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浊溪之子 > 第十章 实习生写了大新闻

第十章 实习生写了大新闻

    01

    大一时,金问山有两个就业目的地,一个是上海,另一个三江省的省会桑岭市。经过两年的思考,金问山的目标落到了后者。桑岭市有山有水,有大批的高中同学、校友,同时,也没有大城市常见的拥挤和高生活成本。

    经过积极联系,金问山得到了一个在桑岭日报进行暑期实习的机会。

    暑假开始之前,方桂语买了一只诺基亚8210送给金问山,金问山推辞着不肯收。

    方桂语劝他:“你在报社实习,没有手机可不方便。有了手机,你多写几条稿子不就回来了。你到时候再还我钱。”

    在桑岭日报实习,报社提供宿舍,没有工资,不过文章发表了有稿费。金问山想了想,收下了手机。

    桑岭的夏天,酷热难耐。金问山被分配到社会新闻部,主要是跑一些鸡毛蒜皮的小新闻。

    金问山希望在桑岭日报留下几篇好新闻,这样对次年留在桑岭工作有更多的主动权。因此,他一天至少跑两个现场,写两篇稿子。一个月下来,拿了四千多元稿费,比不少在编记者拿的都多。

    八月份,桑岭日报接到数个热线电话:桑岭市第二人民医院挂号难,黄牛猖獗。

    这个爆料,躺在桑岭日报的内部线索库里,没有记者接,也没有编辑提议。大家知道这种稿件的难处:一,采访难度大,黄牛不是善茬。二、采访周期长,要拿到翔实的证据,厘清黄牛背后的利益链,不简单。三、容易被公关。一家医院的能量,可比普通人所能想象得大得多。

    金问山看到了这个爆料,他想做这个新闻。他知道,一千条平平淡淡的小新闻,不如一条爆炸性新闻。如果能做成,他在桑岭媒体界找到一份工作就简单了。

    金问山找到社会新闻部的主任李松,向他汇报要做“二医黄牛”新闻的想法。

    02

    李松听金问山要啃这块硬骨头,心里窃喜。

    李松40岁了,在社会新闻部当了五年的主任一直没挪窝,如果能做成“二医黄牛”这种重磅新闻,社会新闻部拿个“年度优秀部室”肯定没跑,他自己也有可能再往上升一升。

    当然,作为是一名成熟的新闻工作者,李松知道这种稿件一定要得到报社高层的同意。于是,他向桑岭日报总编辑叶慎臣汇报了此事。

    叶慎臣知道,这种新闻,硬压给某个记者做,是做不起来。如今有人主动请缨,他十分高兴。

    在总编辑办公室,叶慎臣看着一脸学生气的金问山,思索了一下说:“李松,他太年轻了。你最好给派一个资深记者协助他,以防意外情况。”

    李松答:“叶总。您也知道,这种新闻硬派人是派不下来的,即使是口头答应了,到了现场还是磨洋工,拖字诀。”

    叶慎臣点了点头,“确实。那些资深记者都老油条了,没丁点新闻理想。”

    李松给叶慎臣递过去一张报纸:“叶总。问山就是看着嫩,其实跑新闻老道着呢。这是他昨天写的邻里纠纷的稿子,您看看。”

    叶慎臣认真看完了稿子,点评到:“采访扎实,双方的观点展示全面,最后还有社区干部的观点引用。稿子非常好,像是老记者写的。”

    李松附和道:“是的是的,问山来社会新闻部实习,我就没操心过他的稿子。叶总,其实问山这张学生脸,反而是优势,不容易引起黄牛提防。那些老记者,多少有点干部气质,容易引起怀疑。”

    叶慎臣捏了下拳头,轻轻敲了敲椅子扶手,“那就开始操作吧。李松,你随时向我汇报最新情况。另外,这事只有我们三个人知道。我不想新闻做到一半,说情的人上来一堆。”

    李松和金问山连连点头。

    叶慎臣站起身,双手握住金问山的双手,“问山,辛苦你了。如果这事成了,桑岭市媒体界将无人不识君。我强调一句,注意安全。遇到危险,新闻可以不要,但命不能不要。”

    走出叶慎臣的办公室,金问山心里暖暖的。作为一名年轻人,被领导给予厚望,他心里干劲十足。

    03

    第二天,金问山便去了桑岭市第二人民医院蹲点。连着观察了三天,他找到了切入点。这黄牛手里有挂号单,他们需要找到有支付能力,并有支付意愿的病人或病人家属。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没找到买家,黄牛手里的挂号单就作废了。

    于是,金问山主动寻找那些看上去有支付意愿的病人家属,用他那张学生脸取得信任,并把他们带到黄牛那里。

    连续带了三个病人家属后,一位脸上有刀疤的中年黄牛突然走过来,强搭住金问山的肩膀,把他拽到医院外的一处偏僻角落。

    刀疤男直勾勾地盯着金问山,金问山心里一阵发麻。刀疤男缓缓发问:“兄弟,你是什么来头?为什么给我们带生意?”

    金问山说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答案:“我想干这一行,没人带着玩。所以先帮着跑跑腿,看有没有大哥带我?”

    “你是哪里人?干什么的?”

    “大哥,我是喜州人。大学生。家里穷,想趁着暑假赚点快钱。”

    金问山明白,想要骗到人,假话必须掺着真话。如同牛逼的A货名牌鞋,用的就是正品的原料和生产线,连专卖店都鉴别不出来。

    大哥应该是被他的学生脸骗到了,歪着头对他说:“可以。你带过来的病人,我给你10%的提成。”

    金问山心想,是该表演贪婪了,这样戏才真。

    他说道:“大哥,你也知道,这卖东西,搞定客户最重要。不怕没饵,就怕鱼不吃呀。我尽量帮你找有钱客户,你给我20%的回扣。”

    刀疤脸想了想答道:“这样吧,200元以下的单子,你抽10%。200元以上的部分,你抽20%。”

    “可以,成交。大哥,您怎么称呼?”

    “我姓陈。”

    04

    跟着刀疤脸混了一星期,金问山与盘踞在二医的七八名黄牛都混熟了,他甚至还请众人喝了酒。酒桌上,黄牛们聊到了他们如何拿到挂号单,如何给二医总务科科长塞红包等等。这些话,都被金问山藏在包里的录音笔录下了。

    暗访到这个阶段,成稿不成问题,但金问山觉得证据还是差份量,他在等一个实锤,一个彻底置对手于死地的机会。

    又混了几天,机会来了。中午吃饭时,刀疤脸对金问山说:“下午我去总务科那里拿下星期的挂号单,你和我一起吧。你是文化人,帮我说说好话。”

    “陈哥,说啥好话?”

    “就是拍马屁,让瞿科长开心。”

    饭后,金问山回到宿舍,把微型摄影机塞到手提包中。

    下午三点半,两人来到二医总务科。总务科科长是名40多岁的中年妇女,面相柔和。她和刀疤脸打过招呼后,警惕地看了看金问山。

    刀疤脸赶紧说道“瞿科长,这小兄弟是自己人。”

    瞿科长的神色松弛下来,拉开抽屉,掏出一个信封递给刀疤脸。不用说,里面装是挂号单。

    刀疤脸接过信封后,从裤兜里掏出一沓钱递回去。瞿科长接过钱放回抽屉里,数都没数。整个交易无比熟练,无比默契。

    两人又在办公室里呆了十几分钟,金问山陪着说了不少好话,瞿科长心情愉悦。

    05

    当晚回到报社后,金连山用了三个小时,把整个暗访过程写了出来。总编辑叶慎臣亲自上阵,编辑稿件。

    叶慎臣给这条新闻取的标题是《公立医院干部在办公室收受黄牛贿赂》,前置副标题是《老百姓为何看病难?为何挂不上号?》。标题放在了头版上方,然后“详细报道转三版”。

    金问山觉得叶慎臣取的标题过于知音体,但嘴上还是夸道:“叶总,您这标题直指问题关键。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情绪调动起来。”

    混了一阵子职场,他已经知道怎么说话让领导舒服。

    第三版全给了这条新闻,并配了三张图,一张图是黄牛在向病人兜售挂号单,另两张图分别是二医总务科科长递出信封、收进钞票的瞬间。

    当晚,叶慎臣签完版面大样,已经一点多了。金问山觉得时间太晚,回宿舍会打扰舍友,于是在报社旁边的酒店开了房间。到了酒店,金问山兴奋地睡不着,这近二十天来的暗访经历,一幕幕在他脑海闪回。

    金问山来到附近的24小时便利店,买了一瓶白酒,两包花生,回酒店喝到四点多,兴奋的神经才慢慢松弛下来。他把手机调成静音,拉上窗帘,倒在床上昏昏睡去。

    06

    一觉醒来,已经下午一点多了。金问山拿起手机一看,未接来电十几个,短信二十多条。短信都是报社的同事以及熟人发来的,称赞他暗访新闻做的好。金问山心想:这新闻应该能爆吧。

    在去报社的路上,金问山特意绕到报摊看了一下。同城的几份报纸都有在售卖,唯独不见《桑岭日报》,他心中窃喜。

    刚回到社会新闻部办公室,主任李松过来搂住他的肩膀,“爆了,爆了。我刚收到消息,市卫生局已经着手调查二医,市纪委也介入了。”

    李松似乎比金问山还兴奋。金问山很识趣地说:“多谢主任的指导,我才能把握整个采访节奏。”

    一周之后,“黄牛事件”的处理结果来了:二医副院长吴明仁,二医总务科科长瞿赛男被撤职,并移交司法机关。二医院长欧长泰因负领导不力责任,被调到郊区一家小医院。八名黄牛被抓,目前还在接受警方调查。

    报社奖励了金问山五千元,加上其他稿件,八月份他的收入将近六千元。他给方桂语打电话报了喜,并表示要还手机款。方桂语没同意收,他就往方桂语的手机号里充了1500元话费。

    钱是人的胆。挣了钱,金问山感觉在女朋友面前自信起来了。

    返校前,金问山要回浊溪呆几天,见见父母。

    临行前一日,总编辑叶慎臣把金问山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叶慎臣详细地询问了金问山的学业、家庭情况,然后压低声音说:“我跟编委的几位领导通过气,大家都认可你的能力。明年你毕业了就来桑岭日报报到。”

    “谢谢叶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