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十八须鲶

    随着我们逐渐深入雨林,我愈发感觉这里与普通的山林大不相同,越是远离城区,四周的树木就越发高大起来,那些棕榈树和其他叫不出名字的树个个儿都是摩天接地,巨大的树冠正拼了命的在高处抢夺阳光,使得树林间昏暗如黄昏,早已不见了出发时的明媚景象,行在这些大树之间,不知不觉就会使人感到自身的渺小,心下也不由生出惶惶之意。

    有几片菱形的大树叶落在我们船上,胖子瞧见了,就过去捡了一片,举起来跟自己的脑袋比了比大小,感叹道:

    “这热带雨林的树叶真他妈大啊,胖爷我再多长俩脑袋也够不上它这面积。”

    本来在深入雨林后我的心情有些低落,但瞧见胖子这幅模样便忍不住开玩笑道:

    “这叶子这么大,你就改造改造,留着当遮阳帽戴吧。”

    胖子一听,还琢磨了一会儿,把那片叶子又盖在脑袋上试了试,但旋即就回过味来,甩手把叶子一扔对我骂道:

    “你他妈才戴绿帽子呢!”

    同船的几个大胡子水手看我们对树叶好像挺感兴趣,就拿起一片,啼哩吐噜的对我和胖子说了什么,可惜我对西班牙语一窍不通,一个字也没听明白。

    我转头看了看Shirley杨,她也有些面露难色,但还是对我们解释道:

    “我也只听懂了一些,他们好像说,这些树叶并不算大,真正大的树叶都在雨林更深处,而且,他们好像还提到了一种蚯蚓树,说那种树才是真正的巨树,只是分布的区域太小,一般人根本见不到。”

    “蚯蚓树?这名字听起来可不够大,是不是当地人起的什么绰号?”

    Shirley杨也不知道这种所谓的蚯蚓树是什么来历,只得无奈的对我耸了耸肩。

    这时,一直坐在侧舷的林芳忽然开了口,对我们说道:

    “他们说的并不是蚯蚓,在西班牙语里,蚯蚓和缠绕、拧紧有相似的发音,我想,他们指的应该是一种树木躯干丛生在一起的现象,就像你们熟知的榕树那样,许多树长成了一棵树的样子。”

    胖子一听这话撇撇嘴说:

    “我知道这种情况,当初跟老胡去东北插队,净钻老林子了,在山里我就看见过几棵大树长在一起,虽说确实很壮观,但那种扭曲盘绕、躯体臃肿的难看样儿,就好像个畸形的连体怪婴,看着就让人难受,真就不如咱们街边栽的柳树瞧着舒坦。”

    我也见过胖子所说的那种树,只不过,这热带雨林和大兴安岭可是大不一样,在全球所有的地区中,只有这里,才能让树最肆意的生长,至于它们到底能长出怎样的姿态,就不是我们这小小的一船人所能搞明白的了,在亚马逊雨林,树才是主宰者。

    我们继续向前行船,越向北,河道就变得越窄,两岸地势也明显有所升高,但洪水的影响并没有随之减少,不时就有一道浑浊的水流自小山包间涌出,有时,甚至还有被冲倒的树干随着洪水飞下,像炸弹一样落进河道里,不可谓不危险。

    Shirley杨举着望远镜站在船头远望,想排查一下可能的风险,她笔直挺立的样子颇为飒爽,还真有点新世纪领航人的意思。

    我正看着她的背影,却不料她忽然转过身来,把望远镜递给了我:

    “老胡,你来看看前面那是什么。”

    我好奇的接过望远镜,也站起来顺着她所指的方向极目望去,只见在我们前面几百米的地方有一株横倒在水面上的大树,树干极粗,上面还缠着些寄生藤蔓,看来倒下的时间并不长。

    “这大树是挺麻烦的,不过至少没把咱们的航线彻底堵死,我看,咱们就从它西边那条支流绕过去,不过就是多走点路程罢了。”

    Shirley杨却说:

    “我说的不是树,你注意看树干靠近岸边那个位置,是不是有一团黑漆漆的东西在动,好像是活物!”

    我听她这么一说,也不由提起了十二分的警觉,又举起望远镜观察起来,果然在她所说的位置,看见了一团黑色事物在跳动,那种跳动不是走兽的跳动,更像是沸腾的水泡,无规则而又频繁,而且,那事物好像是从水里冒出来的,它的翻腾把四周的水面都搅扰得水花迸射。

    “这可怪了,难不成遇到水鬼了?”

    一旁的胖子听我这么说也来了兴致,拿过我手中的望远镜观察起来,看了没一会儿,他就说道:

    “我靠,还真有,好像一团黑泥巴成精了在那跳舞呢。不对,等会儿......你们俩快看看,那上面是不是还有个小孩啊?”

    小孩?难不成这热带雨林里还有野人吗?我拿过胖子递来的望远镜,再次仔细查看:发现在那黑色事物之上,确有一个白色包袱,隐约还能看到包袱中裹着一个婴孩,这婴孩似乎是被树枝还是别的什么东西挂在了树上,因此才没有落入水中,而他身下那团黑色事物好像正在竭力逼近,看起来要不了多久就能把他从树身扯下。

    见此情形,我便把情况向其他人简短的说明了一番。Shirley杨还分析说,最近洪水频发,估计是哪个土著居民的孩子被洪水卷去了,咱们既然遇到,就不能不管,一会儿就在那倒下的大树前停船,把那孩子救下来。上帝保佑......他还活着吧。

    林芳也用西班牙语向船长和水手们说明了我们的打算。他们听了后不但没有异议,反倒摘下头顶的贝雷帽,把帽子当旗子朝我们挥了挥,有几个人还吹起了喝彩的长哨。胖子见状就对我说,这回咱们哥们可真成了共产国际的英勇战士了。

    我们本来离那颗大树就不远,继续往前走了没一会儿,就能用肉眼看到树干的轮廓了。那树干直径至少有七八米,远远看去仿佛一道绿色巨墙拦在水面上。

    等我们离树干越来越近时,船的速度也慢了下来,之前那在望远镜里分辨不清的黑色事物此时也慢慢露出了真身。

    看清那是何物后,不止是我,全船的人都心中一震:原来那不断跳动的黑色事物是一群硕大的黑色鲶鱼!它们数量太多又挨得太近,正不断的从水中跃出,互相争抢着什么。

    等我们离得更近,到了那鱼群近前时,便看到了更为可怖的一幕:有一具女人的尸体挂在树干上,她的左臂被一根儿臂粗细的树枝刺穿,整个身体就像一面破旗子挂在左臂下,因此才没有掉进水中;她的右臂则高高举着,很巧妙的卡在几个小枝杈间,像是生前努力塞进去的,而在她固定好的右手上,就是我们的救援目标:那个小婴儿。

    这个女人看起来已经死去多时了,浑身惨白浮肿,在她身下就聚集着大群的鲶鱼,这些鲶鱼像跳蚤一样从水中跃起去咬噬她的身体,由于数量太多,里圈的鲶鱼挡住了外圈的鲶鱼,引得这些食腐的恶鬼互相撞击争抢,把那尸体咬得皮肤破烂、肠肚横流,几乎快要看不出人的样子了。

    还不等我们停船,胖子已经抽出了随身携带的气步枪,砰砰打了几发,几只本来在争食的鲶鱼应声落水,鲜血很快染红了河面。但不料,其余的鲶鱼见同类惨死,却并没有散去,反而跳跃得更欢,似乎变得更兴奋了,甚至直接争抢吞食起了同伴的尸体。

    这场面看得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感叹这鲶鱼真是性情至恶的生物,想起之前当兵的时候边区发大水,我们部队去救灾,就经常能看见鲶鱼吃家畜的尸体,这些家伙越是吃腐肉就越容易长得膘肥体胖,而且一点也不怕人,见了人也不跑,捞鱼的有时候拿着棒子就能打晕几条。

    那时候我也是混不吝,心想不就是食腐的鱼吗,有什么可忌惮的,咱们平常吃的不也是动物的尸体吗,我还没见过哪个人抱着活牛啃的,所以也别大哥笑话二哥,嫌人家恶心了。

    因此,虽然部队上禁止乱吃野味,我还是时常捞几条鲶鱼吃,这种鱼肉嫩、刺少、油还厚,虽说总有一股怎么也去不掉的土腥味儿,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确实能给我解解馋了。

    有一次,我捞上一条大肥鲶鱼,打算跟几个哥们一起开顿荤腥,结果剖内脏的时候,从鱼肚子里挖出了一堆牛羊粪便,臭气熏天,在那堆粪便之中,还有半截没完全消化的大拇指......把我恶心的当场吐了出来,自那之后,我就再没吃过鲶鱼了。

    眼前这些争抢尸体的鲶鱼与我在国内看到的不大一样,首先就是体型有很大差距,这里的鲶鱼体型非常大,远远大于一般鲶鱼,看上去都有2米以上,而且它们面部的须子也很多,就我所知,鲶鱼一般都是4须或者8须,而这些鲶鱼则有十多条须子,看上去就像长了一脸肉虫子,说不出的怪诞。

    这时,我身旁的Shirely杨说道:

    “这是十八须鲶,是亚马逊河中的食腐专家,但一般这种鱼都是独自觅食,像这样大批集群而且行为如此疯狂,我还真不曾听过。”

    胖子拿着枪回身对Shirley杨说:

    “害,管它什么鱼呢,杀光了就完了。”

    我对胖子说,你那气步枪能有多少子弹啊,这些鱼没有上百也有几十了,还是省着点用,别干这杯水车薪的事了。

    虽然群鱼噬尸的场面看得人难受,但毕竟我们是摸金校尉,早已不知见过了多少尸体,深知人死万事休的道理,眼下最重要的是救下那树干上的婴儿,至于这些鲶鱼,并没有打杀的必要。

    于是我提议说,一会儿船靠岸停下后,就由我先跳上岸,从岸上爬上树干,看看从树上能不能够到那婴儿。Shirley杨却不赞同我的方案,她说这树干直径太粗,而这婴儿的位置又太低,很难从树干上接近,倒不如把船开到婴儿下面,再开枪打碎支撑他的树枝和尸体手臂,等他掉下来我们再在下面接住他。

    胖子一听拍了拍胸脯,说开枪的事儿就交给我了,你们负责接球就行了。

    我们商议已定,正准备让林芳翻译给这些船员,却不料他们已经擅自行动起来,拿着步枪和土枪对着那些鲶鱼一通射击,但他们的枪法又远不及胖子,有几枪打偏了,反而射到了尸体上,更不巧的是,也不知是哪个船员一枪打中了尸体的右臂,使得那本来就皮肉腐烂的手臂断裂开来;整具尸体由于失去了一个悬挂点,便随即如一根坏掉的秒针般摆荡下来,那扎在树枝上的左臂也不堪重负,被这突然下坠的力量一拽,断作了两截,女尸就无依无靠的落进了水中,彻底沦为了群鱼的食物。

    失去了母亲手臂的支撑,那包裹着婴儿的襁褓渐渐不稳,竟忽然从枝杈间滑落,跌入了河中!

    没人能保证水里那些食腐的鲶鱼会不会转而攻击这婴儿。千钧一发之际,Shirely杨不等众人反应,纵身一跃跳入了水中。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