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箱子里的宋末 > 第67章:小台村新住户

第67章:小台村新住户

    箱子升级后,频道里多了三个跟说话有关的功能。

    一个是【收听级别】,分别为:全区可闻、全镇可闻、全村可闻和附近可闻。

    之前还是村级的时候,只有“附近可闻”这个级别。

    当不同级别频道的人同框出现的时候,级别低的会自动下降10%的音量。

    然后所有级别都有音量调档的选项,分别为:扩音、正常、降音和静音。

    前三个档位的幅度都是20%,不会对下级产生影响。

    第四个档位乍看之下与“关闭收听”功能冲突,实则可以配合第二个功能使用。

    【话转文】,可以把收听到的话转换成文字呈现在频道里。

    李沐最看好的是这功能可以自动识别说话者的身份,在许多人同时说话的时候也不会搞混。

    有了这些功能,小人们就不会因为他的分神而需要复述一遍工作汇报了。

    而真正让李沐不用每天夜里傻愣愣等候的,是第三个功能:【留言触发器】。

    即可以通过指定动作、词汇与媒介来让频道记录下小人要说的话。

    比如现在李沐就设定了两条:

    一条是揖礼配合一句“遥遥九霄赤霞天,吾有言语二三”触发,礼毕则留言结束。

    “赤霞天”指的是红木箱的盖子,这话跟“小a同学,我要留言”是一个意思。

    另一条就是把作揖改成抱拳,话不变。

    频道静音+【话转文】,可以把收听到的话都记录下来。

    配合自带的“查找”、“筛选”和“过滤”等操作,可以羡慕死阿美莉卡的中情局。

    这样无差别记录的问题也很大。

    那种活跃度很高的聊天群或频道都懂吧,撒泡尿的功夫都能让999+的红点出现。

    这种更夸张。

    即便是只有陈雨丰、陈茂和张沁三人的频道,一天下来也有【999+未读信息】的提示。

    这时候给他们再开一个频道,关掉收听,开启【留言触发器】+【话转文】。

    再把触发条件告诉他们,重要的工作汇报或其他要事就不会被庞杂的无用信息干扰了。

    当然,也会错过施工队员对临时住所不满的声音,

    李沐昨天通过张沁的汇报得知这事,很快便给了方案:“到小台村落户,三室一厅直接送。”

    荒废的小台村只有30丈见方的小城,这几天一直被李沐当做建材仓库来使用。

    这些人本来就是奔着初阳城来的,当然不乐意跑到那边去住。

    张沁转述他的话之后,除了老郭,其他人施工队队员都犹豫了。

    本来就因为跟在老姚身边打下手刷过脸的他,直接被任命为小台村村长。

    当然,不强制。

    毕竟有些人就不太喜欢管事,当个普通的村民会更自在。

    现在趁着风雪休息,那些着急想要大套房的队员表露了在这里落户的想法。

    然而不看好的占大多数,特别是那些单身或家庭成员不多的。

    对他们来说,村民与城民根本没有可比性。

    别说有真神仙庇佑的初阳城了,即便是灵石县,许多乡民做梦都想搬进去住的。

    放着城民不做做村民,这种想法他们觉得可笑。

    众人的看衰,使得一半人打消了落户小台村的想法。

    “神使大人说,小台村也是沐天尊能够触及的地方,是村是城,怎么都无所谓吧。”

    见识过‘神迹’的他们,已不再怀疑“沐天尊”的真伪,甚至变得有些狂热。

    但是,神仙变得“具体”,反而促使得他们用人的思维去理解“神仙”。

    东西城区的区别对待,让他们不由得代入到主屋和客房。

    那么堆放水泥和巨竹板的小台村,岂不是那柴房?

    所以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反而又有部分人打了退堂鼓。

    风雪渐停,老郭从外边回来,来到实心的竹台旁,拿起桌上的铜锣哐哐哐敲了一会,这才让大通房里的人安静下来。

    “要落户小台村的都来登记了!”

    一连喊了三次,便坐下来等待队员自己过来。

    他是故意的,否则这事能一直议论下去。

    两兄弟最先走来:“俺们没分家,真的可以每房领一套?”

    “俺爹娘和嫂子她们也各有一套吗?”

    “当然啦,一切都是按初阳城的规矩来。”

    “那俺们要来小台村住。”

    这两兄弟,真是一大家子过来的。

    三兄弟都成了家,上有父母,下有妻儿,全部加起来有13口人。

    无论是因为亲情,还是为了少交赋税和规避徭役,他们都没独立成户。

    这不,今年他们交不出免役钱,大哥去应役,结果没几天就传来了噩耗。

    如果不是杜老八散布的消息到得比较迟,他们早就举家迁徙过来了。

    换做是早期的移民,陈茂和张沁等人肯定会耐心告诉他们,初阳城没有赋税也没有徭役。

    甚至刚关闭入籍登记后的两天,都有人闲聊时提及这事。

    可惜他们来迟了几天,没人与他们说,初来时就报了一户,以至于现在一大家子挤在一厅一室的宿舍里。

    兄弟俩看着老郭将他们一家三房划分成了4户,忐忑问道:“真的不需要交税和服徭役吗?”

    这事昨天陈雨丰已经跟他们说过了的。

    只是这辈子都这么活过来,一下子没了这些名目,感觉很不真实。

    “神使大人不是说了吗,沐天尊随手赐下一点东西,都可以养活整个灵石县的人。”老郭耐心回答,同时强调陈雨丰叮嘱他的说辞:“祂老人家不需要俺们交赋税,也不强制俺们应役。但祂老人家交代的任务,俺们要积极响应,要尽全力去完成。”

    兄弟俩连连点头,表示神仙让他们上刀山下火海他们都毫不犹豫。

    眼见老郭将信息登记完,兄弟俩又问:“郭村长,您打算安排俺们住哪里?俺们一家的四套房子能不能连起来?”

    “这个先别急,村子要满100人才开始分配房子。”老郭伸手撇了撇,“你们先到下边等着,让后边的人来登记。”

    兄弟俩回头一看,原来自己身后已经排了十几人的队伍。

    这些人他们都认识,都是像他们这样拖家带口来投奔的。

    但,不止他们,还有一些人在观望。

    兄弟俩不确定排队的人登记完后够不够一百人,连忙跑去劝说那些情况差不多的人。

    有的人坚持说再考虑考虑,有的人半推半就的就排过去了。

    当然,这时候还是有人在唱衰。

    “小台村就这么点大,扩建也是在外边的啊。”

    “没有城墙的保护,那些流寇来的时候你们怎么办?”

    这话一出,让两个在队伍里的人又退了出来。

    因为小台村正是被流寇给毁掉的,这两个作为三水村的人再清楚不过了。

    去年秋冬之际,有好些小台村的人逃到了他们村。

    现在小围城里没有像样的房子,惯性思维让他们认为新房子会在围城之外。

    乡民们以前住村子的时候感觉没什么,可是这段时间住的地方都在城里。

    习惯了城墙保护,哪里还肯住在城墙之外。

    半小时后,老郭登记完队伍的人,站起来敲响铜锣,而后高声询问:“还有人入户吗?还有人吗?”

    问了三遍无人应答,他也不问了。

    神使大人说的100人指标早就超了,刚才排队登记的人看着不多,算上家属已然达到了61户共230人。

    确信无人再来登记后,他将登记表收起来,打算现在就送到初阳城的市政厅里去。

    却不想此刻从天空之上传来声音:“你们都站在原地别动。”

    明明听着挺温,他们心中却生出肃穆之感。

    而后便是熟悉的震感,以及从天上落下的水泥物件。

    与西城区内城如出一辙的住宅楼和街道,食堂澡堂一类的公共设施一应俱全。

    30丈见方的小围城,短短十几分钟时间,扩建成了一座60丈见方的围城。

    小围城的两面围墙一拆,视野豁然开朗。

    神迹再临了!!

    随着拔出城墙的地方被修整好,天之音又传来:“村长带人选房子吧。”

    刚刚落户的人转忧为喜,欢呼并催促着郭村长一同前往新楼。

    唱衰的人闭嘴了,摇摆不定的人看到近在眼前的楼房,赶忙追上去说要登记。

    而郭村长也是个会拿捏的,回应道:“等他们选完房子先。”

    就是这一句话,让他们足足等了一个时辰,看着别人慢慢挑走62套房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