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从我活成我们 > 第二十一章 儒道

第二十一章 儒道

    “那主子到底知道什么?”

    “知道你们六姐妹现在就只有你在我身边了。”

    六儿脸一红,“主子说这个做甚?”

    “没什么。”沈念阳身子一翻,搂住六儿的小腰,闭眼睡去。

    一连两日,车马都在行进来到了下一座城——临江城。这里自古便是文人墨客云集之地,不少大能都在此留下过痕迹。

    沈念阳来到这个世界除了武夫和念力还从未与其他领域的大能交过手,他也想知道法家,墨家,之属都是什么能力水准。

    边城主领着一众大小官早早的就在外等候皇帝的马车,沈念阳并不想如此大张旗鼓,毕竟他几乎和沈主管没有关系了。

    进城后便自行脱离行伍,妙儿一行也和他们一样,毕竟太招摇不好。

    六儿依旧骑在马背上,坐在沈念阳身前,“主子,为何我们不跟着陛下啊?”

    “六儿呀,出来之后你要学着分析问题。不是所有时候都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沈念阳起了教导的心思,要让一个单纯的姑娘耍点心思是要花时间的。

    “嗯?主子是何意思?”六儿侧着头去看身后的男人。

    “我现在已经不是以主管的身份了,没有必要再伺候陛下。此时城里的大小官员又巴不得得到陛下的赏识,我们去了也无用,还不如在这大晋第一文城里转转。”

    “哦,原来是这样。六儿知道了。”

    “你知道什么了?”

    “主子是嫌麻烦吧?”

    沈念阳会心一笑,“你还知道这个?”

    “主子一直喜欢规整事情,只要乱了主子就要花时间去理。就好比现在跟着陛下去是一样的?”

    沈念阳揉揉六儿的秀发,“原来你已经跟我这么久了吗?”

    “嘿嘿。”六儿一副受到嘉奖的样子。

    他们寻了一家上好的客栈,和上一家一样,看见主子和侍女同床共枕的他们头也大了。

    沈念阳点了两个小菜,一行就在桌上坐下,小二从旁走过,沈念阳招手拦住他。

    “小二!来,问你些事。”

    小二撩起肩上的擦手步揩手,“什么事,客官请讲。”

    “这临江城可有文人汇集之地,亦或有什么独特景观?”

    “诶,客官这算是问对人了。咱这临江城,最大的特点就是临江,江边上却有一湖,名为熟湖,只因这湖旁稻谷一熟,便能富足一州之地。”

    “怕是不止吧。”这一看便是太湖,苏湖熟,天下足,的典故这里怕是没有普及啊。

    “客官见笑了,小的也就是知个大概。但这江湖之间,便有那么一楼……”

    “岳阳楼?”沈念阳却先抢答。

    “岳阳楼?这是何楼?此楼建于江湖之间,被冠以江湖之称,后法家前文首钱钟游此,为楼更名文念楼。”

    “此后,便成为文人的天堂。”

    “法家文首?”沈念阳沉思着。

    “客官可还有事?”小二一脸尴尬而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六儿替沈念阳摆摆手,给了二钱铜钱打发走了。

    “主子,法家文首可有什么事吗?”六儿不懂这方面,是纯儿开的口。

    “为何是法家来留名,墨家,兵家呢?如此名楼不应天下墨客一起商议吗?”

    “许是那位文首真的身负圣名吧。”妙儿也参与进来。

    “那你们知道钱钟吗?”

    三个姐妹面面相觑,“不知道。”

    “所以,法家文首是钱钟吗?亦或者是,那么为何没有他的圣名呢?”

    “主子何时关心起这文坛墨事了?”六儿夹起一颗花生米。

    “此次进京免不了要和文武官打交道。先与文墨客交流,也无不可。”

    妙儿纯儿不在关心主子的想法,毕竟明日皇帝行伍就启程接着赶路,而她们并不会进京。

    六儿又不懂,每人与沈念阳交流,此事只得暂时揭过。

    “去逛逛吧,趁着还未人去楼空。”

    “也好。”妙儿应声。

    沈念阳坐下骏马哒哒哒,兜兜转转来到了文念楼,日暮时刻却别有一番景色。

    这里的墨客不减反增,进入楼内,便能看到不少文人墨客的赋笔。

    “主子为何不看啊?这些都是各家前辈留下的绝句。”六儿望着沈念阳一步到底,根本没有观赏品味的念头。

    “又不会有宋江的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我猜也能猜到壁上大抵写的都是什么。”沈念阳一脸不屑,斗文,李白大能一肚墨水便能吐出半个盛唐。

    沈念阳急匆匆的从每一首诗之间穿过,他确实想看看这江湖之交有多壮阔。

    忽然,他的脚步一滞。

    “怎么了主子?”跟在身后的六儿头撞到他的背上。

    他机械式的倒退几步,一首诗写在眼前,诗的确写的不错但也属于沈念阳猜得到的那一类。

    诗的底下却有一行小字:功名利禄东逝水,一朝散尽独成仙!

    落款:钱钟。

    “找到了。”沈念阳一脸如梦初醒。

    “他个小老头原来是找到了自己的道啊。”沈念阳欣慰的笑出来。

    “???”三姐妹都是一头雾水。

    真正登上文念楼,才知晓“滚滚长江东逝水”是什么概念。

    我不过蜉蝣尔尔,比之山川,比之日月,我便无光。

    大多数的墨客都在长江浩荡中迷失自我,不少也是愁更愁。

    主仆们登上顶,此刻也是有不少墨客散于栏边感悟人生。

    沈念阳摇摇头,还是不行啊。

    “六儿,替我磨墨。”

    六儿倒是一惊,“主子,你这是要在这文念楼留一笔?”

    沈念阳不说话,待到六儿磨好墨,接过笔,开口道,“我这笔,是留给真正有道的人。”

    “阁中文墨心置江,殿内社稷两茫茫。胸怀诗书赋天下,不待来年梨花黄。”

    落笔,便有气流围绕沈念阳升起,“这是…”

    “浩然气!”一位墨客指出沈念阳身上的迥异。

    他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个三女环绕的男子,是个富贵公子哥的模样,但浩然气不会骗人。

    周围一圈文人墨客都聚拢过来向沈念阳作揖,“这位兄台,养这意气许久了吧。今日前来这文念楼,成这浩然气,也算是迈入文墨之攻了。”

    几个墨客已经开始打量起他的诗来,诗力虽有青涩,却意气风发,是首好诗。

    “兄台,为何不落款?”

    沈念阳简单的看看周围这群望江大半天的人,“今日是我第一次落笔,而此诗,便是赠予所有有道之人!”

    “这!”这些墨客们转头面面相觑,这无异于是给了他们一个难题。

    “我所愿文法之道,桃李开花。谓之“儒””。

    沈念阳一句将儒的概念代入到现世中来,希望这个世界的文能够好好发展。

    “这……”墨客们又自顾自的互相对望起来,过了好一阵,似乎达成共识——“我等愿奉先生为师,请教儒术。”

    “达者为先,请先生传授儒术!”一位长髯公在角落里亦向沈念阳行了弟子礼。

    “免了,我此行还是想要将这文坛推向高潮。”这就是念师的力量,一切随心,文成落笔。

    “愿闻其详。”

    “先问,法家修至大成,有何出路?”

    一位年轻些的法家学子出列,作揖后道,“为法者,册法用法;集大成者,以身为法,所言即法。”

    “哦?墨家如何?”

    另一名服饰好看些的学子出列,仿照前者,“为墨者,执笔弄磨,写尽天下百态;集大成者,以兼爱非攻为心,辅之帝王术,可稳国运,固人心,潜移默化。”

    “精神领域。兵家,阴阳家若何。”

    另两位学子出列,一位身着兵家简装,另一位有如道袍加身。

    “为兵者,守兵道;集大成者,行军之令,万事万物皆可令之,统领之,即以兵伐谋。”

    “为阴阳者,鬼神之术也;集大成者,通灵文师是也。”

    “师出有名?”

    阴阳家的学子看出来他不知道什么是通灵文师,“所谓通灵文师,便是以文术御灵,通灵,晓灵,感灵之术引导魂灵。”

    “嗯。”沈念阳显得城府极深的样子。

    “你们觉得四家有何同处?”

    学子们愣了一下。

    “看看今日朝堂局势便知。”

    文人统一战线,实际上,四家在朝堂上做的事大同小异。

    “所谓儒,是仁道,更是人道。”

    角落里的老者恍然大悟。

    “四家存世如此之久,用自己的思想禁锢世人,却怀有治国之心。这不是事与愿违吗?”

    “为何不以德服人,以理治国?人道,才是治世的终极。大儒,乃文道的终极!”

    学子们终于理解了他的话,仔细想想各家治国的心不错,错在统领式的手段。国,便应当是人的国!

    “弟子受教了。”一行文墨低头作揖。“愿尊先生为大儒。”

    “不,我不是大儒。要说大儒,钱钟算一个吧,他已经在此路上走出自己的道了。”

    “钱钟?”学子们又互看起来,“便是那位法家前文首?他辞世竟是走出自己的道来,真乃大儒啊!”

    “还请先生落款!”角落里的老身低头作揖。

    “还请先生落款!”众学子亦然低头作揖。

    “主子,他们让你落款呢!”六儿开心的跳到沈念阳身侧,一脸可爱样的看着他。

    “落款吗?”沈念阳思索片刻,落笔,提完便飘然而去。

    众人忙围上去观看,“慕璃!这位大儒叫慕璃!”可看到前面三个字的时候众人咽口水。

    众人开始回忆起飘飘然离去的白衣。

    “真乃大能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