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宗周 > 第〇三〇章:聘使(下)

第〇三〇章:聘使(下)

    辟雍距邑中并不算远,驱车也就小半个时辰。公子丰到达宗宫,前往宗庙正间拜见时,不仅邦君,世子昌、太史伯单父两人亦在。

    看到公子丰身着习射之装,并以此装拜见后稷之木主,邦君季历略有不悦,问他道:“为何不去后寝,换了装束再来?”

    “君父有召,自当先行拜见,何暇他顾?”公子丰回答道,“且丰为辟雍生徒,此为辟雍之装,亦属得宜。”

    这孺子的辞令,确实可以,难怪能得世子昌的推荐,辟雍司宫叔佥父也说他“言辞有节,进退有度”……季历想着,心里对他的认可又多了一层。

    但要聘于他邦,光有辞令、知进退还不够,还得对故典、对他邦、对国政有足够的认识。

    这几项能力,前一会世子昌也为子丰作了保证,说南宫的巫景夫子也认可他。

    季历虽然信任世子昌的话,也相信巫景的眼力,却免不了要亲自考教一番:“我听说,你之前在南宫学于巫景夫子,习故典、故实,颇有进益?”

    我那才学了几天?听这语气,又是要来考教我?

    公子丰暗地吐槽,很谦虚的回答道:“夫子虽渊博,丰求学时日却浅,进益云云,不敢克当,尚需继续努力。”

    “君父当面,子丰你可别想着藏拙,”世子昌笑道,“你向叔襄隐瞒‘彖文’之事,他可恼你不浅,几欲以鸠杖相加,现在都还抱有余怨……前事历历,须得吸取教训,难道你想君父也怨你吗?”

    “丰不敢。”公子丰连忙表态。

    有这经纬天地之人在一旁盯着,实在不好糊弄,恐怕他也只能先认命了:“君父请尽管考教,丰言无不尽。”

    “唔,”季历满意的点了点头,“我且问你,可知密须、义渠之事?”

    这我可太知道了!在周人的祭祀之乐中就有,一直传唱了几千年呢,公子丰想道。

    密须、义渠,是周人在豳地时的邻居,周人迁岐之后,依然脱不了纠葛。其中密须是泾水中游最强大的邦国,也曾经是阻挡犬戎由泾水河谷侵入周原的屏障。

    但后来与周邦交恶,“侵阮徂共”、入侵与周人交好的阮、共两国,于是周人率军讨伐,“以按徂旅(膂)”,阻止他们进一步吞并作为周人附庸的膂方,而密须则“依其在京”,先手侵入周人昔年的豳京,阻住周人北上之道,让周人愤慨的传檄“无矢我陵,我陵我阿;无饮我泉,我泉我池”,说你们密须居然敢侵入我们豳京旧都的山陵,那是先君陵墓所在;豳京的泉池也非你们所有,如何敢饮食之。

    两军交战的结果,自然是周人胜利,而这乃是周人灭商之前,在西土最重要的一战。

    此战过后,周人缴获了密须之鼓与密须大辂,周成王举行大蒐礼、会集天下诸侯时用过,后来赐给了弟弟唐叔虞,成为晋国几百年的传国重宝。

    至于义渠,与周人的纠葛也很有意思,甚至差点成了第二个周邦。

    周人先君公刘,前脚从号称“天下黄土第一原”的董志塬迁到豳地,义渠后脚就占了董志塬;周人从豳地迁到岐地不久,他们又试图占据豳地,结果被周人反揍了回去,连自己的君主都丢了。

    后来周人受命,他们立即入贡臣服,周人在北边驱逐犬戎,前脚扫清一块,他们后脚就以臣属的身份占住,渐渐成为了北方大国,连秦人在统一前不久,还要拿出自家的王太后,给他们义渠的君主生孩子……

    当然,公子丰肯定不能剧透的,哪怕有世子昌盯着不让放水也不行。

    思索了片刻,他简单的回答道:“君父问的是位于泾水河谷、我周人豳地旧土以西的密须,以及豳地以北的义渠吗?丰曾有闻,密须乃昔年友邦,曾与我周人共御犬戎之猃狁部;而义渠为姜戎,正占据着先君公刘迁豳前的旧土,十一年前曾试图再次侵占我豳地,君父率军将其击败,生俘其君。”

    这番回答,令季历颇为满意。十五六岁的孺子,能知道这么多,很不错了。最重要的,他知道谁是朋友,谁是敌人:“依你之见,我周邦该如何对待密须、义渠?”

    依我之见,什么都不用做,反正打密须还有近四十年,而义渠之后自会臣服……当然,后世的资料没那么详细,或许周邦有过一些举措,才在这接下来的四十余年中,大致保持住了北方的安宁。

    公子丰又思索了一会,向邦君季历回答道:“密须等泾水河谷诸国,皆我周人昔年之盟友,如今久未联系,当择机遣使往聘,重申前好;前好既申,则义渠不足为患,若其不自量力,再侵我豳地旧土,君父逐之亦不难。”

    实际上,终西周之世,泾水河谷诸国、以及汧水河谷诸国,与周邦的关系都不错,其中有乖国、夨国等,来朝见时称“伯”,自己家里则关起门来称“王”,还堂而皇之刻在祭祀的礼器上,周人明明都知道,却也没和这帮发迹前的小兄弟计较什么。

    泾水河谷、汧水河谷交汇的最上游,是后世“关中四塞”之一的萧关,萧关之外,是犬戎所居的大原(固原)。要不是出了申侯、缯侯那俩叛徒,引狼入室,大原的犬戎没那么容易通过萧关之道,没那么容易通过泾水、汧水河谷,而宗周也大概可以持续更长时间……

    如此依后事推前事,周人该怎么做,这问题其实是非常简单的。

    然而,他这片刻之间思索出来的答案,却是周邦三位主事者商议良久才得出的结果。

    一时之间,邦君季历、太史伯单父尽皆无言。连荐举公子丰的世子昌,也全然没有想到,这位幼弟的答案如此出色,简直就像是参与过他们的讨论一般。

    “孺子可畏!”沉默了片刻,太史伯单父叹道。

    他向世子昌举手相揖:“世子知人。”而后又向季历长身奉揖:“恭喜邦君!”

    世子昌知人善任,举贤用能;公子丰天资颖悟,少年老成。有如此优秀的诸公子,实为邦君之幸,周邦之幸,值得为之祝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