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帝国之虎视天下 > 第六十五章见二叔

第六十五章见二叔

    但是宣德皇帝登基以后,这种情况就彻底的改了。

    首先是烧埋银子,按照宣德皇帝的说法就是抚恤银子,可是不管是官还是兵,还是喜欢称呼为烧埋银子。

    这个烧埋银子就直接提升到了三倍,大明一个家庭一年花费十两银子来算,这些还足够花个一年多了,甚至于更多。

    还有就是民族英雄纪念祠堂。

    宣德皇帝可是说过了,大明不灭,民族英雄纪念祠堂里的香火就不会灭。

    汉人最怕的是什么?

    最怕的还不是死后没了香火血食?

    哪怕是个平常百姓家,若是只有女儿而没有儿子,那别人一说起来就是绝了后了。

    所谓的绝后,就是没有人再延续香火骨血了。

    而有了民族英雄纪念祠堂,就算是骨血断了,香火却不会断。

    如果单凭这两点,其实还可以接受。

    真正大头的,其实还是在于后面的内容。

    比如说免赋,免税,免徭役。

    总之,只要家里有人是为国战死的,除了抚恤银子,民族英雄纪念祠堂的香火,还可以免除赋税和徭役。

    这个才是真正的大头,大明读书人就是依靠着免税,才有这么多人喜欢把自己名下的田亩挂在读书人那里,享受免税的待遇。

    而且读书人最低也得是取得了秀才功名的读书人才行。

    就连童生都不行。

    所以这会出现了投献这么奇葩的玩意。

    如今这些读书人特有的特权,为国牺牲也能得到,那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宣德皇帝说道:“小福贵,走了,我们去二叔家,朕的二叔终于可以出去了。”

    小福贵一脸疑惑不明白宣德皇帝这话是什么意思?

    不过还是跟在宣德皇帝身后出宫,一行人坐着马车快速朝着朱高煦府邸前进。

    马车一路行驶停在朱高煦府邸门前,门口站岗的锦衣卫见到宣德皇帝从马上下来,连忙下跪行礼,说道:“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宣德皇帝挥了挥手说道:“起来吧!快步走了进去!”

    府邸内众下人看见宣德皇帝后,无不下跪行礼,说道:“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宣德皇帝来到一个丫鬟面前说道:“朕的二叔在哪里?”

    这名丫鬟说道:“回皇上,高煦在中院院子里。”

    宣德皇帝随及朝着中院走了过去,此刻的高煦还不知道宣德皇帝已经来了,还在凉亭里,悠闲自在得喂着池塘里的鱼。

    宣德皇帝一走进院子里就看见凉亭里的朱高煦,便走了过去,宣德皇帝道:“二叔,今个儿这么悠闲啊!看来二叔胖了不少啊!”

    朱高煦听到这熟悉的声音,转过了头便看见宣德皇帝向着凉亭走了过来。

    待宣德皇帝走到了二叔朱面前时,朱高煦这才回过神来,下跪行礼说道:“罪臣!朱高煦叩见皇上!”

    宣德皇帝把二叔朱高煦搀扶起来,说道:“二叔咱们都是一家人说这话,见外了。坐下来聊!”

    朱高煦内心道:“一家人呵呵!你跟明成祖朱棣有的一拼!”

    俩人坐在凉亭石椅子上,宣德皇帝一脸笑容地看着对面的二叔朱高煦,二叔朱高煦被宣德皇帝看着头皮发麻,内心道:“难不成,这小子忍不住要对我下手了。”

    朱高煦,试探性说道:“皇上,不知你过来找到罪臣有何事?”

    宣德皇帝便示意小福贵把王振,陆万朝俩人发现新岛屿之事情说了出来,二叔朱高煦听着小福贵讲完后,还是一脸茫然不知所以然!

    不明白宣德皇帝让小福贵说这话给自己听是什么意思?

    想表达什么?

    宣德皇帝看见对面的二叔朱高煦还是一脸茫然的样子。

    理解不了自己话中的意思,便出声挑明了话说道:“二叔,朕打算让你和三叔招兵买马,带着自己的士兵将领一起去到这新岛屿上面,开疆扩土去。”

    打下来多少的土地,那都是二叔和三叔的蕃国范围,朕绝对不过问。

    二叔朱高煦听到这话后,整个人都陷入震惊之中嘴巴微微张开,久久不能回过神来,呆呆的看着宣德皇帝。

    二叔朱高煦内心道:“难不成这小子儿在试探我,耍我玩?”

    宣德皇帝内心表示这是真的,谁让老祖宗朱元璋分封你们这些蕃王,藩王可都是有兵有将的,塞王一说,可不是开玩笑的。

    朱元璋为了保住帝位,谋取“皇帝的至高无上”,他采用了“藩王拱卫”这一策略。

    然而,藩王尾大不掉后,孙儿朱允炆削藩得罪了藩王利益。

    自此“皇权大分裂”!

    其实在朱元璋快死亡的那段时间内就意识到了,藩王势力过大的问题。

    在生前就默许了“削藩“的政策,谈迁的《国榷》中也说朱元璋特别提醒朱允炆“燕王不可不虑”,并在遗诏中提出:“诸王临国中,无得至京。”

    王国所在,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惟护卫军听王。“

    明太祖的战略是:“藩王拱卫皇帝共享皇权”出发点是好的。

    朱元璋选择了皇帝+藩王这种形式分享了

    “皇权“,共同掌控文武大臣。

    由此,他对于藩王的权力,特别是实权进行了政治上的安排。

    藩王(亲王)的权力很大,在经济上俸禄

    高达万石,军事上”(亲王)得护卫甲士,

    少者三千余人,多者至万九千人。“

    例如朱权“统塞上九十城,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

    可惜的是建文帝削藩不够恨,不像是朱元璋那样给力,为了孙子把功臣都杀了。

    朱元璋害怕自己死后,孙子朱允炆掌控不了朝堂上诸位文臣武将这才不得不把屠刀伸向了胡惟庸和淮西将领以及刘伯温等人。

    制造了明初四大案,为孙子扫清障碍。

    可是明太祖朱元璋想不到的是自己死后,儿子把侄子的皇位给抢了。

    建文帝当时的手下打败朱棣的几率更大些,主要还是削藩、平藩过程不够狠。

    朱棣建立政权后,那可不一样,侄子削藩,他这个叔叔也照样。

    但是朱棣削藩那可是一点情面都不给、刀刀见血直插藩王们的心脏。

    剩下来的这些藩王,被朱棣搞的欲仙欲死的,只得把兵权交出去,被当成猪来养着。

    这些藩王被当成了猪来养,除了侵占民田,挖大明国库的墙角,其他的屁事儿都干不了。

    这些藩王们又不能当官,也不能领兵,藩王们干脆就专注于造后代,结果就是时间一长,藩王们人数越来越多,导致大明国库很大一部分的白银都用来养猪了。

    当然,这些藩王们内心也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其中也有不想当一辈子猪的人,可是又不敢直说,否则会不会被皇帝认为自己也想学一学朱棣,来一场靖难造反?

    眼见二叔朱高煦眼里充满了不相信之色,显然是不相信自己刚才说的话,宣德皇帝道:“明太祖立下藩王制度,原本是想要诸藩拱卫朝廷。”

    眼下发现了新岛屿,倘若叔叔们愿意,朕愿为叔叔们置换封地。

    当然二叔,你想想,当初二叔你这些个兵马将领,朕可是一个人都没有杀死,全部命人关押起来的。

    这么多人关押进监狱,看守压力确实是很大,朕干嘛不省力一点,直接全部杀死反而要关押起来,还不是留着这些人给二叔开疆扩土之用嘛!

    新岛屿又是远离大明之地方,路途遥远还要坐船才能抵达,统治成本高,那朕干脆给二叔,三叔好了。

    就像是蒙元那些钦察、察合台、窝阔台和伊利四大汗国,他们是元朝的宗藩属国,元朝则是其宗主国这样,二叔,你觉得怎么样?

    二叔朱高煦内心欣喜道:“还真有这种好事儿?

    你小子早说啊,你早说,本王不就不起兵造反了吗?

    早就乖乖的等待你的命令,把家财散尽去募兵了!

    那还有后面这么多的事情,还要被你小子关押在这小小的府邸内,做个养老之人。

    对于大明各地方藩王们来说,在封国内除了造后代之外,其他的什么都不能干,早就腻歪了。

    如果真有了坐北朝南,称孤道寡的机会,谁又能真正地做到心如止水?

    二叔朱高煦当及就站起来,对着宣德皇帝下跪连连磕头,大声说道:“罪臣,谢过皇上圣恩!”

    宣德皇帝笑了笑,说道:“二叔,起来吧!朕还有话没有说完呢!”

    二叔朱高煦听到后,这才按耐住心里的激动之情,半屁股坐在石头椅子上,听着宣德皇帝后面的话。

    二叔朱高煦刚刚磕头是真的用力啊!

    额头上都流血了。

    宣德皇帝接着对二叔朱高煦道:“只是有几点,朕要先把话说在前头,免得以后叔叔们再来怪朕。”

    二叔朱高煦哪里还会来怪宣德皇帝,当即说道:“请皇上示下!”

    反正自己都这样了,还能糟糕都哪里去。

    宣德皇帝道:“这新的封地必然是海外新岛屿,叔叔们可以随意自己挑选在哪里。至于大明国内的封地么,自然是要收回国有的。二叔可有异议?”

    当然二叔朱高煦现在根本就没有封地,宣德皇帝这一番话是说给其他有封地的藩王听的,准确来说是宣德皇帝三叔赵王朱高燧。

    朱高煦早就不想继续被关押在府邸里面了,至于老三也想自己当老板,老三国内的封地,收回就收回好了,反正自己是没有的,当即拜道:“罪臣,愿意替老三答应下来置换封地!”

    宣德皇帝又说道:“各位叔叔们的封地内的百姓,包括大明各地的百姓,只要叔叔们能养的起,就尽管招募,一起带过去。”

    只是朝廷不会强制百姓跟着叔叔们去新的土地。

    至于怎么说动百姓,跟着去那就是叔叔们自己的事情了。

    可有异议?

    朱高煦道:“罪臣无异议!”

    内心道:“招募人手算什么大事!有多少人能忍得住开国之功的诱惑?”

    再说了,不就是偏远苦寒的封地么?

    实在不行就拿钱砸,总会有人愿意去。

    如果其他的藩王知道了,肯定心思也活络开来钱,藩王可是都不缺的。

    国内封地再好,自己也不过是被圈养的猪,如果换了封地,自己称孤道寡当老板,这不美滋滋?

    宣德皇帝却是不管二叔朱高煦内心有什么活动,接着说道:“到时,二叔和三叔封国之内的一切制度,皆由你们自己一言决之,朝廷绝不插手。”

    只是这封国内文武百官以及将士,也需要你们自己想办法,朝廷不会派出文武百官给你们。

    当然,二叔三叔你们若是能对外开疆拓土,打下来多大的地盘儿,也全归你们的封国所有,如何?”

    二叔朱高煦内心道,你丫的不派人更好,派了我才会睡不着觉呢。

    至于打下来的地盘儿,你要老子也不给你!当即便说道:“皇上,罪臣无异议!”

    宣德皇帝笑道:“好!既然如此,便暂时定下来了?等过年了,咱们俩人与三叔,我们三人再好好商议。”

    “朕再通知其他蕃王进京都召开一个家宴,在宴会上公布二叔三叔移封事情!”

    想了想,又说道:“我们都是一家人,朕总不能厚此薄彼。

    二叔和三叔你们俩人是第一批移封的蕃王,给其他蕃王开个好兆头,其他蕃王也安心,也依二叔三叔一样,进行移封。”

    咱们一家人关起门窗来说亮话,就得把话儿说透了才是。

    太祖皇帝是什么出身?

    谁不知道的!

    历史上汉晋等朝代,分封封国,下场是什么样子的?

    宣德皇帝道:“朕也不是薄情寡义的昏君。朕刚才已经说了,关起门来,咱们自家人说话。”

    二叔你心里也要有个数。

    年后,朕会让户部去三叔封地哪里丈量田产。

    凡是有侵夺百姓的田地,一律给朕还回去!

    也别想着瞒报转移什么的,朕今天跟二叔说这些,就是锦衣卫已经都摸清楚了才说的!

    朱高煦内心呵呵了。

    面上还是要恭恭敬敬地听着宣德皇帝讲话:“当然,叔叔们到了我大明之外,愿意怎么折腾那些不是大明百姓的蛮子们就怎么折腾,叔叔们收拾不了,可以回来大明叫支援,国内再派出军队去平叛就是了。”

    二叔朱高煦已经是大喜起来了,看起来这小子是没有骗人了。

    换换换,这回封国一定要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