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贞观公务员 > 第12章:陈平安乃何许人也?

第12章:陈平安乃何许人也?

    高士廉不明其意。

    不过,还是上前,翻身上马。

    而战马原地踏步几下,就让高士廉感受到了和往常的战马有所不同。

    “驾!”

    高士廉内心有一种冲动,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一种冲动感。

    一鞭子下去。

    战马跑的飞快。

    跑起来的时候,才能真正感受着战马和往日的战马有很大区别。

    关键是,这速度很快,还非常稳。

    高士廉瞬间就想到了那位留着短发的陈平安,来自于江陵陈家,可陈家什么时候送来这么一位大才,他们却一点儿消息都没收到呢?

    文臣武将们看着高士廉骑着战马疾驰,其中不少人都听出来,战马跑起来的时候,发出的声音和寻常有一些不一样。

    皇帝如此兴师动众,于早朝之后,把他们带来这里,肯定是有着深意,拉来一匹战马,让高士廉骑着跑一圈,那就说明,问题就在战马身上。

    高士廉忍不住,加快了速度,感受着犹如千里马一般的疾驰。

    而不会担心战马的马掌受伤。

    这里乃是马场,大一些的石子儿都被清出去,再加上,高士廉已经才想到,战马的步伐能够如此稳健,速度这么快,肯定是马掌有了变化。

    “吁!”

    高士廉用最快的速度跑了一个大圈,翻身下马,欣喜不已,高声道:“痛快!”

    又连忙躬身对李世民施礼道:“陛下,这战马看起来和寻常战马一般,却又比寻常战马跑得更快,也更稳了!”

    李世民点点头。

    又让杜如晦、房玄龄等人去试一试。

    他们上前观望了一下,在战马扬蹄的时候,终于是注意到了马掌上的铁片。

    当即也有些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巧夺天工!

    当真是巧夺天工!

    杜如晦跑了一圈,翻身下马,直接抱拳,激动不已,叫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得此大才!”

    不用想,肯定是那位江陵陈家子弟陈平安所为。

    李世民也很高兴,是真的高兴,陈平安到来仅仅几天时间,就给了他非常大的惊喜,对于小册子上的那个未来,也没了深深地担忧。

    相比较儿女情长,他的心中最重要的还是万世基业!。

    “哈哈哈……!”

    “如晦说的不错,他确实是一位大才,甚至是天纵之才,古往今来,犹如周之子牙、汉之留侯。”

    “你们可以看一看马蹄,是不是多了一物?”

    李世民在文武百官的疑惑之中,开始讲解起来。

    “陈平安有言,人穿鞋护脚,那马穿鞋护蹄,便是一个道理,人能穿鞋,马也可穿鞋。”

    “所以就让将作监的工匠打造了铁片,定在了马掌上,如此以来,也就给战马穿上了鞋,跑起来,也就不必担心战马的马掌受伤,还能在山地之中如履平地。”

    “不仅如此,以前,战马马掌磨损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可保大唐战马使用的更为久远。”

    “朕认为,此策,功在千秋!”

    给战马穿鞋……!

    文武百官瞪大了眼睛,其中,也有几人是十分懊悔,更为羡慕。

    这种想法,为何就不是我想出来的呢?

    若是我想出来的该有多好啊!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恭喜陛下……。”

    一时间,文武百官纷纷道贺。

    同时,也对那位江陵弟子陈平安很是好奇。

    这人又是怎么被陛下看重,又是如何进入陛下的圣眼的呢?

    他们也没听说过啊。

    倒是杜如晦、高士廉他们见过一次,也就是前几天,商讨流水线作业是否可行的时候。

    高士廉看着其他大臣的神色,心中微微有一些得意,若是让你们知道,那位江陵弟子陈平安年岁不过二十,恐怕你们会直接傻眼儿了吧。

    不过,他也一阵酸。

    如此才俊,却不是出自于高家。

    李世民心情大好。

    当众就宣布赏赐陈平安。

    然后,又说出了自己的安排,将作监全力锻造马蹄铁,让全军所有战马都能快一些穿上鞋。

    此策,也深得文武百官的赞同。

    毕竟战马乃是战场利器,有一支骑兵,在战场上就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午膳。

    李世民多吃了一碗饭,还多吃了一些菜,不仅如此,一直都是面带笑容,对长孙皇后、李承乾等人都亲和了不少。

    这般变化,也让长孙皇后有些意外。

    不过,她显然也更愿意见到李世民有着如此变化,以前,因为夺嫡之争,多有烦躁、闷闷不乐,而玄武门之变以后,更是一直阴沉、且容易暴躁,每天都是政务和朝议,很少会和他们一起家宴。

    “观音婢,多吃一些。”

    “朕已经让人去寻神医,请他坐镇太医馆,到时候,就能医治你身体中的隐疾。”

    “还有啊,你自己也要锻炼身体,可以练练拳、又或者是学射箭。”

    长孙皇后一边为李世民夹菜,一边回道:“陛下,臣妾省得。”

    等到午膳过后。

    李世民享受着长孙皇后的按摩,思索片刻,轻声道:“如今因马蹄铁一事,陈平安之名已经传出去,文武百官都已知晓,但也是只闻其名,而不知其人。”

    “朕打算,等到辅机和敬德两人平定冀州之后,便摆个宴席,让百官们都见一见陈平安。”

    “观音婢,你以为如何?”

    长孙皇后已经知道了陈平安的存在,前几天,在午门被处死的宦官和宫女,还有那位很早便跟着李世民,一直服侍李世民的张力士,去了皇陵,就听到陈平安之名。

    陈平安在来大唐的第二天,就去了将作监,成为了一位少监,还有着弘文馆大学士、国子监助教的官职,想不听他的名,都很难。

    如今的宫中,谁不知道,有一位少年英才,名为陈平安,深得陛下器重。

    长孙皇后轻声道:“陛下,陈平安有大才,入宫不过几日,就屡立奇功,确实该有此礼遇。”

    李世民点了点头。

    正月二十日。

    从冀州传来战报。

    罗艺确系谋反,幸得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二人及时到达冀州平叛。

    罗艺惊诧于京师竟然如此之快就听闻他的谋反,从而怀疑自己的部下有人叛变,为此重罚所有将领,还关押了几位后来跟随他的人。

    如此一来,直接众叛亲离。

    罗艺很快就被部下反叛,只有一百多亲卫跟随,杀出冀州,想要逃到突厥,却在途中被抓。

    罗艺却对自己被抓一事不服,同时,也不想去长安面见李世民。

    最终,在大牢里面自尽而亡。

    贞观元年的第一场谋反,因为陈平安的到来,草草结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