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贞观公务员 > 第15章:第一次高炉炼焦失败

第15章:第一次高炉炼焦失败

    想要温度高,以这个时代的手工艺来说,最快最好的办法就是鼓风机。

    要是有电的话,电动鼓风机的风力会更大。

    可惜,现在只能是用人工。

    陈平安让工匠打造了两个齿轮,一大一小,用大带小,可以大功率传动。

    高炉有一丈多高。

    炉子的内灶并不是很高很大,而通风烟筒占据了一大部分,这么做,可以用来隔绝空气,内灶留着漏网,烧好了的焦炭,会直接从漏网掉下去,再用青石砖封口,保证隔绝空气,让焦炭快速冷却下来。

    简单的高炉制作好了,却不是用来炼铁的,高炉炼铁的燃料是焦炭,所以要先炼制焦炭,正好,用这个炉子作为第一次的实验,只要是能炼制出来焦炭,就可以用来做高炉炼铁的高炉。

    高炉垒好了,陈平安让郭安请来了画家,按照高炉的样子,详细画出来,外形、里面的构造等数据,作为将来的参考。

    毕竟,这是第一次的实验,不一定会一次就成功,把这些数据记录下来,可以为第二次的实验提供数据支撑,以及经验,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失败并不可怕,它能够为成功提供经验。

    等到晾晒的差不多,已经可以开炉了,才选了个黄道吉日。

    放好煤炭和木炭,还有燃料,最后封口。

    随着陈平安一声令下,开始点火。

    燃烧了一会儿,黑烟升起,才让壮汉慢慢地摇动鼓风机,不能太快,容易把火吹灭了。

    随着黑烟滚滚,高炉的温度也在慢慢地提升,再到后面,黑烟又开始减弱,而高炉周围热浪蒸腾,如有实质一般的热气,让陈平安觉得好像烤炉一般,最后在不远处,放了一个让木匠打造的躺椅,放了褥垫,坐在上面等。

    田季在旁边躬身道:“先生,这些粗活交给我等便可,先生可在后院暖阁里面等着便是。”

    陈平安摇了摇头,说道:“不必,今日还算是暖和,那边又有高炉烧着,也不怎么冷,就在这里等着,一会儿,还要出焦炭。”

    其实,陈平安也是第一次动手做高炉炼铁炼焦,虽然不算是门外汉,却也一直在纸上谈兵,这还是第一次实践。

    所以不知道如何垒一个高炉,也不知道该怎么炼焦,只能是按照对于记忆中那点儿知识点,然后一步一步实验,得到最好的结果。

    只不过,以现在的工业水平是没办法做到监测温度,也就不知道现在高炉里面的温度有多高。

    黑烟慢慢地变少,最后几乎是看不到黑烟升起来了。

    高炉里面还在燃烧着。

    可以看到高炉外面表面已经通红,已经换了第三个人拉动鼓风机。

    不过一会儿,就已经出汗了。

    旁边,滴漏正在计时。

    大唐的一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

    在完全没了烟尘升起来的一个时辰之后,听到了焦炭掉下,落在青石板的声音。

    陈平安让人拉出青石板,得到了两个还在燃烧的焦炭。

    立即用沙土埋着。

    可以隔绝空气,同时,物理灭火。

    不过一会儿。

    陈平安用铁钳子夹出来,放在地上观看了一下。

    发现煤炭表面有一些白色灰尘,没有见到气孔,用钳子敲了一下,直接就碎了。

    这应该是失败了吧?

    陈平安站起来,看着高炉,最后下令道:“施行第二个方案,封炉!”

    原本的计划是等着焦炭烧的差不多,体积变小了自己掉下来,然后在封闭在土坑里面,等到自然熄灭,就能得到焦炭。

    现在看来,这个方案不太可行。

    那就只能在这时候封炉,然后在高炉周围放置冰块,物理降温,让高炉里面的煤炭快速停止燃烧,也就是熄火。

    等到最后,再看看这高炉里面的煤炭,有没有成为焦炭。

    也就是赌一把了。

    田季立即让人着手准备,开始了封炉。

    先从烟筒处填细沙进去,再把烟筒和下面的漏网,都用泥土给封住,封的严严实实的。

    鼓风机也撤了。

    所有的口子都封住之后,又搬来冰块,放在高炉四周,让高炉降温。

    直到申时之后,才破开高炉。

    用铁钳子夹出煤炭。

    表面上还是有一些白白的灰尘,吹掉白灰,观察着煤炭的表面,发现已经有一些细小气孔。

    “把这些黑炭都弄出来,然后放在一旁降温,等到彻底凉了之后,在放火炉里面烧,看一看热度如何。”陈平安当即吩咐道。

    田季立即让人把黑炭扒出来,放在簸箕里面,四周放上冰块,等到黑炭都冰凉之后,又放在了火炉里面,用木炭引燃。

    再用鼓风机吹着,不过一会儿,火炉就烧的旺起来。

    陈平安对田季问道:“田左尚,热度如何,相比较柳木炭的火炉,哪一个热度更高一些?”

    田季用手探了探,试了几次,最后抱拳道:“先生,柳木木炭的热度要高一些。”

    陈平安叹了一口气,说道:“唉,看来,这第一次的高炉实验失败了。”

    不过,他也早有准备。

    “让泥瓦匠,还有其他对这方面有一些能耐的工匠都过来,大家一起商讨一下,如何让高炉的温度提高一些,又如何保证高炉里面的空气少一些。”

    陈平安觉得应该是高炉里面的氧气还是太多了,后面煤炭已经烧起来,但是在燃烧的过程中,氧气通过下面的漏网还有烟筒进入高炉,让煤炭持续燃烧,硫确实烧的差不多了,但是煤炭的热量也消耗了。

    和平常烤火差不多,煤炭烧的只剩下一小点,用土灰埋着,再用铁盆子盖着,第二天,还能继续引燃烤火,只不过,这时候的煤炭燃烧起来的热量还不如第一次的充分燃烧之后的热量。

    必须要想办法能隔绝了空气,让煤炭在高炉里面持续燃烧,最后却没了空气,最后停止燃烧。

    陈平安一直到亥时才回到了府上,洗漱之后,躺在床上,拿出手机,电量已经不足,但是还能坚持,没有网,不开流量、蓝牙等,随便翻了翻,满足睡觉之前看手机的习惯,然后又思索了一会儿,明天垒第二个高炉的方案,这才入睡。

    大唐的公务员,好像也没那么轻松。

    当然,陈平安是真的想要在大唐做出一些功绩,真正能够提升大唐国力,可以造福万民,攀一攀科技树,也算是不枉此行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