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平平无奇诸葛诞 > 第15章 夏侯尚还朝

第15章 夏侯尚还朝

    到了今日,天气已经进一步转暖,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洛阳中的一切都还在沉睡中,诸葛诞已经醒了过来,他穿戴好,就来到了院中。

    这几日的练习秘术,他已经感觉力量身法都有所提高了。

    这秘术是通过独特的呼吸法门来控制肌肉发力的。

    柳也这时也走了出来。

    他对少爷的学习速度还是满意的,三四天便初步掌握了这门秘术。

    “少爷,看来你练的不错,已经入门了呢!”

    “多亏柳叔悉心教我,我才有机会知道世上还有如此玄妙之术。真是不知道如何感激你了,感觉只为你做那一件事也是不够的。”

    “哎,我心中只有那一个心愿了,少爷如果愿意多做,将来当上大官,多为黔首们做点实事就好了。”

    半个时辰鸡鸣后,洛阳城又喧闹起来。

    尤其是南城,南城居住了很多养桑蚕,织丝绸的百姓,当然了也少不了以浣纱为生的。

    浣纱啊,就是漂洗丝绸或者是为富人浆洗纱衣。

    这个时候面布还没有广泛使用,富人大多穿的是丝绸绫罗,穷人则是荨麻苎麻缝制的粗布。

    城南有还有一个大的市场,南市,临近洛水,航运方便,销往西域的丝绸大多从此起运,也为小贵族官僚和城市平民提供一些生活用品。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诸葛诞还没有到上值的时候,练完武,洗漱了一番,又吃了早饭,时间还尚早。

    昨日诸葛诞下值前被长官吩咐,明日直接去洛水畔给督造太学的官员打下手。

    等到鸡鸣后的一个时辰,诸葛诞赶到了渡口的时候,看到了众多浣沙女,还没有回家呢。

    城外已经进入农忙时节,很多田地中都是两头牛并排扛着杠子,在四五人的驱使下前行。

    哦……诸葛诞在心中暗想……现在原来普遍是二牛抬杠法在耕地呀……

    他回忆着前世高中的历史课本。

    后面是什么犁来着,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曲辕犁了,那结构看着简单,到现在还记得……

    几十年的战乱并没有影响到耕牛的普及,牛耕对战乱中农业恢复是很重要的。

    虽然人口死亡率增高,但很多家庭,组成了同居的家庭,还有坞堡组织的出现,都是有利于牛耕的发展的。

    富裕的家庭自己有牛,贫困的家庭,朝廷也颁布了“计牛输谷”的借牛政策,就是我借你牛,你的粮食秋收后要分给我一部分,这是从东汉就传下来的传统了。

    相较于西汉的精耕细作,当朝的农耕就显得粗放了,这也是农民自己最经济的选择。

    诸葛诞渡过洛水,感觉洛阳正被盎然的生机唤醒着,他心情大好,只要不是寒冬,出门对他来说都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太阳升兮照万方,白云也染上了朝日的红色。

    到了南岸,诸葛诞发现役夫们正辛苦的从码头卸下木材、石料。

    大木材和石料,不能用牛车马车装载,只能在底下垫上大小差不多的圆木,往前走的时候,就从后面抽出最后的木材去殿到前面,这样人力畜力一同拉着前进。

    今天是第一天开工,刚开始运资材到太学。

    等到诸葛诞来到了太学门口,便见到了一个五十左右的中年长者,诸葛诞上前行了一礼。

    诸葛诞并不认识眼前这位官员,但他并不尴尬,昨日领到差事的时候他已经问明了情况,尤其是主管官员是谁,这是他最在乎的事情,生怕叫不出认识人的名字。

    “韩大人,我来了。”

    韩暨,字公至,南阳人,文帝践祚后封他做了宜城亭侯,现在是司金都尉。

    他在魏国也是一个大聪明,是个能吏。几年前他改良了冶铁的技术,用了水排吹炭,获利比之前的技术多赚了三倍,而且还节省了人力、马力,受到了武帝曹操的褒奖赞叹。

    “哦,公休,你来啦,前日下值后,我跟卫尚书要个人,他便推荐了你!”

    看看韩暨亲昵地直呼他的表字,显然之前是有过交集,应该是认识的人。

    “能来帮韩大人做事,小子很是高兴呢!”

    “这次,我们不仅要修建太学,诺,你看那边!”

    韩大人手指西边,指着洛水北岸,诸葛诞望了过去,其实太远了,几乎看不到。

    “我等接到的命令不仅是修建太学,还要重修三雍。”

    啥?请说人话啊,啥叫三雍啊……诸葛诞疯狂吐槽。

    “那边从东到西,依次是辟雍、明堂、灵台的旧址,明堂在黄初元年便简单的修葺过了。”

    辟雍,皇帝宣儒礼教的场所。

    明堂,皇帝祭天享祖的地方。

    灵台则是天文观测用的。

    我的乖乖,还是个大工程啊……诸葛诞心里叫苦不迭。

    他想到刚才运送资材的劳役这么辛苦,就想到了宋史中真宗朝大火后,丁谓重修宫室的记载。

    虽然只有几里路程,但是能一举三得得解决取土烧砖、材料运输、清理废墟的任务,还能节省许多的劳役和开支。

    诸葛诞便开口道:

    “韩大人,小子有一建议,不如挖渠引洛水于太学,水运资材,同时将所挖泥土烧制成砖,还可以将旧址中废墟拆下的废弃瓦砾填入沟渠,成为道路。”

    韩大人何其聪明,立马就觉得这个主意很妙。

    “善,卫大人果然推荐了个合适的人来啊。”

    韩大人对诸葛诞的建议很是满意,立马叫来管理劳役的小吏,吩咐分出人手赶紧开挖沟渠。

    他又带诸葛诞在工地上转了一圈,又吩咐诸葛诞去三雍旧址考察一番,回来报告给他。

    斜日照残春。

    傍晚,奔波了一天的诸葛诞终于回了洛阳,在路边的食肆中随便吃点什么,便又赶去了震南大将军府。

    今天下午夏侯尚就应该到家了吧……

    他要去找夏侯玄和邓艾再商讨一下劝说夏侯尚的细节,前几日总是有旁人,也不好商量。

    明天本来是文帝召见夏侯尚的日子,加官进爵并赐死他的小妾,这个惨事应该不会发生了吧……

    进得府去,一路上又被引到了演武场。

    残阳晚照,正见三十出头的一中年男子在场中,他身材颀长,身穿儒袍,脚底稳健,挥动戈矛时,每一次前刺挥砍,眼眸中都透露着凛凛的杀伐之气。

    诸葛诞知道,这应该就是夏侯尚了,夏侯玄酷似其父,尤其是一双剑眉,像传家宝一般遗传了下来。

    这是诸葛诞也是原主第一次见到夏侯尚。

    夏侯尚外出征战已经有两年了,所以他之前并没见过。

    见诸葛诞过来,夏侯玄小声的和他打招呼,“来啦!”

    诸葛诞点头,又和夏侯徽和邓艾点头致意。

    过了一会,夏侯尚演示好了,就走过来,对夏侯玄和蔼地道:

    “玄儿,可记住这戈矛如何使用了么!”

    “嗯,记住了父亲。对了,这是您离家后,我新交到的好友,琅琊诸葛诞,诸葛公休,去年年初被选拔为尚书郎的。”

    夏侯尚点了点头,“嗯,诸葛家,是个大家族啊。多交些朋友很好,读书习武,互相追逐,才能进步!”

    “小子见过夏侯将军!”诸葛诞赶忙行了一个晚辈的礼节。

    “不知诸葛孔明,是你何人呀?”

    “是小子的从兄,他离开琅琊时,我还没有出生。”

    诸葛诞并不心虚,反而有点骄傲,自己的两个堂兄都是极为出色之人,证明他们诸葛家的基因很是不错呢。

    夏侯尚抚摸着自己的胡须,点了点头,只是“嗯”了一声。

    他又想到了前年被他击败的诸葛瑾,不禁莞尔。

    那个家伙在朝堂上还不错,打仗真是一塌糊涂。一个家族,有子弟分投各处,也是寻常之事……

    把戈矛交给夏侯玄后,夏侯尚就离开了,还嘱咐他们三个人多练习练习戈矛,如果将来能参与陛下灭吴伐蜀,多点武艺也不心虚。

    三人点头称是,一一轮流上前开始了耍那戈矛。

    这戈矛便是在戈的头上加上了矛尖,也叫做戟,便如那方天画戟般可刺可砍了,但是只能一面砍,不像方天画戟两面都可以砍杀。

    诸葛诞这两日修习功法,力量有所长进,夏侯玄演示了一遍父亲教的用法后,就来指导他们二人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