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岁币使

    岁币使,属于临时差遣,顾名思义,就是处理和岁币相关的事宜。

    具体的工作内容是:在每年春节附近,押运着要交付的岁币,从盱眙出发渡过淮河,同金人完成交割工作。

    显而易见,这项差事的主要内容是与金人打交道,与赵佐此前的经历十分对口,足见赵瑗的用心之处。

    至于其中的困难,也不言而喻。

    金人对每年的岁币极为挑剔,银子的重量和成色还好说,对于绢帛却要反复挑刺,历来是“十退四五”,要求宋朝掉换,如果不掉换,则要照价赔偿。此外还要专门给金国一方交币所的负责人“官正使”一笔费用,理由是接收岁币金朝也有花费。

    这还只是最大的问题,至于其他小问题更是繁多。诸如金人态度恶劣,不肯接待,需要岁币使其随从及押运人员自行搭营驻扎,并且一切所需材料都得由宋朝来出,渡河运输过来。

    显而易见,岁币使是个不折不扣的苦差事。

    而这项工作的绩效指标也十分简单明确,及格线就是维持着往年“十退四五”的惯例,将明年春季的岁币顺利交割完成。

    若是办得好,能够十退二三,甚至一成不退,给朝廷省下不少花销,那便是大功一件,自有升迁赏赐不提,赵瑗那边也少不了给赵佐贴个办事得力的标签。

    若是办得不好,十退八九,或者往严重些说,导致最后岁币交不出去,酿成外交事故,那罢官免职自不在话下,赵佐自觉地提桶跑路便是。

    再往阴暗些考虑,赵瑗此举也是在考察赵佐的人性,看看他面对二十五万两匹的银绢,会不会被财帛迷了眼,做出些贪墨之事来。

    作为直接经手人,岁币使想要从中捞一笔那可太容易了,并且事后完全可以推到金人头上,死无对证,难以查证。

    总之,赵瑗的用意很深,下了盘很大的棋,全看赵佐怎么应对。

    赵佐恭敬领命,然后打算即刻离开临安,直接前往扬州府赴命。

    他这个岁币使,属于挂靠在淮南东路的差遣,需要先去淮东安抚使的治所扬州报到,然后才好开展工作。

    虽说真正的任务时期是在明年的春节前后,但在此之前赵佐依旧有许多预备工作要做。

    尤其是此事乃是赵瑗对他的考验,多上上心总归没错。

    给领导办事,结果很重要,态度也很重要。

    绍兴十七年的十一月十一日,赵佐花两百文钱租了头小毛驴,正式踏上行程。

    不过还有一事...

    乘着滴滴打驴的赵佐向一旁望去,有些无奈的问道:“务观兄,你又何必非得跟上来凑这个热闹?”

    赵佐身旁,乃是面如冠玉的陆游,正骑着匹温顺的驽马,兴致勃勃的欣赏着沿途风景。

    见赵佐发问,陆游有些不满的仰头道:“赵贤弟好生霸道,在下亦是朝廷的淮东转运司干办官,如何就不能与你一同赶路了?”

    干办官,全称干办公事,“干办”二字在早年原作“勾当”,为了避赵构的讳,这才改名。

    且说,自打赵佐接到岁币使的任务后,陆游不知怎的竟说动了赵瑗,给他弄了个淮南东路转运司下的干办官,协管岁币的筹备事宜。

    由于这个干办官也是个临时差遣,不影响日后考取功名,因此陆氏家族也不曾有什么意见,都依了陆游。

    赵佐摇头叹道:“务观兄,再过两年就该你参加科考了,当以学业为重。”

    陆游脸色一整,认真道:“这就是贤弟的不是了。你曾经说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陆某胸中亦有一番丘壑,岂是那读死书的呆子?更何况收复中原乃是我平生夙愿,如今有机会去亲身经,我怎能不愿!”

    赵佐见对方格外认真,俊脸都涨红了三分,只好放弃了劝说的想法。

    说起来,有陆游在转运司协助筹备岁币,他这个岁币使的工作倒是能更轻松一些,有益无害。

    不过…

    赵佐伸手一指道:“可是务观兄,你这趟出行的阵仗未免也太大了些。”

    只见陆游身后浩浩荡荡的跟着一大帮子人,有管家、马夫、家丁、打手甚至厨子,装满了好几辆马车的行李,皆是山阴陆氏为自家公子准备的随行下人和物资。

    提及此事,陆游登时消了气焰,不由得音量减小,口中嗫喏:“都是家父家母的意思,在下也不好拒绝。”

    作为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世家大少爷,陆氏家族毫无疑问对自家公子很是关心。

    之前陆游外出游学时家里便已经一路打点过,却还是没料到能发生盘缠丢失,陆游面皮太薄不好意思求助的事,以至于差点饿晕在街头。

    如今闻听得陆大少爷要主动任事,家里一方面很是愿意支持他历练的想法,一方面又担心其能不能照顾好自个,再加上岁币一事说不定要和金人打交道,分外担忧不已。

    于是乎,这才导致了原本轻装简行的计划变成了几十号人的大规模行动。

    赵佐不再啰嗦,人多就人多吧,左右也没什么坏处,便与陆游结伴同行。

    一路上无事发生,并无半点波折。

    毕竟此地距离临安府甚近,属于天子脚下,附近早就被反复清剿过多次,自然十分太平。

    继续向北前行,度过长江后没多远,就抵达了此行的终点,淮南东路的治所,扬州。

    到达扬州后,陆游得去转运司衙门那边禀告,两人暂且分别。

    恢复了孤身一人状态的赵佐,自去寻他现管的上级,淮南东路的经略安抚使报到。

    不料他刚到地方,投完拜帖,便收到了一个新消息。

    现任的知扬州、淮南东路安抚使雷仲,病重过度,无法任事,。

    赵佐略感到一丝棘手。

    在他前来扬州之前,就听说了雷仲身体不好的消息,当时他还想着对方没精力管事也好,方便自个放开手脚。

    然而对方彻底不能任事,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安抚使属于淮东军方的一号人物,既然雷仲暂时无法理事,那么一应工作自然就得顺延到二号人物,淮南东路马步军副都总管那里去了。

    而这位淮南东路的二号人物,其人姓董名先,岳家军出身。

    乃是当年岳飞账下的十二统制之一,踏白军统制。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