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曹真上疏

    下午的时候,诸葛诞去了内城对面新租的铺面看了下装修的进度,他在一楼吩咐众人如何布置的时候,门被吱呀一声从外面推开了。

    还在门外的许仪兴奋地说道:

    “诸葛兄,你猜今日有什么大事?”

    诸葛诞心道,大魏的大事都在哥脑子里呢!能有什么大新闻,难道是发生了什么不可诉诸史册的宫廷秘辛……

    “哦?不知啊,看你这么高兴,难道是弟妹有喜了?”

    许仪错愕了下,又神秘的开口道:

    “啊,那倒没有,我跟你说啊,今日上午中军大将军来见陛下,那时我正好在门口站岗,等到我下午下值一打听,说是子丹叔呈上了一份折子。”

    曹子丹能有什么建议给丕啊……

    诸葛诞好奇,便拉已经进来的他到里面的房间,边走边说道:

    “什么折子呀,快,进来坐下再说吧!”

    进来后,他的视线瞬间被这里摆放着的一张茶桌和六把茶椅吸引了。

    他上前依次都摸了摸,“啧啧,都是好料呀!”最后寻了一个椅子坐下,拍着身下的太师椅扶手说道:

    “啊,还别说,你家这胡凳还挺特别的,高了不少呢!还可以靠着!”

    说着他把后背靠在了太师椅上,两脚抬起,晃动了起来,眼睛还滴溜溜的四处打量这屋子的装饰。

    诸葛诞说道:

    “我为开这酒楼新做的,你觉得坐着舒服吗?”

    “不错,不错,是哪里做的,回来帮我也做一套!”

    诸葛诞没有催促他说奏疏的事,也坐了下来,等了须臾的功夫,许仪才想起来了他刚要说的事,便拍着脑袋,扭过头来说道:

    “哎呀,我一看见这新奇的家具,就忘了说了,是子丹叔他上了一份奏疏!”

    他顿了两秒,看诸葛诞好奇的表情还在,才继续说道:

    “是一份想要给武人也定品的奏疏,他说当今天下还未统一,国家不仅需要崇文,更需要尚武!给武人也分成九品,能激发国人的尚武精神和进取心!还能什么来着,我想想,对了,还能更好的选拔优秀的人才到军中效力!说是陛下同意了,这事要派给中护军去做,还要在每个州都设置州护军的官职来考核想要定品的武人!哈哈,我也要去考核下,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开始呢,我听说朝廷还要给入了军职的中品、上品津贴的!”

    “哦?果真如此吗?那我也要去定个品。这下中军大将军会不会因此更进一步呢,自从大将军在去年五月逝世以后,大将军的位置还一直空悬着呢!这真是习武之人的好事啊,没有门路的人也不会因为个人境遇的不佳而被埋没了呢。”

    “诸葛兄说的好呀,以前国家只是给文人定品,好像武人不配似的!哼,这下好了!”

    诸葛诞又问他道:

    “哦,对了,可有说各品等级如何划分呀?”

    “这倒是还没听说呢,无非就是看弓马和各种兵器吧,还没定下来了呢!你明日便要回洛阳了,到时候就去洛阳定品吧!”

    二人又闲聊了一会,还出去逛了逛,等到分别,诸葛诞到了家。

    发现刚回许昌的那天帮着他给夏侯玄送信的信使回来了。

    这个信使是他临时在许昌雇佣的,他上前躬身对诸葛诞拜道:

    “诸葛公子,小人不负所托,已经送达了信,还带回来一封!”

    说着信使就从怀中掏出了一个竹筒,诸葛诞接过,打开蜡封后看了起来。

    信中夏侯玄说,他很羡慕诸葛诞能上阵杀敌,为国立功,为自己不能同去而感到遗憾。又说太学来了很多为了避税而来上学的人,很多名门子弟都耻与他们为伍,开始不来太学上课了。还说他要提前加冠了,父亲已经给他起了泰初的字,以后就可以叫他泰初了。

    诸葛诞想着明天就要回洛阳了,他就没有再回信,便赏了信使,打发了他离开。

    行看洛阳陌,光景丽天中,十一月一日的下午,阳光依旧和煦,天气也相对暖和,这正是一年中比较少见的暖和季节,虽然整个大地多是被落叶覆盖着了。

    诸葛诞带着一家人用了两天多的时间回到了洛阳东郊,一路上众人是存着边赶路边欣赏风景的心态的,走走停停也不匆忙。

    等到他们正要接着赶往洛阳的时候,道旁茂密的树丛中突然跑出来一个男子。

    看着他往自己这边跑来,诸葛诞微微皱眉,身旁的柳便沉声喊道:

    “来者止步!你是何人啊?”

    提着木刀的十二三岁的少年来到近前,看着这一行人多是衣着统一的汉子,还都配着兵器,心下便胆怯了几分,他强撑着开口道:

    “林子是我栽,道路是我开!”转瞬间又泄了气,“抱歉,我们兄弟闹着玩呢,我回去啦!”

    说罢,他转身便跑了回去,还冲着林子中哭喊着:

    “哥,我认输啦!我不玩这游戏了!”

    诸葛诞摇了摇头,叹道:

    “哎,这不知道是哪家的孩子,可真刑啊!有前徒呢!”

    车中的母亲开口道:

    “这孩子不好好管教,以后便要成了歹人,有什么前途呢!”

    等到半个时辰后,众人到了诸葛家的小院前,勒马停车,大牛下车上去开了门。

    邻居的袁奶奶坐在门口,看到诸葛诞,急忙远远的招呼道:

    “唉,小诞啊,回来了啊!”

    “是啊,袁奶奶,回来啦!”

    诸葛诞点点头,刚要进门,袁奶奶有点为难,还是说道:

    “小诞啊,不是我说你,你快别养那狗啦,这些天你家里没人,那狗啊白天黑天都在叫,估计快把你家房子拆了啊!”

    狗?什么狗?我没养狗啊,刘伯养的么……

    诸葛诞一脸懵的点了下头,还嗯了一声。

    他看向刘伯刘婶,发现他们也是一脸茫然。

    等到诸葛诞、大牛、柳三人先进去,发现铺满青砖的院子中,已经积了一层灰和落叶,有些地方明显是干净的,的确像是大狗坐卧、扭动留下的痕迹。

    一进院中,三人发现正房、厢房等的门,都是好好的关着的。只有厨房的门,是半掩着的。

    诸葛诞推了大牛一把,意思让他上前去。

    关键时刻还是得看我大牛吧……

    他倒是干脆,提着斧子,蹚着落叶,便走到了厨房的门前,嘎吱一声推开了门。

    “噫!吓死大牛了!”说罢,他拍着胸口,长舒了一口气。

    诸葛诞向侧面走了两步,望向厨房里,发现门后正站着一只大黑狗,笑眯眯地摇着尾巴往外看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