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浊世浮沉录 > 第五章☞落魄少年得温暖 迟暮太监说武林

第五章☞落魄少年得温暖 迟暮太监说武林

    赶车的车老板是个憨厚的中年汉子,一路上也不与小山攀谈,就坐在车辕上,身子靠着车厢似乎在打盹.小山坐在车厢里面满眼新奇,摸摸车厢里的坐垫毯子,又把包袱解下来打开来看,里面有几身粗布的新衣服,小山挑了一套出来,他身上这一套衣服早已脏臭不堪了。把脏衣抛出车窗,换好新的布鞋,把剩下的新衣服一件件叠好,就看到了一个绣着花纹的钱袋,沉甸甸的,小山倒出来一看,里面有一个十两的元宝,还有几个大块的碎银。小山把钱袋揣进胸口紧紧的捂着。心想世界上不光有薛家这样的恶人,有杂工这样的坏人,也有刘少爷这样好人。小山躺在车里想着,车子轻轻摇晃着,竟然睡了过去。

    小山进了恩济寺才知道,寺里不只是有太监还有很多僧人,僧人们唱经打坐,他两眼一抹黑,也不知道该去问谁。寺里的知客僧见他一个小孩儿,在大殿里呆站了半天,忙过来问他是不是迷了路。小山红着脸说自己身体残缺不全,家里父母双亡,走投无路了来求庙里的老宦官们收留。知客僧说“是有,寺里是有很多宫里出来的公公们养老,可这有个缘故,这些公公们,年轻时在宫里当差,月月都分了俸禄送到寺里,这十年二十年的不知道往寺院里送了多少,岁数大了,出宫无处投靠,才来到恩济寺养老念经。我看你年纪轻轻的,就算身体不全了,手脚还好,寺里不能收,你出去自谋衣食去吧”蒋小山听的目瞪口呆,心想我还要在这里等姐姐等刘少爷呢,这要是出去能去哪里啊,只好不住口的哀求那僧人。知客僧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带他去见寺里太监们的头儿,王公公。

    王公公60多岁了,头发稀疏斑白脸上皱纹收缩,就像一个老太太,一张嘴说话也带些女音,问小山的情况。蒋小山见僧人走开了,屋子里就他们俩人,就把实情说出来,一五一十的告诉了王公公,并且把裤子脱了,给老人家看了一眼。王公公大发感慨“小山啊,我们都是家贫,没活路了才净身进宫,只求眼下别饿死了就行,天下竟有薛家这样恶毒的人。行啊,今后你就待在这里,做些杂活儿,钱虽然没有,一碗饭食还是能给你的”小山大喜忙给老人家磕头道谢。

    王公公领着小山,见了寺里的太监们。这些老宦官一个个老眼昏花的,最年轻的也有过了60岁,老的都快80了。见了年轻活泼的小山都有些高兴,小山就安心待在寺里,平时为大家伙洗衣打饭,给老的不能动的人擦身洗脚。自从他来了,老太监们的住所也干净整洁起来,偶尔有好心人给一些糕点或是寺里分下来的佛供,公公们都不舍的吃,专给小山留着。时间飞快,又到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小山一天不曾懈怠,把公公们栖身的三间大殿,十几个小耳房都收拾的干干净净。本来中秋不中秋的,老公公们也不在乎,可从小山来了,大家都兴致高昂起来,能动的都聚到了一起,就在殿前的摆了三个小矮桌,十来个马扎子,大家围在一起谈笑过节。因为在寺里,酒水荤腥是没有的,一个大西瓜,几串葡萄,一大盘子的用蒜臼捣碎的熟花生碎,就是丰盛的宴席。小山听着老公公们扯着嗓子相互开着玩笑,不由自己也跟着开心。人老了精神头不济,慢慢的都散了。只剩下小山一个人,收拾着东西。小山抬头看着天上的圆月,明晃晃的,想起来自己的爹娘和姐姐,这么多天了,也没有姐姐的消息,心口一酸,眼泪掉下来。一时间,自己受得委屈,屈辱潮水一般涌堵在心头。小山泪流满面,却又不敢大声,只是低低的抽泣着。

    “哭有什么用!”一个公鸭般的嗓音响起,把小山吓了一跳,用手背擦了擦眼睛,寻声望去,原来是老太监蔡公公,蔡公公住在东殿的小耳房里,是十几个人里,唯一的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小山对这位老人印象深刻,蔡公公为人性情冷淡,别人都喜欢与小山说话解闷,唯独他从没有多说过一句话,虽然年老失明但生活能够自理,小山仅去帮他扫过一两次地。“蔡爷爷,我吵到你了吗?对不住”小山慢慢的止住抽泣。蔡公公手扶一根竹杖,腰身笔直站在那里说“我好久没听过这样的悲恸了,伤了心的人,才能发此悲声。你的事王首领都讲过,小山,你想不想报仇”小山脱口而出“想!我要杀了薛元奎!我要去救姐姐出来!”可随即又低头说“可我做不到,我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学武功,能像刘少爷一样”蔡公公慢慢走了过来,竹杖一扫,探到一个马扎,坐了下来说“你说的那个姓刘的,至少是练了五年功夫,他是武当山的弟子,哼!武当山上灵草又多,地磁又佳,又有名师指点,外有灵药熏洗,内服丹丸增内力,怕是比别人练十几年的还要强”蔡公公话锋一转冷笑道“不过我教你的能耐也不差,小山!你想不想学?”小山楞住了怯生生的问“蔡爷爷,你也会武功吗?我想学,我学了能变的很厉害吗?”“哈哈哈!”蔡公公放声大笑“想变的厉害谈何容易。修行武功,锻炼元气内力,本来就是违逆天道。天道之下,万物生灵从生到这尘世,得了性命有了呼吸,就靠这先天生就的一点精元。而这精元如蜡烛一样,一瞬有一瞬的消耗,一天有一天的衰败。武林中人修行功法,就如逆水行舟一般艰难,先要逃离天道之外,令自身精元不再损耗,再图那超脱天道之上,不仅不损耗,还要精元得到增益。等修炼的精元满溢,周流疏通全身经络,那时候才算真正的厉害”小山听的憧憬不已,恭敬地跪倒在蔡公公面前“爷爷,求您教我”。蔡公公又说“呵呵,越高深的功夫修炼起来越艰难凶险,一步不慎就会把你的小命给丢了,你怕不怕?”小山坚毅说“爷爷,我现在生不如死,我不怕,求你教我!”

    从中秋节开始,白天小山照常忙着打理老太监们日常生活。天一擦黑就赶紧睡觉,睡到寅时三刻就得起来,赶到恩济寺东门的佛塔上去,这个佛塔共有七层,每层都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开有小窗。小山爬到最高的那层,面朝东面的小窗,盘膝而坐,双手捏着手决,遥遥的看着东方地平线那边,慢慢的天边红云显露,一点光芒透破云层点亮了天际,小山盯着那太阳慢慢探出来,等那红彤彤的大鸭蛋黄完整的展现出来时,默念法决“紫气东来,笼我身躯,自发入髓,如水渗地,周流百脉,汇于丹田”念完,深吸一口气,那气由鼻入肺,冰凉凉的往下游动直灌倒胃里,然后一直向下通到小腹,在丹田那里如同旋风一般盘旋不定,越转越挤压凝聚,最后这股清气完全消失不见,一点也感觉不到了。小山把憋的一口浊气丝丝吐出,良久才完全吐尽,又默念法决准备再吸一口,却看到那太阳一晃仿佛凭空跳了一下,再看颜色已经由黄变成了微红色,也就又一瞬的功夫,红色越来越亮,慢慢的有更多的白色喷射出来把红光都掩盖了下去。小山叹了口气,哎,今早又没有吸到多少元气。已经半年多了,小山还是没有感应到内力在体内远转,最初的时候,蔡公公在他身边,教导他怎么吸气怎么导引,后来就剩下他自己一个人。练功需要早起爬高,十分枯燥,并且仿佛一点效果也没有。但小山这半年多,除去天色阴雨不易修炼以外,一朝也没偷懒荒废过。蔡公公说“山儿,我们这门武功专修元气,名曰一气混元功,本就难练。你看那些练外家的粗笨功夫的,都在身上绑沙袋增阻力,你体有残缺就像身上绑了几百个沙袋,所以修炼的艰难,只要你勤练不辍,修的一分就补到一毫,修练出的元气反而会更为精纯”小山记在心里,时常默默的鼓励自己不要懈怠。

    光阴就像那流水,转眼已经三年多过去了,期间寺里也有两位老太监过世,王公公也显得更老了一些,蔡公公依旧寡言少语,小山长得面容渐开,长身玉立,已经从半大少年长成了年轻人,看他脸上娇柔多于硬朗,身骨纤细而臀部丰满,嘴角腋下一丝胡须毛发都没有,竟似一个美貌女子穿了男装一般。明明已经是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了,张口嘴说话却令人吃惊,居然还是一口的童音尖嗓。修炼武功整整三年了,塔里的梯子都被小山爬的一尘不染,那陡直的木梯从气喘吁吁爬到了能够轻松而上。可小山依旧没有达到,蔡公公所说的气满周身,似水绕山,无起无止,流转不休的功夫入门境界。三年来,小山也失望过,偶尔会心生懈怠。蔡公公虽然目不能视却很会洞彻人心。往往能从别人的语气里就能知道人在想什么。每当小山信心崩溃的时刻总会温言勉励。

    这一年,时令由秋入冬,天气愈加寒冷。凌晨从被窝里起来也变得有些艰难了。小山叹了口气,把被子掀开,赶紧穿上棉衣出门。一出门脚下软绵绵的,原来昨晚下了一场大雪,此时雪已经停了,但雨雪天,天气阴霾是不用练功的,小山想已经起来了,不如去塔上看看雪景。上的塔来,小山在老位置坐下,静静等着太阳出来。大雪下了半夜,地上积了这么厚,太阳出来一照一定很好看。慢慢的旭日东升,正好天色大晴了。小山从塔上眺望,满目的雪白一片,远处的楼台亭阁,大树小山都银装素裹,看上去干净可爱。小山看的心胸阔朗,嘴角弯弯翘起。忽然小山觉得丹田有一丝凉意萌动,惊讶之下,居然忘了导引这凉气运转,那气在丹田四处弥漫开来,越来越暖就像在小腹放了一个热水袋一般。小山回过神来,连忙闭目内视,看那丹田处的元气成淡白色,就像水开了上面的蒸气一般。小山用意念引着元气周流。那元气懒洋洋的在体内蠕动,小山收摄心魂全神贯注的导引着,一点一点冲击着经脉关卡,这一坐居然就是好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