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平平无奇诸葛诞 > 第20章 面见大尚书

第20章 面见大尚书

    话说夏侯樱在床上憋着笑,闭眼,不敢出声。

    原来母亲就是被召唤的仙女呀……

    父母笑闹了一阵子后,声音越来越大了。

    夏侯樱再憋着就装不下去了,这时候,母亲还不小心蹭了她一下。

    借着这个机会,她便赶忙醒了过来。

    她揉着眼睛,哈着气,吧嗒着嘴,含糊的说道:

    “嗯?父亲,母亲,你们做什么呢?怎么把樱儿挤到墙边上了。”

    这时候德阳公主把她抱了过来,哄骗地说道:

    “都怪你父亲,是他把你挤到里面的,你过去和为娘一起打他。”

    和女儿玩闹了一会,夏侯尚等着德阳公主簪上了刚刚散乱了的头发,二人便带着夏侯樱就去吃晚饭了。

    夫妻二人谁也没有和对方道歉,关系却是缓和了许多。

    然灯昼欲尽,明钟夜方初。

    位于在北宫皇城东侧的步广里的昌陵乡侯府,距东城垣并不远。

    夜幕降临后,如果能静耳细听,是能隐约听到城东外白马寺报时的钟声的。

    那白马寺报时,是早晨先鸣钟、次击鼓,晚上则先击鼓、后鸣钟。

    一家五口,齐聚在家中,喝茶聊天对弈,这是久违的和乐融融。

    永和里,诸葛诞的家中。

    不知道夏侯玄兄妹那边怎么样了,应该是能完美解决的吧……

    诸葛诞还在灯下读着他的尚书。

    城西南的邓艾家中,邓艾的心中也是满心忧虑,有对夏侯玄的,也有对自己妻儿老母的。

    此刻她们已经向洛阳赶了一天的路了,由于是坐牛车,估计还要两日才能到洛阳。

    翌日,天还未亮,洛阳便下起了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

    今日他换上了木屐出门,倔强的要骑马,这就是穿拖鞋开车了。

    唉,真是怀念穿洞洞鞋开车的日子呀……

    不过诸葛诞并不怕,这拉车的马儿跟他很是熟悉,又十分温顺。

    在大牛的帮助下,他又一次顺利的上了马,等到了太学就不怕了,那里有方便的下马石。

    到了太学后,韩暨告诉他,让他下午下值前,回一趟尚书台。

    诸葛诞中午后又翘了班,回家吃过中饭,又读了会《尚书》。

    在下值前的一个时辰,他赶到了尚书台。

    刚一进门,便有人喊他,那人举着伞过来了。

    “诸葛大人,您来啦!”

    之后小吏引着点头应和的他,便去了吏部尚书卫臻的房间。

    房间很宽敞,木质的地板,铺上了至少三层的席子。

    在这个年代,待客时铺上席子是为了显示尊重。铺几层席子都是有严格要求的,像诸葛诞这种普通的士族,最多可以铺上大小两层席子。

    陛下可以铺上五层。

    屋内有五张几案,几案上都有阅读架和笔砚,有一个上面还有一个圆形的漆盒。房间四角还各摆放着铜制的油灯架,进门的左右手墙边是放了很多竹简的满墙书架。

    诸葛诞是认识卫臻,可是之前并未说过话,进屋给他见礼后,诸葛诞便侍立在了他身旁。

    卫大人正在用毛笔在竹简上书写着什么,他并没有跪坐,而是像和尚打坐一样盘腿坐在几案前。

    这样没有坐相的吗?啊,这可是大尚书啊……

    诸葛诞不知道的是,当朝不仅已经开始流行这种叫做箕踞而坐的和尚式打坐,而且还开始流行了垂足坐。

    他刚来没多久,没注意到街上时不时的就有男女腰间别着马扎走路,打开之后,就能随时垂足坐下,这个马扎当时就叫做胡床,是最近这些年随着北方胡人传进中原的。

    如果再加上后世的扶手和靠背,就能变成了交椅,那交椅又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做头把交椅”这就话就是例证。

    卫臻大人很是忙碌,头也没抬地开口道:

    “哦,公休啊,你来啦,你把那个几案上的书刀递与我!”

    “诺。”

    诸葛诞记得之后的明帝时有这么一段关于“唯”、“诺”的记载。

    楚为人短小而大声,自为吏,初不朝觐,被诏登阶,不知仪式。魏明帝令侍中赞引,呼“陇西太守前”,楚当言“唯”,而大应称“诺”。帝顾之而笑,遂劳勉之。

    当时对皇帝的回应应该是“唯”,而游楚不知道应对皇帝问话的礼节而用了“诺”。

    他小诸葛当然不会犯错误,他又在心里嘀咕,啥书刀……

    诸葛诞环视屋中,只有一把短刀在窗边那个几案上。

    他便走了过去,拿回了靠窗几案上那把铜制环首刀,把刀交给卫大人后,卫大人就在竹简上刮了起来。

    是菜刀来回使劲摩擦菜板的声音。

    哦,这刀原来是这么用的呀……

    之前诸葛诞抄公文的时候并未出现过错漏,所以并没有使用过。

    等了一会,卫大人写完竹简,放于一旁后,他望向了诸葛诞,面带微笑,缓慢地开口道:

    “公休在尚书郎的位置上做的不错,陛下知道了你在太学的事情,决定外放你为令,锻炼锻炼。”

    诸葛诞心中暗自窃喜,我这就要升官啦,哈哈哈,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

    “我等今日商量了一下,鉴于你的功绩,外放为令后,扔保留你六品尚书郎的官职。”

    诸葛诞向北而拜:

    “谢陛下!”

    他又感谢了卫臻,可是话锋一转,卫大人又接着说道:

    “不过啊,诸县暂时未有空缺,等到半年后,荥阳令出缺,或者之前有哪个县出缺的时候,我再通知你上任。你先继续去辅佐韩大人督造太学。”

    “诺!”

    诸葛诞也没有特别失望,他在洛阳还有想做的事情没有做,还有想泡的妹子没有泡呢。

    卫臻又勉力了他一会,还夸赞他机智聪明,将来一定要成为国家的栋梁。

    出了尚书台,

    诸葛诞马骑得很慢很慢,今天一直是这个速度,这主要是骑术不佳。

    于是他只能算是春风得意马蹄徐了。

    下雨也不影响他一路看遍洛阳花。

    总之,诸葛诞十分开心、畅快。

    最近他还了解了尚书郎的选拔,当朝尚书郎有二十三郎,归尚书台的八尚书中的五曹尚书管辖。

    八尚书是尚书令、左右仆射和五曹尚书,五曹中吏部尚书为首,叫大尚书。

    每当尚书郎有名额空缺时,从会写公文的孝廉中,选五人,糊名考试,只进一人。原主是通过了察举,推荐,考试,试用这一系列繁琐的竞争脱颖而出的。

    尚书郎是六品,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奉车都尉、驸马都尉、秘书郎同级。

    尚书郎长期在宫廷里面干事,在皇帝身边当官,日与公卿为伍,是高级干部的预备役,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可是陛下为了防止权臣,政令已经多由中书监、令发出了。

    出了宫门,披着蓑衣,一路驾马徐行,便来到了夏侯玄的府上,两人互换了消息。

    诸葛诞很是为他高兴,并嘱咐他还要继续观察,不能放松。

    夏侯玄也为诸葛诞即将外放为令而感到开心。

    二人分别,诸葛诞直接回到了家中。

    一听见有人进来,刘伯便从房中出来,见是少爷,赶忙牵马,拿马凳。

    院中此时站起了五个孩子,一看便是经过了梳洗和换上了干净新葛衣的,但是他们脸上还是难掩菜色,一副瘦骨嶙峋的模样。

    他们见诸葛诞进来,没有有露出怯意,反而是微笑。

    想是刘伯早已经嘱咐过,他们已经知道自己的命运将要发生改变了。

    刘伯扭头冲众稚童道:

    “还不快过来见过少爷!”

    “见过少爷!”

    “见过少爷!”

    参差错落,五个各怀欣喜地向诸葛诞鞠躬请安。

    “好,好!”诸葛诞高兴的回应道。

    他瞧过去,是四个六七岁的男孩,还有一个更小点的女孩,诸葛诞没有当场询问这些孩子的根脚,只是对刘伯吩咐道:

    “刘伯呀,先让众稚童调养调养身子,每日都煮个蛋吃,看他们瘦的。”

    众稚童一听要给他们蛋吃,自是满心欢喜,连连感谢诸葛诞。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