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月满关山 > 第十九章 反了?

第十九章 反了?

    突厥的各种动作,周世瑾等人能探查到,朝廷自然也能,甚至更详尽。

    正因如此,各府衙官员都在紧张而有序地备战,其中数河东府史忠最为卖力。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大多数官员都希望在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中获得更大的官职更高的俸禄,运气好的话还能名垂青史。

    肃安府如今有了更大更肥的鱼,小虾米自然没人注意。况且现在,易勇已做好万全之策,并不担心公子被发现。

    这厢易勇在李家村活跃,其他各村亦有暗卫活跃。

    他们都在等。

    只不过,胡人动作很大,行动却无。

    众人眼巴巴从深秋等到严冬,又从严冬等到阳春,曾经的满腔热血终于彻底凉了下来,大家仍抽空习武,但热情远没有之前高涨,等到最后,易勇差点压不住,好几次险些将他们真正的意图脱口而出。

    终于,盛夏将至之时,胡人动了,大周也动了,只不过先动的不是朝廷的先行大军,而是河东府兵,行军方向正是京都洛阳。

    河东府,反了。

    消息一出,犹如一滴凉水滴入一锅沸油中,朝廷吓瘫举国震惊。

    怎么是河东府?为什么偏偏是河东府?

    河东府十八县,西隔黄河与肃安府相望,西北毗邻突厥,东北邻近洛阳,东边则是渤海,向南是黄河。

    若将大周比作葫芦瓶,河东府便杵在瓶口与瓶身的中间,本应是衔接,如今成了屏障,生生将大周一刀劈成两半。

    若只是河东府叛乱,京畿六州只需抵御个把月,到时不仅有南下的河北驻军,还有渡过黄河北上的南方诸府兵士,两方形成夹击,叛军轻易可破。

    但如今有突厥,阻隔突厥大军进入大周的军事屏障就在河东府内,而河东府如今已和突厥勾结……如此,突厥大军进入大周犹如回家。

    突厥军与叛军合击京都,京畿六州的兵马怎能抵挡得住?

    届时不等离京都最近的河北府兵赶到,京都必已陷落……

    朝廷危矣,洛阳危矣,大周危矣……

    朝堂早已如菜市场般乱作一团。

    大殿之上,天子震怒,声音森然:“史忠,好一个狼子野心的史忠,河东府的大都督是史忠也便罢了,谁来告诉朕,河东府辖下十八县的那些个县令又是怎么回事儿?”

    朝堂瞬间安静无声,朝臣惶惶又懦懦,全无方才的喧闹指责谩骂,亦无一人敢在此时出来回话,这时候,谁说谁触霉头……

    李家村的老旧私塾中,周世瑾亦有诸多不解。

    “史忠?”周世瑾疑惑着看向易勇。

    “公子有所不知,史忠原名阿史那·云,是前突厥王的兄弟,十年前与三位哥哥夺位失败,走投无路之时率领部下降了大周。陛下一向对胡人宽容,便依循旧制为他赐了名封了官。

    七年前的除夕宫宴,有刺客混入意图弑君,史忠挺身而出替陛下挡了一刀,九死一生,差点没救回来。

    自此,他便越来越得陛下信任,官职也越升越高,五年前出任河东府大都督一职。”

    周世瑾听罢心里暗暗吃惊。

    好沉的心思,十年来竟毫无破绽;

    好毒的计谋,一招便让大周瘫痪。

    只是,大周的百姓何其无辜……

    周世瑾收回思绪再次沉声问道:“河东府十八县的县令,缘何都听其号令?”

    易勇叹气道:“说来可笑,十八府的县令及一应官员,有多半是突厥人,有的改名换姓大家根本不知道其是突厥人,有的是像史忠一样的突厥降将大家对他们根本没有设防。

    这些人中竟然还有十几年前便来到大周的。

    ……还有少部分人是大周子民,大概对朝廷心存怨恨,亦或受了胁迫。具体原因还在详查。”

    周世瑾点点头,当初的二百暗卫,如今能用的不过一百一十九人,折损近半,消息能探查到如此地步,已是极好。

    但,这还不够。周世瑾低头瞧着自己空无一物的双手,暗暗叹息,这可真是人到用时方恨少。

    “易叔,村民的情况如何?”

    “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考核,李家村能用者三百零一人,其余各村属下尚未统计。粗略估计,当能聚集一千余人。”

    “还是不够。”周世瑾负手走到书桌前,拿起桌上一本册子,翻开竟赫然是兴陇乡各村村人名单及年龄,他只是拿在手里无意识地轻轻翻着,也并不细看,沉思片刻,忽而转身将手中册子交予易勇。

    “易叔,这里面,一定还有一部分可用之人。”

    易勇接过册子,面露为难。

    让人为自己所用,求得是你情我愿,可这些人哪怕胁迫也好利诱也好,一个个视他们为猛虎,他们越想要他们做什么,他们便越发不做什么。

    一百来斤的人三百多斤的反骨,简直油盐不进。

    气得易勇直在心里暗骂如此执拗,怪不得能流徙到此处。

    “易叔,这些人很难搞吧?”

    易勇点点头,何止是难搞。

    “易叔,你告诉他们,若能成事者,他们以及他们的后世子孙,可摆脱罪籍。”

    易勇啊呀一声,对啊,他怎么没想到这个办法呢。只要不是罪籍,行动上首先不受限制,后世子孙亦可参加科考,如此一来,想要翻身岂不是指日可待?

    只是,这样一来,公子的身份便……

    周世瑾摆摆手道无妨,肃安府那边哪怕知道你我在此,也无暇顾及。

    易勇一想也是,朝廷都快没了,谁还有功夫研究十年前的两个旧人。想明白后转身急急离去。

    果然,消息一出,乡民振奋,激愤,甚至不去考量这话的真假。

    脱离罪籍?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现在竟然有机会实现?

    什么,不知真假?管什么真假,哪怕只有一点点希望也要争取,不然还真打算世世代代被困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

    走啊!

    去啊!

    跟着易先生干啊!

    如此盛况,除却老弱妇孺,可用者三千多人。

    有了人,“那件事”就有实现的可能。

    周世瑾心头一热,没关系,他会将那“可能”变成“一定”。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