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枭臣之路 > 第003章 表亲(求收藏!)

第003章 表亲(求收藏!)

    北风卷地,沙尘漫天。

    策马疾驰在黄泥夯筑的官道上,李恪看着两旁遍地干裂的田亩,以及不时出现的逃荒人群,默默不语。

    韩士忠道:“我原以为近年只是山陕两省气候反常,不意连北直隶一带也是如此,天灾频频,教百姓苦矣!”

    想到前世明末清初时的小冰河期。

    李恪也不禁的叹了口气,“过去两年的灾情倒也还罢了,百姓家里还有几分余粮,侄儿只怕再延续下去……”

    韩士忠一声长叹。

    北风烈烈,唯有沉闷的马蹄声渐行渐远……

    ……

    正德七年,腊月十八。

    巳时才过三刻。

    神京城的广宁门已是热闹无比,各色车架和百姓们往来进出,旁边守门的兵卒或站或倚,被太阳晒得浑身发懒。

    就在昏昏欲睡的时候,忽然被一阵马蹄声惊醒,却是数十名骑兵携着滚滚烟尘,往广宁们这里疾驰而来。

    正是李恪、韩士忠一行。

    自离开榆林镇后,众人一路风餐露宿,终于赶在年末封印之前到达神京。

    抬头望一眼高耸的三层城楼,李恪不禁感慨莫名,“自幼时离去,迄今已然十余载,神京城还是这般雄壮!”

    听罢,韩士忠笑道:“你小小年纪,怎的学起那些酸生腐儒来了?”

    “叔父慎言。”

    李恪笑道:“这里人多嘴杂的,方才叔父的话要是传出去,再被那些文臣听到了,少不得又得要上书弹劾。”

    “随便他们去弹劾嘛,那帮文臣向来自诩清高,哪天要是不上书弹劾了,才是要出大问题呢,耍笔杆子的心都脏……”

    说到上书弹劾,韩士忠可是深有感触。

    话音未落。

    便见到城门洞里头匆匆跑出来一个小黄门,朝众人恭声问道:“来的可是榆林镇总兵官韩士忠、韩大人?”

    韩士忠颔首道:“正是本将。”

    闻言,小黄门大喜道:“还请韩大人快快随我入宫,圣上已等候多时了!”

    韩士忠恭声而应。

    旋即吩咐前来迎接的管家领李恪去兵部,自己则是拨马直奔皇宫不提。

    ……

    却说众人进了城。

    才行不久,李恪忽然远远的瞧见一座高大牌楼,匾额上“宁荣街”三个烫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手上马鞭当即往那指了指。

    还不待发声。

    旁边的管家便笑道:“那条街是宁国府和荣国府的地界,只是如今掌家的有点拎不清,难免就没落了下去。

    想当年,贾家一门两国公,在京里是何等威风,牌楼下边每天车水马龙的,奈何子孙辈的太不成器,大好家业全嚯嚯了……”

    李恪点了点头。

    贾家这可不就是没落了么!

    堂堂国公府当家人,一个考上进士的为情出了家;一个取名恩侯的不思报国,反而整日沉迷酒色、贪婪不检。

    唯一在衙门里头当差的,居然是个荫封的户部员外郎。

    还特么是二房!

    重点是。

    在花了力气还搭上了人情之后,贾家居然硬生生的把王子腾捧上了京营节度使的位子,那可是贾家在京中的根基!

    装傻把自己装成了真傻子,贾代化、贾代善兄弟俩若是泉下有知,怕不是要连夜爬上来掐死那些个不肖子孙。

    往牌楼那看了看。

    李恪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笑道:“咱们从宁荣街走,我看那里的行人倒还少些,要是运气好,说不定还能遇上个亲戚……”

    “亲戚?”

    那管家好奇问道:“恪大爷与贾家还有亲戚?”

    “是门姨表亲。”

    李恪道:“我母亲与荣国府故去的大太太是嫡亲的姊妹,只是两家久未走动,也不知生分了没有……”

    那管家登时了然。

    要不说,这人就是经不起念叨。

    前边李恪话音才落,身后就陡然传来一个又惊又喜的声音,“前边的可是兴文表弟?”

    李恪,??

    赶忙转头回望。

    一披着深青色斗篷的翩翩公子正从马车上下来,身上的锦帽华服,反衬的来人越发英俊洒脱、风流倜傥。

    见李恪停住。

    那人顿时又笑了起来,道:“三年多不见,表弟是长的越发高壮了,方才远远地瞧见,我还不大敢认呢!”

    正是荣国府长房的唯一嫡子,贾琏-琏二爷。

    李恪翻身下马。

    先同贾琏互相见了礼,随后才笑着道:“三年多不见,琏二哥风采依旧。”

    “我哪里有什么风采不风采的。”

    贾琏也分外高兴,“你回京了怎的也不提前知会一声,我好去城门口迎你,若不是今儿碰巧遇见,岂不是错过了?”

    “表哥这话说差了。”

    李恪笑道:“我此番是为袭职而来,且得在神京住上一段时日呢,就算今天遇不着,赶明儿我也得登门拜访姨父。”

    贾琏恍然。

    “前儿我还跟你嫂子说呢,姨太太的孝期都过了,却总不见你来京袭职,还以为许久不联系,表弟把我们忘了呢!”

    “这里里外外的,可就剩下你这一门亲戚了,哪里能忘?”

    “没忘就行……”

    二人在那闲聊了几句。

    得知李恪接下来还要赶往兵部点到,贾琏迅速止住话头,同李恪约好了后续再聚的日期,便暂且分别,各奔东西。

    …………

    大明宫。

    太上皇刘莘闭目倚坐在龙椅上,听韩士忠说着榆林镇的军情。

    神色不悲不喜。

    只是,当韩士忠说到鞑靼多次遣者请求通贡时,太上皇还是忍不住睁开了眼睛,问道:“此事你怎么看?”

    韩士忠回道:“依臣之见,圣上当允准鞑靼朝贡。”

    “你仔细说说看!”

    “诺。”

    韩士忠道:“自达延汗去世之后,继位的阿拉克汗虽然名义上是草原诸部的首领,但由于衮必里克与俺答兄弟俩的实力强大,不能制驭。

    再加上麾下的喀尔喀、兀良哈两部独立行事,使得阿拉克汗在事实上,只相当于察哈尔万户的首领,这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

    太上皇坐直了身子。

    下方。

    韩士忠口中不停,“如今鞑靼既主动请贡,岂不是正好给了咱们插手草原的机会?陛下只需借封贡之名,对阿拉可汗稍加支持,不愁其与衮必里克、俺答三人打不起来。

    鞑靼乱,则我大乾安!”

    “此事朕准了!”

    太上皇抚掌大笑道:“我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但念及鞑靼一片赤诚,自然要拉拔他们一把!”

    “陛下圣明!”

    韩士忠躬身下拜。

    “你也少给朕戴那些高帽子!”

    太上皇摆了摆手,“都是你小子给出的主意,关圣明什么事情?”

    韩士忠,“……”

    可我这除了夸您圣明以外,也不敢说别的呀!

    假装没有看出韩士忠的无言以对。

    过了一会,太上皇又问道:“近来榆林镇那里,可有什么趣事发生?”

    来了!

    韩士忠眼底精光闪过。

    但面上却是一副愧疚极重的模样,“稍作犹豫”之后,韩士忠起身朝太上皇一礼,“臣在榆林时曾有徇私之举,请陛下责罚!”

    “你徇私?还要请朕责罚?”

    太上皇眉头一挑,不禁好奇的问道:“那你先跟朕说说,都是怎么徇私的?”

    “臣遵旨。”

    于是,韩士忠便将自己任命李恪暂代亲兵百总,后因其屡立战功,在众将士的齐力推荐下,又破格提拔为千总的事情说了。

    殿里一片寂静。

    “啧啧,还真是不得了了!”

    太上皇嘬着牙花,再看向韩士忠的时候,脸上的神色那叫个一言难尽,“都说你韩士忠是个大老粗、实诚人,我看也不尽然嘛!”

    “呃…陛下您都看出来了?”

    韩士忠讪讪笑着。

    “朕又不瞎,能看不出来吗?”

    “当着朕的面,你把那李恪好一顿猛夸,还求责罚,你这分明是在变着法子的替他到朕讨要赏赐呢吧?!”

    太上皇狠狠的瞪了韩士忠一眼。

    旋即又满脸的八卦,“不过看你对那李恪如此照顾,朕倒是有些好奇了,难道你这厮也敢在外头养私生子了?”

    “陛下,这话可不兴说啊!”

    韩士忠一个激灵,下意识的就往门口看了过去。

    随即想到自己这是在皇宫里边,后院那位是万万不会出现在这的,心里登时一松,长长的松了口气。

    看着似笑非笑的太上皇。

    韩士忠无奈,“陛下莫要拿臣打镲了,万一叫我家那位听到什么风声闹将起来,可是不得了!”

    说罢。

    忙将李恪的身世朝太上皇说了,期间不免提到李母故去的事情。

    殿里一片沉默。

    良久,太上皇轻拭眼角,长叹一声道:“幼年丧父,少年葬母,李家那孩子苦啊……”

    “陛下不必难过,李恪已经长大了不是?”

    下方韩士忠笑着安慰道:“只是性子执拗了些,我本来还想着给他在兵部寻个闲职的,结果硬是要留在边军……”

    “倒是个争气的,”太上皇赞道:“其父忠勇无双,孩子也是文武兼备的好苗子,不愧是将门虎子!”

    “……”

    韩士忠咧咧嘴。

    好么,有了这一夸,今儿的事就算成了!

    很快太上皇似是想到了什么。

    话音一转。

    命道:“等过几日,你把那孩子带过来给朕瞧瞧,他家里就剩下这么根独苗苗,先叫他留在京中锻炼几年罢。”

    “陛下圣明!”

    恩,任务超圆满完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