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历界长生 > 第四章 平虚观

第四章 平虚观

    翌日清晨,张虎带着李泽源从殿门外一路走来,见到大殿正中打坐清修的玉清子,俩人停止了话头。

    昨晚听了爷爷的话,想了一晚最后迷迷糊糊的睡着了,今日黎明起来修炼先天功,正好遇见张虎,做完功课俩人一路聊着回来,张虎虽然不能指点自己,但俩人修的都是道家功法,听他讲讲道家理念,一路说说笑笑亦能开解心中失落

    李泽源对功法理解愈加深刻,只是碍于筋脉不能急于求成,不过如此倒也符合道家无为的的心镜,这个年纪的小孩儿,心思最为纯粹

    玉清子为张虎讲授早课的时候便坐下旁听

    冰寒千古,万物尤静···无舍无齐,无为无我,只有做到心神合一,气息平和,才能摒弃一切杂念,忘掉一切,便能逍遥自得

    听着老道讲解,李泽源似有所得“既已有所抉择,又何必多做忧思”

    如此这般每日黎明即起修炼功法,回来后听着老道讲授道家经典,晚间再由爷爷梳理筋脉,七日转舜即过。

    李泽源跟着爷爷来到大殿,老道已在此等候

    李庆元向老道点了点头,随即老道捏起法诀,口中念念有词若大道樊音,紧接着手中浮尘一挥,天旋地转,已在山巅

    “李泽源,你与我道家有缘,凡世三千,送你入这天机一界道家一脉,入得此世,不修圆满不见回路,去吧。”

    “爷爷,孙儿会回来的”,说完向前一跃没入云海不见其踪

    玉清子见后念起捏诀再一拂尘,俩人已回到大殿,看着略略不言的李庆元,摇摇头“李施主回吧,十年后再来”

    道长,我就在道观内等我孙儿

    已有我徒儿在此等候,李施主回吧

    一日后无回圣山边缘,李祖真看着手中儿子留给自己的书信,情绪难以自抑“父亲为何不派人跟随源儿一同去?”

    “只有源儿道基先天受损才有此可能,不然你当那界壁缘何可拦仙人”

    父亲,那道观在何处?

    已被道长用阵法隐入圣山,让我们十年后再来

    ······

    李泽源跳入云海后,只觉天地倒转乾坤倒扣,好似被一双手托举着送入高天,接着便不知缘故昏睡了过去,再次醒来已是躺在床上,只觉浑身疼痛无法动弹

    这时房门打开走进来一个十一二岁的道童,见他醒了也未打招呼便又出去了,不一会儿进来一须发灰白的老道,望之满目威仪,双目囧囧有神

    “你醒了,不要乱动,你浑身都被摔伤,休息月余方能下床这段时日便由余潋照顾你’

    多谢道长,不知我身在何处

    玉连山平虚观,小施主怎么称呼?

    小子李泽源

    余潋,这段时日你便陪着李施主

    是,师父,身后的道童躬身道

    道士吩咐完便转身出了房门”想起祖师晚间托梦给他说有一段缘法,第二日就在山门发现了他,祖师吩咐不必问起原由,他也便未多言”

    躺在床上的李泽源正在整理思绪,他只记得自己跳入云海后老道说的话“不可说其来处,不可说其归处,到了观内便拜观主为师,你的修为境界会被打碎重来”,这时扭头看见道童站在旁边好奇的看着他

    小道长上山多久了?

    道童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上山已有五年了

    随后俩人聊了起来,玉连山身处大明帝国南部,在此立派传教已有千年,大明也才立国百年,道统渊源流长,只是近两百年来日渐衰弱,封山百余年,三十年前才逐渐在江湖上冒头,也不知道这道观是不是玉真子创的,观内有七人观主俗家名杨严,道号玉辰子,自上一代观主十余年前传位给他后便下山游历去了,留下师兄弟六人,至今只有玉辰子收了余潋一个弟子,这可是自己的师兄,余潋是青州人士因饥荒逃难,亲人都饿死了,只余自己一人,玉辰子下山救助时见到快饿死的余潋,因他没了亲人,无法安置,便把他带回了山上。

    这平虚观也没有多大,一间正殿两间侧殿,一排厢房,有一个后院正堂口一间是祖师堂,其余便是师徒俩人加李泽源。听余潋说过平虚观鼎盛的时候,道观是立在山巅,不过后来随着这一派日渐衰微,人员稀少道观逐渐腐坏,后为了方便山下信士上山,便搬到了山腰这里,山顶就住着他一个师叔夏雾缘。

    虽不能动,但每日有余潋陪着他聊聊天,偶尔玉辰子也会来看看他,日子一天天过去

    ······

    两月后,平虚观大殿玉辰子师兄弟六人(玉辰子,尘道缘,夏雾缘,重一,丘楚,王福),今日李泽源拜师,几位玉辰子师弟一旁观礼见证,其余几人都是差不多的年纪,维王福最为年轻,看着二十七八,长得剑眉星目,闯荡江湖必然会有几段话本江湖情史

    随着给祖师上完香,议程已走完,平虚观开派祖师虚道子的画像供奉在正中,先天功便是由他所创

    下午,玉辰子带着进入后山书楼,书楼由尘道缘看护打理,楼高七层,有道经三千七百二十六卷,观内传承各种功法典籍亦在此楼中,入楼后,尘道缘正在一楼看着道经

    师兄

    嗯,师弟

    李泽源打了一个道稽呼一声“师叔”便跟着师父上楼,到了六楼

    徒儿,修习本派功法有三不可,不可争强好斗,不可为非作歹,不可随意外传,你可记住了

    是,师父,徒儿记住了

    本派有功法三十二部,首选有三部,也是最好的三部功法,便是这先天功,七星法,道天诀

    为师和你王福师叔修的便是这先天功,这先天功分七层,入门难,没有根基之人一辈子都入不了门,修成后便可入先天之气得道飞升,你便有此体质可修此功法;

    七星法是根据北斗七星象对应人体内府运转大小周天,此功法入门易,后续渐进越走越难,先练内径每日引星光淬体,内劲大成后可吸纳星光入体淬炼体魄,待体魄可推山排海便得圆满,即可飞升得道,你丘楚师叔修的便是此法;

    道天诀这门功法不看资质,念头通达便可入门,进境全靠悟性,此功法九重,一重一天地,你的两位师叔尘道缘,夏雾缘便是修的此诀,你师叔尘道缘另辟蹊径由儒悟道,修到了第八重

    难怪这位师叔看着一派儒者形象一点都不像道士

    为师先授你道家入门心法“玄心经”,这原是本派一部道经,第三代祖师修行后有所得,总结鞭策,经两代修行入境开创此门功法玄心经,此法小成可见大道,玄心经有九层,前三层为基础,修到后便可内观自身天地,此后根据自身在择一功法修行,此经未有人修得圆满,不知其境,开创此经的祖师曾言修的圆满可直抵大道,不过他亦未达到,当初你重一师叔便是修得小成后,坚持修玄心经

    为师先传一遍“玄心奥妙······天地无极······玄心正法”

    李泽源用心听着

    这是功法你拿回去背下来,等下回去的时候,去找你师叔把道经玄心经给你带回去,若是有疑惑可问你师兄

    是,师父

    至于武技,为师和你小师叔修的都是剑法,你几位师叔各有所长,你师兄修的也是剑法,等你玄心经基础入门后再做言论

    从六楼下来,尘道缘依然坐在那里看他的道经,好似一切外物不为他所念

    “师叔,师父让我找你寻玄心经。”

    第二排上格十七,自取便是,看完记得还回来,不要破损污坏,去吧

    多谢师叔

    从道经楼回来,李泽源便看着玄心经,因在自家书楼为了先天功入门看过很多道书,玄心经勉强也能看懂,不需要释意,师兄出门去做饭了,每日两餐都是师兄余潋做,半月一次采购则是由师叔重一负责,因都是道士,吃食倒也简单,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倒是听师兄说再过一段时日便得跟他学会做饭,以后观里的吃食便由两师兄弟负责了,李泽源从未做过饭,这对他来说倒是一件新奇事。

    一月后

    李泽源已经把玄心经和功法倒背入流,若只是死记硬背,七日便可,但是他想先看懂了玄心经再修行功法,定然事半功倍,所以这些天粘着尘道缘给他讲解玄心经,本来这两日可以找师父为自己讲解功法可以开始修炼了,结果师兄说师父下山去了,过几日再回,李泽源只得等师父回来再说。

    尘道缘每次看到他都是无可奈何,这小子一来,师叔师叔叫的亲切,讲解是个水磨功夫,一说说一天,自己都没时间看书了,也还好说的这小子大部分都能懂,每次也做着笔记,极为认真,不懂的再单独拧出来做讲解。

    他几天前抽出时间去山上走走,想去找小师弟的竹林躲躲清闲,结果遇到师兄玉辰子,见他颇为悠闲,一副仙风道骨,还有时间跟师弟王福论剑,当时他嘴一歪老大不乐意了,平日虽是一派儒者形象,但因修练道天诀的缘故,心境自然,念头通达,见此一幕,便上前要与师兄比试一番,他早已将道天诀修到第八重,那玉辰子哪里是他的对手,头发被打的四扇飘零。

    他们自小一起长大,玉辰子也不知是何处得罪了这个随着修为越深脾气越怪的师弟,打又打不过,这个模样又不好见两个徒弟,便借口躲几日。

    尘道缘看着师兄落荒而逃,念头通达,那随心而动随性而为可不就是心境自然?

    王福只当没看见,看着大师兄虽是观主也不可怜他,要知道他小时候,几个师兄更为过分,特别是大师兄与他比赛看谁尿的更远,大师兄为了赢他告诉他山上有鬼,吓得自己尿在道袍上,可怜自己小小年纪,吓得好几个晚上都不敢睡觉,只恨自己打不过大师兄,不然早想越过二师兄而上了。几位师兄也就是年纪越来越大山上又有了小辈,慢慢显得稳重了,你看早些年师父下山,余潋师侄还没上山的时候,自己都被欺负成什么样了?打不过只得每日挑水做饭

    也就是每隔两月山门上来信士祭拜,又有善信求经问道,自己才能过几日舒心日子

    想到这里,自己还是功夫不到家,大师兄先天功都练到六层了,二师兄更是道天诀八重,三师兄倒是只到六重,无奈自己刚练到先天功第四层,打不过打不过,四师兄重一修的玄心经越到后面越古怪,也不知道他修到了第几层,至于五师兄丘楚,他那个体魄自己手持利刃都不能破他的防,估计都快淬体大成了。

    王福摇摇头摒弃杂念,一套无风剑式十八招,炉火纯青,只见微风拂过竹林低眉,随着最后一招收剑,其势已成竹林外风依次吹来如有一堵气墙,而内竹林无风而自立,竹林尽皆向天而直。

    李泽源等了两日仍不见师父回山,便去山脚寻四师叔重一,山脚亦有一座小殿,只供奉着一尊神像,四师叔平日就在这里,偶尔接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或山下来求道之人,殿门口有一老汉,姓王,满头花白,听说师父第一次上山时他就在了,从未见过他上山,只是在此处接待山脚的村民,做着守山门的活

    “王老,四师叔可在?”

    王老汉站起身道“仙长在殿内,小道长里面自去”

    李泽源点了点头便入得殿来,正前方供奉着一尊身披铠甲,面目威仪,手持金鞭,左手是走廊亭,后有几间厢房,右手是一排木房墙,绕过去有两间房和前厅,中间有一个小石山,石山旁一颗桂花树,四师叔正躺在桂花树上,经书持在手中

    重一扭头看见是这个师侄,只见他翻身向下,离开树枝后一个空中旋转人已站立在树枝上

    “泽源师侄,何事?”

    师叔,师父让我背好玄心经和功法,再去找他领我修炼,我已背好,可是师父却下山去了还未归,我来找师叔教我修炼

    只见脚尖一点人已到身前,转身走向第一个房间“跟我来吧”

    好俊的轻功,李泽源跟了上去

    推开房门里面正中挂着三清祖师,香案前两个蒲团,旁边土砖垒起半尺高一个小方台,俩人盘坐在小方台上。

    重一先是让他背咏一遍,再问了几个玄心经的问题,见他对答如流,略有惊讶,便由浅入深再问了几个问题,李泽源依次作答。

    “看来你功课做的很好,不仅只是把玄心经背下来”

    接着便问了几个功法的问题

    李泽源也一一回答

    见他都已掌握,之后便开始教授他打坐运气,再传入一股内劲引导他气运丹田,不知不觉已到晚间,重一叮嘱不可自行运气,到时不知周身经脉,走岔了气有损于身体,第二日再来山脚,俩人说着话便上得山去

    过得三日,李泽源已自行运气走得大小周天,这着实惊到了重一,要知道,自己几位师兄弟修炼的时候运转大小周天,资质最好的小师弟也用了半个月,而这个师侄却只用了四日,果然天赋异禀

    懂得运气流转大小周天,便可自行修炼,剩下的就是每日修行不缀

    又过了五日,李泽源还未见师父回山

    每日跟师兄晨起修炼一个时辰,之后回来做早课,再随师兄一起做午饭,下午师兄练习剑法剑招,晚间再练功一个时辰。

    因师父还未回来,便跟着师兄练剑,师兄教了一套基础,先是刺,撩,劈,砍,这是所有剑招基础,反复练习三日,再练练剑花,刺剑,劈剑,崩剑···架剑,收势等十五个动作,之后再连贯使出,直到烂熟于心,随着身体动作可随意贯彻使出,方可开始学习剑招。

    每日这般,日子也过的充实不虚

    半月后

    玉辰子回了山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