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器晚成之强秦 > 第15章 蒙彰上书秦王嬴政

第15章 蒙彰上书秦王嬴政

    “什么人?”

    突如其来的一声大喝,让蒙彰与罗年转身望去。

    来人是两个带甲秦卒。

    蒙彰见之,不忧反喜。

    蒙彰:“我是蒙彰,王二五百主下一什长,他是我麾下伍长罗年。”

    那两名秦卒面色一滞,“可有‘验’?”

    蒙彰与罗年将‘验’都递了过去。

    那两人检看一番后,就还给了两人。

    “你们二人在此等候,吾去禀报王二五百主。”

    说罢,其中一个秦卒离去,而另一个秦卒则是看着蒙彰与罗年二人。

    蒙彰与罗年两人耐心等待。

    等了大约五小刻,一小刻六分钟。

    不远处一道马鸣声传来,蒙彰精神一震,连忙看去。

    罗年也转头望去。

    一忽儿。

    那马近了,马上坐着的正是王戟!

    王戟在蒙彰面前勒住马,将鞭子往旁边秦卒手上一扔,就下了马,快步走到蒙彰面前,拍着蒙彰的肩膀笑道:“蒙彰,好久不见!”

    蒙彰望着王戟笑道:“多日不见,王戟你更结实了。”

    王戟这才细细打量蒙彰,目露疑惑,“蒙彰,我见你比之前更加消瘦了,而且,有些疲惫,这是为何?”

    蒙彰扫了一眼四周,王戟心领神会,“走,到我帐里再聊。”

    说罢,王戟就拉着蒙彰走去,罗年紧跟其上,其他秦卒彼此对视一眼,也都跟上。

    到了王戟帐中后,蒙彰就对王戟说:“王戟,可否帮我个忙?”

    王戟看着蒙彰,“蒙彰,什么忙?既然你都开口了,那我王戟帮定了。”

    蒙彰心中一喜,“让我见上一见王裨将。”

    王戟神色一愣,“见王裨将?”

    蒙彰点头。

    王戟思索须臾,拍着大腿道:“走,那还等什么,我现在就带你去。”

    蒙彰心中感动。

    王戟走在前头,蒙彰跟在后面。

    王贲此时在主帐中看着一份文书,皱眉深思。

    “王裨将,王戟有事求见!”

    帐外传来的声音,让王贲神色一滞。

    “进来!”

    王戟拉着蒙彰就进了主帐。

    蒙彰立即向前单膝跪地道:“什长蒙彰,见过王裨将。”

    王贲的目光瞪了一眼王戟,王戟赶忙低头,看着地面。

    “蒙彰,你在郏县,怎么到许县来了?”王贲蹙额。

    蒙彰也不犹豫,“禀王裨将,我有一事要禀报,这事很急。”

    王贲的目光紧紧地看着蒙彰,“什么事情?”

    蒙彰听到此处,便从怀里摸索出六份文书,然后递给了王贲。

    王贲目露疑惑,他将蒙彰给他的六份文书快速扫了一遍,目光微变。

    “蒙彰!你大胆!你竟敢怀疑大王派来的人!”王贲怒道。

    蒙彰一怔。

    “此事,你可有证据?”王贲忽地神色一缓。

    蒙彰皱眉:“没有。”

    王贲指着蒙彰对王戟说道:“拖出去,杖二十。”

    王戟一愣。

    蒙彰却是上前一步,说道:“王裨将,此事,我虽然没有证据。但是,可否听我详言?”

    王贲眯着眼打量着蒙彰,“好,吾就听你如何说?”

    “县尉高如厕被刺而死,将一块碎布藏匿在如厕之地岩壁间,被我麾下秦卒吴迁偶然发现。”

    “第二任县丞高雨,他出事后,嘴里一直含着一块绿色碎布,吾麾下秦卒魏谋仔细看过,与吴迁如厕时发现的那块一模一样。”

    “这两块碎布,与张县令身上所穿绿袍一模一样。”

    王贲听到此处,神色一肃。

    “还有,三任县尉,全被刺客一次刺杀杀死。三任县丞,非疯即不能言。而张县令言他已经遭到不下二十次刺杀,然而,我从张县令身上并未看到一处伤口。”

    “最让我奇怪的是,张县令作为郏县县令,张口不离大秦,一副为大秦鞠躬尽瘁的姿态,想必应该是知悉三任县丞处境的,可是,那一天,他领我去尉舍那里时,他却跟我说,‘前几任县丞,他们的话都不要相信’,试问三任县丞一疯一哑一昏迷不醒,如何能言,岂不是自相矛盾?”

    “是以,我才......”

    蒙彰还未说完,此时,王贲已经猛地站起。

    “蒙彰,你说的可是真的?”王贲的目光锐利地扫向蒙彰。

    蒙彰猛地高声道:“王裨将,我蒙彰敢指天为誓,倘若我有一句假话,就让我蒙彰此生绝后,不得好死,此誓言天地共鉴!”

    噫!

    王贲和王戟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蒙彰可真狠!王贲暗道。

    看来这蒙彰的话,不是假的。王贲心想。

    王戟插话道:“王裨将,蒙彰敢拿这个立誓,我王戟也觉得他的话不是假的。这蒙彰,以前就一个执念,那就是为他蒙家留后。”

    王贲听着王戟的话,又看向蒙彰,目光凝重:“若是此事为真,那么,这张县令必然有问题。”

    “但是——此事,事关重大,那张县令是大王派来这边的,处置他,必须要得到大王许可。”

    “还有,蒙彰,我令你以郏县县尉与郏县守丞的身份,立即书写一份文书写明此事,事情经过,不可遗漏一处,我让人八百里加急将文书送往咸阳,由陛下定夺。”

    “这事,吾不能参与,望汝知晓。”

    蒙彰听到这里,看向王贲的目光仍然露出感激,“蒙彰多谢王裨将!”

    王贲摇头,“此事,你无需谢我,对吾来说,对大秦不利,胆敢阻碍大秦强盛之人,吾必不会放过。话不多说,你且赶快写出文书,吾这里有笔墨竹简。”

    蒙彰重重地点头,然后,拿起王贲案上的笔,在竹简上写道:

    颍川郡什长、郏县尉彰敢告郏县令......

    ......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厉害,可以待敌。

    其实,为吏之道亦然。

    为吏治心,乃重中之重......

    ......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而贤者有不知,其何故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悲夫!

    天下士人言必称大秦云云,实则为祸大秦之人,窃据一县之长、一郡之长,不可不察!

    望大王明鉴郏县令一事!

    尉彰敢言大秦有英明如大王,不出十年,必能天下归一。

    大王一扫六合,虎视何其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写完后,蒙彰松了口气。

    蒙彰刚刚在写的时候,王贲和王戟都在后面伸着脖子看。

    此事,他们心中无比震惊,目光都瞪得滚圆。

    “蒙彰,才几月不见,汝之文采突进,令吾深深诧异。尤其是‘大王一扫六合,虎视何其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一句,吾观朝中大臣,阿谀大王者,无有与你相比。”王贲深深地看了蒙彰一眼。

    蒙彰面色从容:“人必知耻而后勇,以前是吾不会,与旁人无尤。既然不会,那吾就学,将它学会。再者,此言并非阿谀大王,实乃我肺腑之言,我期望有朝一日,大王能一统天下。”

    王贲听到此句,再看蒙彰,脑海中那道影子仿佛与蒙彰重叠,合二为一。

    这蒙彰,真的与蒙恬无关?王贲心中突然有些不信了。

    “甚善!”王贲说道。

    “既然那张县令有问题,吾传令罗风,让他将你那一什麾下之人,以及之前吾写文书借与他一用之人,全都召回郏县大营。汝且在吾大营候着,等待咸阳那边音讯。”王贲补充道。

    蒙彰听完大喜,“唯!”

    之后,王贲派自己心腹带着数人,带着蒙彰写的那份文书,骑马往咸阳八百里加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