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炼金术士

    皇帝听闻此言,面色一冷:“少在此妖言惑众。当我是三岁小孩不成!多少隐士高人都在朕的面前作法失败,最后被证明都不过是障眼法而已。你还真能点石成金不成!既然如此,朕赏你一块石头,且看你如何变出等量黄金!变得出,倒也罢了。若变不出来,朕,治你个欺君之罪!”说罢,就让太监从后山假山上敲下一块石头。

    “哐当”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头扔到我们面前,让我们变,变金子。

    这……这时候犹大还处在懵逼状态。哈?贵客远道而来,不赏酒饭吃食,不赐财帛美女,就扔一块破石头?这东方古国这么朴素的吗?

    我尴尬的翻译了一下。犹大听罢,眼睛冒火。向我怒目而视。我被吓的一哆嗦

    本以为“无意”间透露出自己敛财的能力。会得到皇帝陛下的重用。谁知,皇帝不好糊弄啊。

    这下子麻爪了。

    更可恶的是,旁边有的大臣一脸坏笑道:“既然阁下本领通天,会那点石成金之术,想必把这个变成金子,也是轻而易举了!”说罢,就扔过来一个——痒痒挠。

    一看有人起头,其他人也跟着起哄。扇子,玉佩,手环,扳指,毛笔,烟斗……

    面前堆了一小堆。

    这……家人们,谁懂啊,我一整个大无语啊。

    眼前这群人,可是代表帝国影响力的统治阶级,怎么能如此儿戏。跟小孩子起哄找乐子似的。

    犹大看着眼前这一堆物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天呐,这是啥?赶紧掐死我吧!

    我呆了呆,根本分不清这些物件都是谁的跟谁的。无奈之下,我也提了一个要求

    :“你们可以全程监督我,但不得干涉我的行为!”

    群臣洋洋得意道:“没问题,还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只要合乎情理”

    我:“……各位,小生初来乍到,不识各位泰山,各位给在下的物品,在下难以分辨谁是谁的。所以,能不能列个清单,标注各位职位,姓名和所赠物品。”

    皇帝一听,这个要求合理,随手招出一位书记官。把各种物件登记在册。

    然后我们就被送出宫,要求三日之内,变成同等重量的黄金。为了防止我们用自己的身家垫资作弊。他们会扣押我们的货物,并全程监督我们的行为。

    刚出皇宫,犹大手一抓,就要掐死我。我被掐的脸红脖子粗,直翻白眼。正在挣扎之际,被看守的卫兵发现,拦了下来。我赶紧跟各位军爷道谢后,仓皇逃串。

    物品变黄金,从物理角度来讲,不可能实现。如果从价值角度来讲……。

    这次的难题,也不算多么难。还记得郁金香吗?犹大是被郁金香泡沫给吓破胆了。那一次出手,各种操作若是出现一丝差错,万劫不复。

    这次,不玩那么大。小试牛刀足矣。

    我找到一些想跟高官们拉关系,却苦于没有门路的商人。告诉他们:还在苦于找关系吗?现在,机会来了。

    随后定下两天后,在西市举行一场拍卖会。

    商人们听闻此言,备足银两,闻风而动。

    两天后。

    西市。

    在每人交了一百两银子,购买了入场券后。会场五百个座位,座无虚席。

    还没开始,就已经赚了五万两。

    这时候,犹大化身成拍卖师。闪亮登场!

    说道:“来滴深,捷特们。各位晚上好。今天是特殊的一天。是有可能改变命运的一天。

    你是不是总是被各种理由盘查?是不是经常被各种规矩刁难?是不是即便腰缠万贯,也被人各种白眼。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你空有财富,却无权势。

    因此,你在权贵眼中,是韭菜,是浑身涨毛的绵羊。一旦你发育起来,就被刮一层。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没人给你撑腰!聪明的你,想必早已看透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也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

    问题是,眼看近在咫尺,却又如同天涯海角般不可触及。这种知道痒在哪里,却无论如何够不到,挠不着的感觉……你,能忍受的了吗?

    是的,你的钱财送出去了不老少,却收效甚微。为什么?你缺一个机会,一个能直抓本质的机会。现在。这个机会来了。能不能把握住,就看各位了”

    (ps:一口气说这么多,犹大用的是方言还是汉语?故事而已,讲逻辑你就输了)

    犹大清了清嗓子,郑重道:“有请礼部尚书——的扇子,登场!”

    礼仪小姐端着一个锦盒,里面放着一把打开的扇子,扇面上是文艺典雅的四个大字“敬天法祖”。

    有人眼尖一眼就看出,这确实是礼部尚书最喜欢的扇子。因为礼部主管司仪。对于祭祀祭典颇为熟悉。也经常在闲暇之余用这扇子。所以并不难辨认

    当即就有人出价:“一百两”

    一看有人出价,其他人纷纷跟进,生怕没了机会。也都纷纷出价“一百二十两”“一百五十两”

    “二百两”“二百三十两”“……”

    一轮竞价后,扇子的价格来到了五百六十两。有人不再跟进了,有的人担心,这算不算公开行贿?

    也有大胆的,既然是公开的,那就不算。何况还有侍卫监督。有侍卫监督就不算?万一是钓鱼呢?

    总之,各种想法,各种担心都有。价格来到五百两六十后,就涨不动了。

    犹大喊道:“五百六十两第一次!”

    没人叫价。

    犹大继续喊道:“五百六十两第二次”

    还是没人叫价。

    犹大不甘心,继续喊道:“五百六十两第三次”

    随后一槌敲响铜锣。“恭喜这位丧葬品商人,以全场最高价,五百六十两,拔得头筹!让我们祝贺他!”

    “接下来是要拍卖的是——一只毛笔!

    你们看,这只毛笔笔杆呈四段竹节状。分别烫印着“梅,兰,竹,菊”四种图案,画工栩栩如生,精美绝伦。抛开背后的权势价值,单看本身的艺术价值,都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没错,这是当朝文曲星,上届状元郎,如今的翰林院首席——孔大人,的随身之物。

    孔大人足下门生不多,却个个都是举世英才。你若能获得他老人家的指点,定能一鸣惊人!现在,拜名师的机会来了”

    这时,家里有读书人的商人摩拳擦掌。因为这个不比上个,这是能获得切切实实的利益的。若是自家能因此出个当官的,以后前途无量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