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宗周 > 第〇三五章:争锋(上)

第〇三五章:争锋(上)

    “公子说笑了。丰尚未正式行冠礼呢,婚配之事自然无从谈起。”季丰笑着摇了摇头。这公子均也真是,看自己这年龄和身量,不是明摆着的吗?

    然而,很快他就反应过来:“公子的意思是……你家幼妹,我?”

    “不错!”公子均笑道,“贵使乃贵邦嫡出公子,既然未曾婚配,两邦昔年又有多年盟好之谊,何不约为婚姻呢?均这位幼妹,年方十七,与贵使年龄也算相当。”

    “此事大有可为!”副使仲相立刻赞同道。

    他甚至有点恍然,想起了临行前太史伯单父的交待,让他给公子丰创造条件,“多方展示风仪”。这语气之中,未尝没有一番深意。

    而公子丰也确实风仪不凡,几次与密人会见,都是恬淡从容,言辞优美,令人心折。如面前这位公子均,不就被他折服,主动提出了联姻之议吗?

    仲相立刻长身肃拜,向公子均敦请:“周邦副使仲相,敢请于公子,请务必玉成此事!”

    “贵使的风范和文仪,我是深为认可的,自然愿意出力,”公子均点头应允,“只是,贵邦邦君那边,是否也乐见其成?”

    事关自身大事,季丰有些茫然,不知道该不该做这个保证,副使仲相却已经说道:“请公子放心。临来之前,敝邦执政已经有所暗示了。否则的话,敝邦这位聘使,又何必亲自前来,并在贵邦面前努力展现风仪呢?”

    “副使此言甚妙!”公子均以手抚掌,脸上堆满了笑容,甚至直接换了称呼,“既如此,请季丰留下生辰八字,我明日立刻请贞人占卜,如果兆象显示有吉,就可放心施为了……季丰,我这位次妹容貌姣好,必不让你失望。”

    ……,……

    返回宿馆的路上,季丰神情默然,心情颇有些复杂。他知道,若周邦真的决定以他联姻来结好密须、改善北部邦交环境,那么蝴蝶效应就已经行成,历史又发生了明显的偏差。

    毕竟按照历史,周侯历的幼子已殇,哪还有未婚的诸公子和密须联姻呢?

    蝴蝶翅膀之下,历史充满偶然。至少在这段时间,周邦与密须之间的邦交,已经系于他季丰一身了。

    他自然可以什么都不做,任由事态发展乃至恶化,毕竟他只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周邦上下不会苛责,只会感叹世子昌也有识人不明之时。

    季丰知道,世子昌已经看出自己的不凡,对自己有很高的期许。自己若真的无所作为,那不是世子昌识人不明,而是自己摆烂坑了这位长兄,坑了整个周邦……

    等回到宿馆,稍事修整之后,他就在主位上坐好,等着副使仲相前来给他解释。

    仲相没有让他多等,很快上门求见。

    看着这位兢兢业业的副手,季丰也不好太严厉,只是沉声问道:“副使所言,执政已经暗示可与密人联姻,此事可确凿?我虽年少,却也深知,自身的婚姻,关系到邦事邦政,不可随意也不可亲慢!”

    “兹事体大,属下哪敢擅作主张呢?”仲相连忙答道,把当日执政伯单父交待他的情形和盘托出。

    这下季丰完全确认了,联姻之议乃是事实。

    他深吸了一口气,徐徐说道:“我竟不知,执政还假你之手,对我有这么一番安排……既然如此,那咱们就要竭力争取,以达成执政之意图。你立刻去把行人、宰觯请来,一同商议如何行动。”

    “唯!”仲相答应一声,领命而去。

    不一会儿,他与仲干、宰觯两人联袂而来,各自坐下,又把事情的始末告知二人。

    “二三子有什么看法,可尽言之。”季丰在主位上说道。

    “此议自然是极好的。若能成就,则我周邦与密须再结盟好,义渠戎不足为虑。”仲相看两人还在思索,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但此事并不易成,”季丰眉毛微皱,“和义渠戎相比,我方明显处于劣势。”

    “还请内史指教。”行人仲干说道,语气中颇不认同。

    这情绪很正常,他参与过当年的北伐义渠之战,那一战中,周师占据大义,也获得了大胜,将义渠戎打得一败涂地,生俘其君献祭于社。如今十一年前过去,周邦越发兴盛,周师也越发强大了,如何看得上身为戎人、曾为手下败将的义渠?

    然而打仗是打仗,联姻是联姻,其中逻辑大有不同。

    在等待三人前来的时间里,季丰已经考虑得颇为透彻:“其一,义渠之前就有提议,这次更是有备而来,而我方差不多是临时起意,不免仓促,甚至都未曾正式提出;

    “其二,义渠联姻之人是国中长公子,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代的义渠君,于密须乃是实实在在的强援,而我方联姻之人乃邦君幼子,今后的前景如何很难说,不确定能提供什么助力……”

    宰觯有些听不下去了:“公子何必这般菲薄自己呢?”

    “事实就是如此,”季丰继续屈起第三根指头,“其三,义渠戎和密须距离很近,联姻结盟后,好处是立竿见影的,如边境立刻就能安宁许多,我周邦却甚少介入泾水一带的事务,结盟的好处并不是那么明显;

    “其四,则是倡议之人的身份。倡议联姻义渠的是密人世子,而倡议联姻我邦的,却只是诸公子之一的公子均,其在邦中的话语权肯定弱于对方。”季丰最后说道。

    “内史言之有理。”仲相虽然失望,却也明白季丰说的是事实。

    在失望之余,这位副使对季丰的敬佩,此刻也达到了一个顶峰。

    这就是周邦的诸公子!虽然年龄尚少,遇到的还是涉及自身的大事,却能如此沉着冷静,思虑也如此缜密,很快将情形分析得明明白白。

    他却不知道,因着对蝴蝶效应的担忧,季丰这会正以审视历史的目光看着这一切。

    他这会看着这些事情,就像站在云端,看着周邦、密须与义渠之间的三方演义。因着这份疏离情绪和第三视角,他才能够维持着这份事不关己的沉着,很冷静的分析了这么一大堆。

    即便如此,这对于一个才十六岁的少年而言,也已经是妖孽级的表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