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贞观公务员 > 第65章:科学和儒学

第65章:科学和儒学

    太极宫。

    李世民听着郭安的讲述,大声称赞道:“好一个,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叫唤完之后,还觉得不够尽兴。

    更是直接让郭安找来宣纸,提起毛笔,在宣纸上笔走游龙,很快。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八个字跃然纸上,笔锋凌厉,苍劲有力。

    仅仅是八个字,就足以彰显李世民的雄心壮志。

    “郭安,你把此字送去将作监,让他们打造一副石碑,直接立在太极宫前!”

    “朕要让每一位前来的官吏,都能够看到这句话!”

    郭安抱拳道:“喏。”

    等到郭安走了之后,李世民还在思索着陈平安在曲江宴那边和崔元龙的交谈内容。

    他其实也对崔元龙、郑仁泰、王崇基等世家子弟有过关注,并且,也并未拒绝这些世家子弟入朝为官。

    因为大唐初定,还有梁师都、薛延陀、回鹘、突厥、南蛮、东夷等番邦还在虎视眈眈,他需要这些人来辅佐他治理大唐,也好安抚民心,稳固李唐正统。

    单单以国家机构来治理天下,维系统治在大唐初期肯定是不可行的,皇帝的力量非常的薄弱。

    世家门阀从晋朝开始屹立不倒,在前朝更是掀起了腥风血雨,推翻了杨隋。

    看起来,世家门阀确实是李家最大的威胁。

    可是,什么是世家门阀呢?

    世家门阀是与国家意志保持高度统一,在地方上有名望的人。

    而如何让他们与国家意志保持高度统一呢?

    那自然是天下一统。

    他们不喜欢杨广的打压,同样,也不喜欢一个纷争不断的乱世。

    皇帝的打压,不利于世家门阀的利益。

    乱世纷争同样也不利于世家门阀的利益。

    他们之所以支持李唐,也是因为想要在天下一统之后,有着从龙之功,有着继续屹立于中原的外部稳定环境。

    正因为如此,世家门阀和李世民一开始的目标算得上是一致的,就算是现在,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登基为帝,成为了李唐新的帝王,他和世家门阀其实也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当然,李世民也很明白,若是不加以节制,世家门阀将会再一次壮大,和前朝一样,实力能够凌驾于皇权之上。

    所以,李世民现在对于世家门阀的态度,其实是比较暧昧的,想要用世家门阀的人才来帮助自己治理好大唐,建造一个盛世乾坤,有想要暗中打压世家门阀,以免他们发展壮大,以至于朝野上上下下都是世家门阀的人。

    陈平安提出来的科举制度,之所以让李世民非常重视,就是因为这个制度是一个让他能很好地平衡自己内心的模棱两可的法子。

    朕大力支持科举取士,你们世家门阀的子弟若是有才,那自然会得到重用,若是无才,那就是你自己无能,朕用寒门士子,也是理所应当。

    如此一来,朝野上下,就不再只是世家门阀培养出来的子弟了。

    ……

    陈平安其实也不太懂为官之道,但是也不妨碍他能够纸上谈兵。

    这一场宴会,一直到华灯初上,才结束。

    宴会上,也确实有一些世家子弟为了扬名,也为了彰显自己的才学,作了一些诗赋。

    却也只是为了歌颂一下大唐,赞美一下今日的曲江宴,又或者是稍微拍一拍陈平安的马屁。

    倒是没有出现什么人,站出来,指着陈平安的鼻子,说他不过是奇、淫、巧技,算不得大才什么的,再作一首诗赋,用来嘲讽陈平安,然后扬名天下。

    这明显是愚蠢的做法!

    陈平安现在是陛下身边的近臣,是陛下器重的红臣,是提出了科举取士的忠臣,是造出曲辕犁,被世人称之为神农之后的贤臣。

    这样一个人,岂能是他们随意嘲讽的?

    恐怕,他们若是真的站出来,第二天也确实会扬名天下,但是……肯定会是一片骂名。

    陈平安倒是记得一些诗赋,不过,那都是历史上那些名人的瑰宝,是他们佳作,也是他们在人生历程中的感悟,他若是直接拿出来,便是犹如窃贼。

    所以,陈平安也只是夸赞了一番这些世家子弟,又祝愿他们前程似锦、鹏程远大,便也算是给足了面子。

    等到第二天,陈平安还在睡梦中,就又被敬晓月叫醒了。

    说是,宫中圣使来了。

    陈平安简单地洗漱好,对守在外面的郭安问道:“郭力士,吃了吗?”

    郭安连忙躬身道:“多谢陈少监,下官已经吃过。”

    陈平安也就只好自己一个人吃了个简单的早午饭,然后随着郭安一起入宫。

    “陛下!”

    “不可,陈平安的学说,大抵是让我等推动所谓生产力发展,而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办法,大抵是重工匠之技,让工匠有学问,可工匠若是去求学,又如何继续锻造?”

    “自从汉朝公羊学派以来,治理天下不过三策,其一曰:天下必定于一;其二曰:均平天下,不患寡而患不均;其三曰;以教化为大务。”

    “此三策,乃是治国之真理也,不可动摇。若秉承其意,乃是盛世。若背离其道,则是衰世。”

    “前隋平乱世、定中原,本天下无双。但何以不足二世而亡天下,概以论之,无非是未曾遵守三策,先是征夫百万修长城、凿运河,以至于民怨冲天,哀鸿遍野,后又三征高丽,劳民伤财、父失其子、妻失其夫、子失其父,中原大地只剩下孤寡老幼,何以为计?”

    “天下之大,横有四海,纵有八方,地方不一,定天下于一,何其难也?天下六千万之众,让陛下管到每一个人,朝廷扩充十倍也不行,唯有陛下在朝,朝臣在野、君贤臣明,何愁盛世不显?”

    “儒学自汉朝以来、传承至今,是以帝王教化万民之用,是王朝安抚民心之所用,是天下学子忠君爱国之所用。”

    “如今,陛下却要建立科学院,让学子学习工匠之道,难道说,以后大唐治国,都要会工匠,要去砍树、刨花、建房屋吗?”

    陈平安站在偏殿外面,听着里面的人说话,顿时收住了脚步,停在那里。

    听起声音,似乎是魏徵……?

    而他好像在反对李世民建立科学院,说出的建言,却也有理有据。

    只不过,很显然,李世民其实也没能对科学院有一个深刻、清醒、长远、全面的了解。

    不然,不会引来魏徵的强烈反对。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