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利用

    林浮玉让人准备了一些礼物,一早就去了定国公府。

    定国公夫人齐氏正带着大女儿学刺绣,一旁的摇篮里放着小儿子,睡着正香。齐氏是盛国公嫡长女,出了名的端庄贤良,此时看着儿女们笑得温馨,听见下人说浮玉郡主来了,忙起身迎接。其实她不是很喜欢这个行事作风叛逆的郡主,一点儿也没有大家闺秀的样子,但是毕竟对方身份贵重,自家公爷又和她兄长交好,所以面上功夫还是得做足。

    “郡主真是稀客,怎么一大早就来了,快过来歇歇。”齐氏笑得温婉大方。

    林浮玉笑着说:“夫人安好,之前我不在锦城,错过了小公子的满月宴,今天特地带了些东西,给孩子们用的。”她进屋看到齐大姑娘在卧榻上安安静静的绣花,看到她进来,乖乖地叫郡主殿下安好。林浮玉心里一阵柔软,揉揉她的小脑袋夸赞道:“莹莹真乖,这花绣的可比我好呢。”林浮玉想起自己小时候女红针线都是正经学过的,但她从来静不下心来,折断了几次绣花针后,她爹娘就放弃了,让她和哥哥一样念书习武。

    林浮玉让小香把东西拿过来,说:“许夫人,这是贡缎,给你和莹莹做衣服的,还有这个,是给小公子的。”林浮玉拿过一个四四方方的盒子,打开雕花的盖子递给齐氏,里面是一副极其精致华美的项圈。

    齐氏接过看了看,惊奇道:“这项圈可是宫里的手艺,这是公主嫁妆里的吧。这太贵重了,哪能给孩子?郡主快拿回去吧。”说着连连推拒。

    林浮玉倒无所谓地说:“这项圈是男孩儿样式的,给小公子戴正合适,夫人可不要推辞了。”

    “那就谢谢郡主了!”

    两人又聊了半晌家常,亲近了许多,林浮玉才说到了正题上,试探地问道:“许大嫂,听说最近定国公府要办喜事?怎么还未见发喜帖呢?”

    齐氏思考着自己家里最近要办什么喜事,好一会儿才恍然大悟地说:“郡主说的是家里要添两个妾室的事吧,纳妾而已,寻个吉日抬花轿进门就是了,哪里能广发喜帖呢!”

    林浮玉疑惑道:“两个妾室?”

    齐氏颇为高兴地说:“是呀,一个是陈国公府的庶女,一个是我娘家的庶妹,都还没过文书的,郡主怎么先知道了。”

    林浮玉看她还很高兴的样子,好像不是自己的丈夫要纳妾一样,小心翼翼地问道:“大嫂你......很开心?”

    齐氏奇怪地说:“毕竟是家里要添两口人,怎么不开心了,只是纳妾不能大摆宴席,郡主若想来,到时候我派人专门请你过府观礼。”

    林浮玉知道自己接下来的话不太妥当,但为了蓉蓉姐,还是咬咬牙,说:“可是,这是你的丈夫要纳妾,你还为他开心吗?”

    齐氏听了这违拗的话,可忍不住要教育她了,说:“郡主可千万不能说这种话,男人三妻四妾是常理,女人三从四德是本分,可千万不能学那捻酸呷醋的做派。”想到了什么,又说:“我听说郡主和陈家的庶女来往甚密,莫非就是她教你的。”若真是这样,那这样的人可不能让她进府了。

    林浮玉听她误会蓉蓉姐,忙说:“没有的事,是我自己听说了,纯属好奇而已。”岔开话题道:“那怎么盛国公家也要送妾室过来呢?”

    齐氏说:“是我母亲听说陈家要送庶女过来做妾,怕我受委屈,这才想着,把我八妹送来,一起也能有个照应。我家里没有兄弟,妹妹多,哪能每个都能嫁做正室的,我母亲为家里劳心劳力,也总不能顾全,只有我们这几个已经出嫁的姐妹,多照应娘家了,以后姐妹们还能在一处,虽是做妾,但在我们这国公府里,总比远嫁那些门不当户不对的要好得多。”

    林浮玉又问道:“那许大哥也同意,以前你们府上也没有妾室,不是也很好吗?大家可羡慕你们夫妻鹣鲽情深了。”

    “那怎么能一样,公爷对儿女之事从不上心,这些事当然只能由我来操持了。以前年轻,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自从我生了儿子后,身子就一直不大好,大夫说我以后恐难有身孕了,公爷总不能只有一个儿子,以后照顾公爷,传宗接代都要妹妹们多费心了。”说着慈爱地哄了哄儿子。

    林浮玉沉默不语,她不能认同齐氏的话,就算她此生不嫁,也绝不和别人分享丈夫。

    齐氏见她情绪低落,也觉得自己的话太绝对了,毕竟安国公可是钟情公主一人的,又说:“这都是我的想法,孩子当然是越多越好,若像我娘家那样,没有男儿支撑着,就没有希望,我爹娘年纪大了,整日里为家族前途操心,旁支的叔伯们只想着将来如何争这爵位,没个真心帮衬的,想想都让我落泪。郡主你年纪还小,婚事还可再等几年,眼下倒不用为这些事情操心。将来出嫁了,也有嫡亲的兄长撑腰,不会像我们一样,你是有福气的人。”

    林浮玉觉得自己能帮到蓉蓉姐的希望很渺茫了,还是不死心地问道:“那许家打算哪日办喜事呢?”

    齐氏说:“我母亲的意思还是要好好准备,等中秋过后,寻个吉日过礼,陈家的得等我娘家妹妹过门了,再则吉日,都还没定呢,还有几个月的时间,等我身子好些了,也有精力操持,毕竟家里难得有喜事。”

    林浮玉知道自己没有理由来说服她了,就安静地逗了一会儿孩子。晌午,齐氏还要留她吃饭,林浮玉则起身告辞回家了。

    安国公府里,林浮玉兴致不高地吃饭,连安国公和林青故都以为她是受了什么委屈,毕竟少有这么安静的时候。林浮玉吃了饭就窝回自己院里,连闻人木说要教她武功都拒绝了。

    林青故来看她,关心地问道:“浮玉,你怎么了?不是去了趟许大哥家吗,难道许大嫂还能欺负你?”

    林浮玉恹恹地说:“没人欺负我。哥,你知道许大哥要纳妾的事吗?”

    “哦,这我倒没听说,不过他纳妾,你不高兴什么?”林青故疑惑道,难道自己妹妹也喜欢许大哥,这可不妙。

    “你知道谁要嫁给他吗?是蓉蓉姐。”

    林青故放下心来说:“这样啊,我还以为你......那就没事了。”

    “什么就没事了,你怎么这么没同情心?”林浮玉看他说得云淡风轻的,忍不住说道。

    “那你是因为陈二姑娘要嫁给许大哥做妾,所以才闷闷不乐的。”

    “嗯。我今天本来想劝劝许大嫂,别结这门亲,可人家高兴得很呢。哥,你能不能帮帮蓉蓉姐?”

    林青故惊吓道:“这!我怎么帮她?”

    林浮玉说:“你跟许大哥那么好,你就去跟他说不要纳蓉蓉姐就行了嘛,这些话,我可以跟许大嫂说,总不能去找许大哥说。”

    林青故说:“等等,你先冷静一下,听我说,丫头,不管许大哥要纳谁,那都是他们两家人的事,我们林家是没有任何立场,也没有理由去干涉人家的私事的,你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哪有去坏人姻缘的,这事可千万不能让爹知道了。而且她只是去做妾,又不是什么要命的事,许大嫂为人宽和,又不会为难她,你替她操这个心做什么?是那个陈二姑娘求你这么做的?我平时就说要你离她远点,那人可不像表面那样柔弱无害的。”

    “哥!蓉蓉姐跟我说陈国公是要让她去当眼线,盯着许大哥的。这些事我都不敢和许大嫂说,不然许大嫂知道了,许大哥就知道了,那以他的脾气肯定要和陈家闹起来,然后蓉蓉姐不得被她爹打死呀。蓉蓉姐从小就被她嫡姐欺负,她爹只把她当成工具,她娘又不得宠,这将来的日子怎么过呀。我们要能帮帮她,不是大好事吗,我们救过多少素不相识的人,对自己从小玩到大的好友哪有袖手旁观的道理?”

    林青故想这倒是陈俞的做派,还是坚持说:“浮玉,她不是普通人,她是陈俞的女儿,陈俞能让她去许家做眼线,你怎么知道,她就没有背地里说过我们林家的是非,我一直让你不要和她走得太近,是怕你哪天吃她的亏,就像今天这样,她哭哭啼啼几句,你就甘心为她奔走,幸好许大嫂是明事理的人,若换了个嘴不严的,把你今天的事添油加醋地说出去,那你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林浮玉泄气道:“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反正,这事你别管,我可以去许大哥那探探口风,你就好好呆在家里,练功听曲儿什么都行,只要别惹事。”

    “知道了......”

    下午,林浮玉思索一番还是把陈玖蓉约出来,和她说了上午的事。

    陈玖蓉听了,眼泪就没止住过,抽泣地说:“看来我这辈子也就只能这样了。”

    林浮玉安慰道:“蓉蓉姐,还有几个月呢,我们再想想办法,肯定还有机会的。”

    陈玖蓉自暴自弃地说:“罢了,我命该如此。浮玉,谢谢你肯帮我!这就是我的命,我认了,只是我还有一桩心事,若不能说出来,是我一辈子的遗憾!”

    “什么事,你说,能办的我一定帮你!”

    陈玖蓉拿出一个荷包递给她,说:“你能帮我把这个送给你兄长吗?”

    林浮玉接过看了,只见上面绣了一行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好像是她哥哥的名字吧。林浮玉疑惑地看向陈玖蓉。

    陈玖蓉止住眼泪,脸色微红,说:“其实,我一直都是喜欢林世子的,只是我知道自己的身份,没资格嫁入安国公府,所以一直不敢表明心迹。现在,反正也没机会了,你帮我把这个荷包送给他,我从此就再也没有任何遗憾了!”

    “蓉蓉姐......”林浮玉心里也不好受,原来蓉蓉姐是喜欢自己哥哥的,可惜错过了,保正道:“你放心,我一定带到!”

    晚上,林青故看着手里的荷包,简直像生吞了苍蝇一样难受,心想真是千防万防还是没防住呀,看着妹妹难过的样子,又不忍心再说她,还是先哄她回去睡了,然后立即把荷包烧了个干净。他现在是真觉得让陈玖蓉嫁给许大哥再合适不过了,以后做妾不能常出门,总比来祸害自己妹妹要好,只是他还得暗自提醒一下许大哥夫妇,防备着她。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