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临安的局势

    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十一月初。

    赵佐从梁泉出发,经兴元府中转,一路向东,到金州后沿汉水路过襄阳,再至鄂州,之后顺长江直流而下,过黄州、江州、建康等地,终于抵达了目的地临安。

    这一路上,令他切身感受了一番,什么叫做“千里江陵一日还”,什么叫做“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让他这个二十一世纪来的乡巴佬好生见了些世面。

    到达临安后,赵佐辞别姚季等人,第一件事自然是完成公务,直奔此行前来的主要目标,拜访普安郡王赵瑗。

    这会正是上午时分,赵佐带上吴璘开具的门状,便直接去往了郡王府。

    郡王府上的门子颇有礼貌,没出现什么狗眼看人低的经典戏码,问明来意后,对方一边派人向内禀告,一边先将赵佐迎进了侧门。

    之所以是侧门,却不是因为赵佐身份低微,对方有意轻视。

    实际上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赵瑗作为年龄渐长的皇帝养子,私底下与其他臣子结交,总归是不太能拿上台面说的事。

    不上秤还好,万一真被认死理的人拿出来称量,千斤都打不住。

    可另一方面,赵瑗又面临着赵璩的竞争,当然不可能老老实实的在府上当宅男,任由对手扩张势力。

    甚至于,就连赵构也毫无疑问的清楚赵瑗与赵璩在下边所做的事,几人不过是互相间看破不说破,维持彼此的体面而已。

    走侧门,便是这一共识的具体外在表现。

    换个说法,就叫做难得糊涂。

    赵佐对于这套潜规则并没有什么意见,更何况自个现在也入了局中,只能老老实实的遵守规矩。

    他是上午辰时末抵达的郡王府,大约过了一刻钟,刚巳时初的时候,府上的管事就来接待他了。

    管事首先表达了歉意,因为普安郡王每个月的朔望两日都需要入宫朝拜,今日恰好不在,这会还没回来。

    赵佐只能表示理解。

    很显然,虽然他也姓赵,但是和赵构相比牌面还是有些不够,只能往后稍稍,排队等号。

    不过郡王府的管事很会来事,对方主动向赵佐问道:“赵官人若是无事,不妨在府上暂住几日,待殿下回来后便可相见。”

    赵佐想了想,还是先拒绝了。

    根据他有限的历史知识,赵瑗应该就是日后的宋孝宗,在皇位吃鸡大赛中笑到了最后。

    但眼下自己却不宜太过接近其人,哪怕吴璘把宝押在对方身上。

    得到赵佐否定的回答后,管事又道:“那就请赵官人留下个地址来,殿下回府后若是有空,我便派人去请官人。”

    随后管事顿了顿,复又补充道:“殿下召见一事,还请官人莫要声张。”

    赵佐当即会意,留下自己所住的驿馆地址后,便先行告退了。

    看得出来,普安郡王与恩平郡王间的争斗甚是激烈,以至于连他这么个小卡拉米,赵瑗府上的管事都要特地叮嘱一番。

    这也难怪。

    在来的路上,赵佐已然打听到了几分东西二府的争斗情况。

    只能说,眼下的局势极为复杂,最是波谲云诡,以至于赵佐都不敢轻易涉足其中。

    按常理来说,赵瑗早进宫两年,被赵构养的更久一些,本是唯一的储君候选人,加上他素来读书强记,天资特异,理应胜算更大一些。

    不仅如此,当年宋金交战时,金朝欲在北宋旧都开封拥立钦宗太子赵谌为傀儡皇帝,用来恶心宋朝一方,当时岳飞便向赵构密奏,立赵瑗为皇太子,以使金人的图谋落空。

    岳飞对赵瑗的评价很高,两人当初会面时,岳飞感叹过对方英明俊伟,乃是兴复宋室之主。

    然而,赵瑗在宫中留了已有大约十五六年,却一直没有被确立为太子。

    这里头固然有他不是皇帝亲生,赵构还怀着生儿子念想的理由。

    可另一头的赵璩,也不是没有依仗。

    其一,便是因为赵瑗的养母张婕妤在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已故,导致他在后宫失去了助力。而赵璩的养母吴婉仪却在绍兴十三年被立为皇后。

    其二,乃是在于赵构的母亲韦贤妃,她不亲近赵瑗,大概是眼缘的问题,她反倒更喜欢赵璩一些,一直劝皇帝立赵璩为太子。

    其三,则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赵璩获得了当今太师、尚书左仆射、益国公,秦桧的支持。秦桧的兄长秘书少监秦梓,正是资善堂赞读,赵璩的老师。

    有这几点原因所在,难怪东西府之争一时间难以分出个高下来,甚至赵瑗还略占下风。

    且说,赵佐一路向东而来,以耳闻目睹的方式,算是亲眼见证了秦桧在当下是如何的权倾朝野,气焰滔天。

    曾经与他政见不合的赵鼎、王庶、李光、胡铨等人,都已被罢官贬斥,永不录用。其中赵鼎的下场最是凄惨,不但遇赦永不检举,更是在不断的迫害下,于几个月前在海南绝食而死。

    之后秦桧独揽朝政,排除异己,大兴文字狱,禁私撰野史,允许民间告发。并由他的继子秦熺任秘书少监,负责撰修国史,焚毁自罢相以来涉及秦桧的所有诏书和奏章。

    这番嚣张的举动并未带来任何恶果。

    相反,赵官家对秦相公的恩宠只能说无以复加,不仅赐下宅第,更亲笔题写“一德格天”的匾额,表达他对秦桧的完全认可,是罕见的大宋忠良。

    以至于绍兴十六年的时候,秦桧修建家庙,赵构竟做下前所未有之事,以帝王之身赐下祭器,堪称极大的殊遇。

    再加上,金朝那边更是以宗主国的身份对大宋立有规定,无故不得罢相,彻底巩固了秦桧独相专权的根基。

    赵佐暗自咋舌,怪不得徐庆这样的人物都只能被迫无奈的远走他乡,实在是因为秦桧的势力太过强横。

    有鉴于此,赵佐十分确定的做出判断,除非秦桧与赵璩互相闹掰,否则这场凶险万分的东西府夺嫡之争,恐怕短期内很难分出个胜负来。

    现在再想想,吴璘之所以押宝赵瑗,很难说他到底是因为看好对方,还是说因为秦桧的缘故,只能去选择和赵瑗搭上线。

    赵佐耸耸肩,将这些家国大事丢出他的脑海。

    这可不是他一个从九品的承节郎该考虑的。

    眼下他有更合适的事要做。

    身为穿越者,既然来到了临安,怎么能不去勾栏听曲?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