浮华三千一世缘 > 第6章 柱国将军

第6章 柱国将军

    锦城陈国公府。

    书房内,陈国公陈俞正在看一封书信,然眉头紧皱,脸色越来越黑。他突然暴起,将书案上的烛台都扫落在地,惊得一众谋士都俯身拜地。

    陈国公世子陈玥白上前道:“爹,向将军在信中说了些什么?”

    “哼!这个向旭说什么边疆事多,无暇他顾,还叫我感念皇恩,安心辅佐那小皇帝。每次信中都说一些冠冕堂皇之词,对我要求的事是百般推脱。他也不想想,若不是我在朝中斡旋,他能手握着十万兵马,还能在边关安稳度日!”陈俞气得七窍生烟,又道:“你们都给我好好想想,怎么让那姓向的乖乖听话,没有他手里的兵,起事就是一句空话!”

    这时,一旁的师爷略加思索道:“公爷,属下倒有一计。”

    “说来听听。”

    “按历来的规矩,将领在外,其家眷应该留在都城,可如今锦城中并无向氏的家眷,公爷可向太后进言,加封其子,让向将军的幼子回朝中任职,向将军的长子已经战死,只剩这唯一的儿子,公爷有他在手,向将军必不敢出什么风浪。”

    陈俞面色稍缓:“此计可行,如若他不奉诏,正好坐实他有不臣之心,顺势就可夺他的兵权,好!对了,林家那小子怎么样了?”

    一个谋士战战兢兢地上前答话:“启禀公爷,林世子......已经到达余州了。”

    “什么!那么多人都杀不了一个黄毛小儿,你是干什么吃的!”陈俞最近就没得到一个好消息,手下办事不利,实在影响他事业的进程。

    谋士顶着怒火,小心翼翼地解释道:“林世子和林家郡主武功实在高强,又警觉,属下派去两百多名刺客都被杀尽了。”

    “他们在江南都做了些什么?”

    “回公爷,林世子和郡主都先后去江南首富木家递了拜帖,但都没能进木府,其余时间只是四处游玩,并未见过其他人。”

    陈俞对此很是满意:“很好,看来木家还算是识时务。”随即又眼露凶光,下了死令:“继续安排人手,必须趁此机会,让他们不能活着回城!”

    陈玥白上前道:“爹,浮玉郡主只是女子,您没必要杀她呀。”

    “怎么,你还惦记那小丫头,忘了她是怎么羞辱我们陈家的?”陈俞对这儿子颇有些恨铁不成钢,去年林浮玉刚及笄,他儿子就求他去提亲,两家门当户对,他自然是乐见其成的。没想到那小丫头对全锦城放出话,谁要娶她,就得先赢过她手中的剑。接着他儿子去挑战,被林浮玉打败,还说他儿子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让全锦城的人都看了他陈家一场笑话。

    陈玥白见父亲提起往事,也不敢再说话,他倒不是有多喜欢林浮玉,只是怜香惜玉每个男人都有,既然父亲非杀她不可,他也只能认了,毕竟天下之大,美人何其多,等他父亲夺了皇位,他就是太子,还怕找不到美人吗?

    出了书房,师爷悄悄对陈玥白说:“世子放心,天下美人何其之多,西南之地尤甚,只要世子同意,属下定为世子寻来比郡主好千百倍的,保管伺候您称心如意。”

    陈玥白闻得此言,富态的脸都笑成了一朵喇叭花,“师爷不愧是父亲的心腹,做什么事都周到妥帖,哈哈哈......”

    第二日朝堂之上,已经六岁的小皇帝在龙座上睡得香甜,底下一众大臣吵得唾沫横飞都无法吵醒他。

    陈国公先上前进言:“臣陈俞启奏皇上、太后,自古以来,将在外,则家眷留京,而柱国将军向旭守边疆几十年,手握大军,威名赫赫,锦城中却并无向氏家眷,长此以往,恐生军变。应令其子回朝述职,以作约束。”

    此言一出,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众臣议论纷纷。其实,向家并非没有家眷留京,只是向家三代镇守西部边防,儿孙大多战死,消息传回时,女眷或殉情或悲伤过度病死,使得如今锦城中已无向家女眷,五年前,向将军的长子又战死,如今剩下唯一的儿子将将成年。大臣们大多想到了这一层,不由得同情起向家来,谁不知道陈国公就是惦记向家的兵权,缺个名正言顺的理由而已,只是都敢怒不敢言。

    但总有中正口直的人,定国公许潜为最,当即上前道:“臣许潜以为此举不妥,向家满门忠烈,朝中谁人可比,且向将军只剩一子,好男儿应当留在军中,若让他在京为质,恐寒了边关将士之心。”

    盛国公齐暮见女婿开口,也上前说话:“臣齐暮也以为此法不可取,且向家并非没有家眷在京,陈国公夫人正是向将军之族妹,难道陈国公忘了自己的岳家吗?”齐暮年过半百,至今无子,家中二十几个妻妾生了十几个女儿,眼看着爵位就要旁落,他早就愁白了头发,所以他最恨的就是害人子孙的事,见陈俞的下作手段,不由得出言讥讽。

    陈俞瞪他一眼,又立即说道:“臣妻确是向家之女,但自幼长于锦城,于向旭见之甚少,不足以牵制向家。令向旭之子回朝,可使其免受边疆风沙之苦,在京安享富贵,向将军忠义,定会对皇上和太后感激涕零。臣乃是为了大宣朝边疆安定,请皇上、太后考虑臣之所言。”

    许潜正要反驳,陈太后在帘后开口道:“好了,众卿所言皆有道理,哀家以为令向家之子回朝,并无坏处,向家儿郎为国牺牲甚大,哀家不忍其独子效仿先烈,就特封向旭之子为刑部郎中,犒赏边关将士,令其立刻回京任职。”

    就这样,一道加封的诏书到了西部边城。

    子乌城的军营里,向旭拿着这道突如其来的诏书,看了许久,愁容满面。

    “爹,听说朝中来了诏书,说了些什么,是不是召您回京了?”一个稚气未脱,但比之同龄人明显英气十足的少年进屋说道。

    向旭看着身在军营,但不带武器,不穿甲胄,没个规矩的小儿子想到,或许让他回锦城会更好,收起愁绪说道:“不是我,是召你回去,太后谕旨,封你做刑部郎中,即刻回京任职。”

    “什么?就叫我回去,他们这是想把我们父子分而治之吧,爹,我看朝中那些人尽是些没心肝的,我们不能接这旨意!”向空斜很是气愤的说。

    向旭看儿子平时不务正业,倒是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关窍,就安心了许多,说道:“你不是不喜欢打仗吗?这个官职多少寒窗苦读的人都得不到,这是太后对向家的厚待,你眼下回去正好,锦城繁华,你一定会喜欢的,回去后,早日成家立业,向家的香火就靠你一人了。”

    “爹,这不一样,我们向家为朝廷牺牲了多少,叔伯、大哥尸首都未能归故里,可那些人还是要疑心我们,这样的朝廷,实在,实在是......”

    “住口,这不是为臣者该说的话!”向旭看着口不择言的儿子,有些头疼,朝中人心叵测,一言之差就可能引来灭门之祸。

    向空斜不能理解父亲的忠心,他生在边关,长在边关,看到的只有无尽的杀戮,想起大哥的死状,更是执拗地说:“爹,向家守护的是不是一人的江山,如今的朝廷糜烂不堪,根本不能解百姓之忧,这样也值得我们效忠吗!”

    “值,没有朝廷,百姓更会沦为鱼肉,我不管你在想什么,向家世代忠良,绝不能出现一个不忠不义的人,你喜欢风花雪月,我可以不管你,就当是我为人父最后的私心,但你既然做了向家的子孙,就要把向家的祖训永远刻在骨子里!”向旭也有些控制不住情绪,向家一门忠烈,只有这个儿子,一点都不像自己,可如今还活着的却只剩这个儿子,他不知道自己是该遗憾还是该庆幸。

    向空斜低头冷静下来,轻声说道:“父亲说的对,儿子既然姓向,就不该辱没家门。我明日就去锦城,既然他们想用我牵制父亲,我也会让他们看看向家儿郎的风采。我想,有父亲在,他们同样不敢对我怎么样。”说完,就静静地走了出去。

    向旭看着低落的儿子,心里很不好受,边疆从来不安宁,这次一别,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