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贞观公务员 > 第55章:隋规唐继

第55章:隋规唐继

    科举制度真的算得上是中原历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创新制度,也是隋炀帝在千年之后的评价中,有着褒贬不一的议论之声的原因。

    科举制度是隋炀帝为了制约世家门阀而建立的选拔任用官吏的制度。

    严格来说,是隋文帝开创了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而隋炀帝在此基础上设立了进士科,从而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陈平安只是简短地讲述了科举制度的形成原因以及背景,这一点,李世民自然也是很清楚的,正是因为清楚,所以他登基为帝之后,依然沿用隋朝的科举制度来选拔任用官吏。

    只不过,李唐能够争夺天下,也是因为有着世家门阀的支持,可以说,李唐天下就是李家和世家门阀共治天下。

    所以说,李世民时期,科举制度并不是那么的重要,主要还是举荐,又或者,李世民自己提拔一些人。

    例如,马周就是李世民偶然发现,然后提拔任用,最后官至宰执。

    但是这也不过是个例罢了,总管贞观时期,被提拔起来的寒门士子少之又少,大部分的官员,依然还是出身于名门世家。

    直到唐高宗李治登基为帝,开始大刀阔斧地建立功业,一点一点地使得皇权集中,甚至是已经能完全掌控兵权,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唐那时候的疆域非常辽阔。

    不过,李治之所以要一直对外征战,就是为了消耗世家门阀的底蕴。

    这和隋炀帝三征高丽有着异曲同工之意。

    当然,李治的对外征战是有目的,并且也有着规划,还是在综合国力已经到达了顶峰,必须通过对外战争,才能减轻国内的压力的情况下,才会获取成功。

    李治之后,世家门阀已经被消耗和打压的差不多了,有着从龙之功的大臣们,在掌握了权柄之后,也慢慢地成为了新晋的世家门阀,和那些老门阀们对抗,这样一来,老门阀倒下了,而新晋的世家门阀又是依靠皇权壮大,一旦皇帝不允许,他们倒下的更快。

    这也就有了武则天时期,大力镇压世家门阀,从而彻底让从晋朝传至大唐的世家门阀彻底倒下。

    从这一方面看,科举制度真的有效解决了世家门阀的隐患了吗?

    不见得,真正有效解决世家门阀的威胁,还是要依靠树立新的世家门阀,以对抗老的世家门阀,最大程度利用皇权特许,让老世家门阀一步一步退出朝堂。

    可是,科举制度的存在,却又很大程度杜绝了世家门阀控制朝堂,不然,也不会延续千年的时间,自科举制度建立之后,便一直沿用和传承,明清时期也到了顶峰。

    当然,千年之后,也依然存在,只不过,换了一个形式罢了。

    科举制度也一直都是寒门,普通百姓的学子们,唯一可以翻身的最好、非常公平公正的机会之一。

    陈平安则是向李世民讲述了隋朝时期,科举制度建立的背景和原因,然后讲述了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沿用和效果,还有一些影响。

    再到宋朝时期,因为宋朝重文轻武的制度,而到达了辉煌时期,有了东华门唱响乃好男儿的吹捧说法。

    也正是因为宋朝时期重文轻武,导致科举制度盛行,并且还进行了完善,才有了状元之名、进士及第。

    等到了明朝,那就真的是顶峰了。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此诗句出自于元朝,不过,用来形容明朝时期的寒门士子,是最贴切不过了。

    而等到了明朝之后,还有范进中举的儒林外史。

    陈平安半个多小时的讲述,每个朝代的科举制度的特色,还有一些传闻,以及科举制度带来的影响,对于王朝兴盛的作用。

    李世民也是认认真真地听着,不仅如此,还做了不少笔记,这也是他第二次做笔记,因为太多了,很多重要的点,他不得不记下来,以免忘记了。

    等到陈平安讲述完,李世民还在记录,还在思索,写完之后,看着自己的笔记,慢慢地消化。

    “陈卿,于你的言语之中,朕感觉到你似乎对宋朝有一些意见,或者说,并不太喜欢宋朝。”

    “这是为何?”

    因为陈平安几次讲述到宋朝,都离不开重文轻武,然后顺带贬低一番,虽然寥寥几句,却让李世民敏锐地察觉到了,并且还记在了心中。

    毕竟,陈平安对宋朝贬低的话,也是有着道理,也是一种前车之鉴。

    陈平安愣了一下,没有想到李世民询问的第一个问题,竟然是这么一个问题。

    “陛下,因为宋朝是在唐之后,是结束了五代十国纷争,于同样算得上是乱世之中建立起来的王朝。”

    “后来,宋朝的兴盛也是无与伦比,可以说,比唐朝不逞多让。”

    “只不过,宋朝在一开始就实行的重文轻武,导致宋朝失去了他的武装力量,一条真龙,不仅仅是失去了龙牙,还失去了龙爪。”

    “自宋朝立国之后,他就失去了北地不少疆域,最大的疆域就属于燕云十六州。”

    “宋朝从立国到亡国,都没能真正夺回燕云十六州。不仅如此,宋朝在对外的战争中,一直都处于一个弱势,或者说,本来是可以让四夷臣服、威震华夷。可是,武将们的身份一直低于文臣,建立了一个专门掌管兵权的枢密院,也都是文臣担当主官,以至于,武将在外,不得不听命于坐在京师纵情享乐、明争暗斗的文官指挥。”

    “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宋朝的武将,谁要是不敢听,事后绝对是一个人头落地。”

    “文官除非是谋反,通敌卖国,其他罪责,最多就是一个罢官,告老还乡,绝对不会因此而获罪被杀,宋朝的祖制就是不得擅杀士大夫,那些官吏更是喊出了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

    “宋朝没有亡于内乱,却亡于外敌,以至于突厥人南下,一举攻占中原,建立了一个王朝,还把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突厥人,突厥人杀了其他三等人,不会获死罪,其他三等人若是杀了突厥人,肯定是难逃一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