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天天死谏,老朱竟不杀我? > 第十章:帝王与藩王永远存在着猜疑链!

第十章:帝王与藩王永远存在着猜疑链!

    周云的这番话,直接吓得周围的文武百官将头全部都垂了下来。

    听得腿肚子都发软了。

    这话是我们不付费就能听的嘛?

    就连站在旁边看戏的汤和此时也是坐不住了。

    “竖子闭嘴!晏......那是你能说的吗?”

    说着,汤和还在不断地跟周云使着眼色示意让其服软。

    汤和此时开口本不符合他那急流勇退之举的。

    主要是这几年老朱杀了太多的人了。

    几乎将整个大明杀断代了,几乎没什么可用之才了。

    但是汤和发现眼前这小子确实是个可造之材啊。

    而旁边的朱元璋心中也是怒火中烧。

    主要是他从聊天群就知道是朱棣造了朱允炆的反了,还成功了。

    搞不好这会儿自己还是不听周云的话,强行让朱允炆继位,历史上的轨迹显然是不会改变了。

    甚至是给自己留下一笔浓厚的骂名。

    他都能想到史书如何记载自己了。

    【明初,洪武晚年,洪武帝昏聩不堪,满朝文武皆庸庸碌碌之辈,御史台周云,以一己之力反对立皇孙朱允炆为储君,帝不闻,斩之,惜哉惜哉。从其中可看的出,洪武帝看似明君,实则阻塞言路,刚愎自用,听不得忠言逆耳..........】

    草!

    一想到自己要被这么记载,老朱就觉得一阵的郁闷的慌,这会要是把周云给斩了,还能给他留个美名,自己要落得个昏聩的名声了。

    虽然他不在乎身后名,就算记载自己残暴无比也无所谓的,身为帝王优柔寡断才是大忌啊。

    心狠手辣说明了这个帝王的手腕非常的强硬,可要是摊上个昏庸昏聩的名号........

    哔了狗了啊。

    于是朱元璋强行的压下了怒火,咬牙问道:“为何?”

    看到朱元璋的表情之后周云也愣住了。

    老朱你挺能忍的啊

    这都不砍我?

    于是周云便准备再来一刀了:“九大塞王坐镇九边,不仅需要地方上的供养,还要从朝廷来调拨粮草才行,关键其兵权还凌驾于朝廷之上,到时候朝中的大人焉能忍受?”

    “眼下陛下还在,藩王们只不过是子辈罢了,自然是不敢违抗父命,不然的话肯定是要遭受天下唾弃甚至是群起而攻之。”

    “但是到时候太孙继位,他就是藩王们的侄子了,就连天子都要礼遇有加,到时候朝中可敢有人对藩王发号施令?”

    朝堂一片寂静........

    这种问题,朱元璋现在都不用听朝臣的回答了。

    他自己心里边清楚。

    自己在的时候,胡惟庸都敢如此的专权,若是自己不在了,这些文臣们岂能看着自己的儿子们手握重权?

    这些文臣就是喂不熟的狼,时不时的就想从你身上咬下来一块肉来。

    当然,最让朱元璋震惊的不是这个。

    而是周云此时已经是将所有的人都给骂了。

    说自己一口一个晏架的,朱允炆话里话外就是说他无能。

    最后还开地图炮把文武百官都给带上了。

    他真的不要命了?

    显然老朱不是这么想的,没有人会不怕死。

    但是得看他是为什么而死的。

    显然周云就觉得天子的大事比自己的命都要重要。

    这种人他忠啊。

    他也不会结党,只会为了天子的利益考虑。

    当然,他这种人如果皇帝什么时候不想用了,皇帝只需要一个眼神。

    自然有的是人食其肉寝其皮。

    因为这种人能不能活命完全是看帝王是否宠爱他。

    一想到这里,朱元璋看向周云的目光就带上了些许的赏识。

    觉察到了这个目光的周云麻了。

    不是啊,大哥,我都说到这个地步了。

    你怎么....赏识我?

    周云的额头不禁冒出了丝丝的细汗。

    他觉得自己还能够抢救一把,便连忙说道:“诸位以为如此便结束了吗?”

    “没有的!”

    “陛下,咱们再设想一步,太孙殿下没有削藩的意思,朝臣也没有削藩的意思。”

    “那些藩王呢?”

    “他们根本无法判断每一次入京的时候是不是就要削藩了,他们会心生猜忌。”

    “即便当朝的皇帝给他们说了,各位叔叔,你们放心吧,侄儿不会对你们怎么样的,但是陛下,您觉得他们会信吗?”

    “到时候宗室的每一次碰面都会是剑拔弩张。”

    “难道陛下真的希望您所说的亲亲之谊是这个样子?”

    “帝王和藩王永远都存在着一个隐形的猜疑链,而这个猜疑链的源头就是陛下坐下的那张椅子!”

    “故而,就算是太孙没有削藩之意,那些藩王也会有反意。”

    “而那些藩王的反意也会倒逼着太孙来削藩!”

    朱元璋此时已经是被周云那股子气势给镇住了。

    良久之后才堪堪的回过神来,心中也是不由得赞叹了一声好。

    周云的这番推理确实是堪称精彩无比。

    尤其是那段对于猜疑链的陈述。

    除非这个猜疑消失掉,不然的话这个削藩之举,或者是藩王造反是早晚都要发生的。

    回过神来的朱元璋也是压下了心中的不悦。

    看着周云问道:“那既然帝王要削藩,为何那些藩王们不乖乖的上交兵权,在京城当个太平王爷呢?”

    此话一出,周云差点没忍住就笑了出来。

    黄子澄见状顿时便觉得自己找到了机会。

    “竖子,你居然敢嘲笑陛下?!”

    朱元璋冷冷的看了一眼黄子澄说道:“咱不瞎,咱看得到,一边站着去。”

    随即便咬牙切齿的对周云说道:“继续说。”

    黄子澄看着这一脸平静的朱元璋,嘴角不由得抽搐了起来。

    这还是平时的陛下吗?

    莫不是这小子会下蛊?

    周云只是无奈的说道:“陛下,让您从一个叱咤风云的王爷变成一个安安心心的在京城养老的王爷,他们愿意吗?”

    “更何况如今的宁王才多大?您让他安心的在京城养老,您觉得可能吗?”

    朱元璋也是冷冷的看着周云说道:“那照你这么说的话,咱的儿子和孙儿之间是必然有一场大战?大明的江山又要生灵涂炭了?”

    显然,周云的这番话已经是触碰到了老朱的底线了。

    他是非常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家庭相互拔刀的。

    他相信自己的子孙们。

    而且从崇祯的消息来看。

    大明最起码在那一战之后过了十代人了。

    显然那一战并没有伤及到大明的元气。

    就在朱元璋杀心渐起的时候,周云却蚌住了:“陛下此言差矣,臣敢断言,这一战不仅不会伤到大明的元气,甚至是打的非常的快。”

    此话一出,朱元璋的眼睛不由得瞪得大大的。

    难以置信的说道:“何出此言,快说!”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