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浊溪之子 > 第二十六章 冷雪军异国身亡

第二十六章 冷雪军异国身亡

    01

    电话是金问山的大学同学陈敬打来的,两人聊了十多分钟。汪奇在旁边看到,金问山一边接着电话,一边脸色逐渐变得阴沉,差点坐不稳从椅子上摔下来。

    金问山挂了电话,坐在椅子上一声不响。汪奇问道:“问山,怎么了?”

    “我的同学冷雪军,你有印象吗?”

    “有印象,去你们学校玩的时候见过几次,最爱学习的那个。”

    “他死了。”

    当时,金问山只知道冷雪军死在了巴基斯坦,并不知道具体死因。

    后来,在冷雪军的追悼会上,从冷雪军的老婆和同事口,金问山知道了他死亡前的详细情况……

    02

    冷雪军研究生毕业后,去了新华社国际部,工作几年后,下派宁夏西吉县挂职,当了一年多的副县长。回京之后,他认识了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工作的郑品娟。两人于2008年结婚,2009年生了儿子冷坤杰。

    2010年7月17日,巴基斯坦南部城市卡拉奇发生中资企业遇袭事件,2人死亡,9人被绑架。当时,冷雪军正在伊斯兰堡采访孔子学院,听到遇袭事件后,自告奋勇去了卡拉奇。

    在卡拉奇,冷雪军一边采访,一边协助我使馆工作人员营救被绑架同胞。经过数天的努力,9名中国工人于7月21日被释放。

    7月23日,冷雪军回到了伊斯兰堡,洗完澡,从下午三点睡到晚上八点。起床吃了晚饭之后,冷雪军来到使馆区的一家咖啡馆,打开笔记本电脑写稿子。

    一名巴基斯坦男人不请自来,坐到了冷雪军身边,冷雪军警惕地合上笔记本。

    男人用英语说:“你是来自中国的记者,冷雪军先生吗?”

    “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你在卡拉奇的英勇事迹,有人告诉了我老板。我老板想见见你。”

    “你老板是谁?”

    男子贴到冷雪军耳边,说了一个名字,冷雪军的眼神凝固了,他愣了好一会儿。

    冷雪军说:“我怎么判断你是不是在说谎?说不定,你要绑架我。”

    男子笑笑,指了指酒吧的另一处角落,有两名男子坐着喝酒,腰间不经意地露出了手枪。

    男子说:“我的中国朋友,你喜欢你的谨慎。如果我真想绑架你,现在就可以动手。”

    男子接着说:“我的中国朋友,如果你想见我老板,明天上午10点,再来咖啡馆。”

    “行,我考虑一下。”

    03

    冷雪军打电话向国际部的领导请示。

    “小冷,如果真能采访到这个人,那将是百年难得的新闻。不过,这事很危险,我不能强迫你去。你自己决定吧。”

    “主任,我想去。一个新闻人,错过这样的素材,会遗憾终身。”

    “一定要注意安全,遇到事情及时联系大使馆。”

    “好!”

    第二天上午,冷雪军早早地来到了咖啡店。到了十点,昨晚的那个男人来了,邀请冷雪军上了一辆吉普车。男人对冷雪军说:“冷先生,你必须带上头套,请你理解。”

    冷雪军点头同意,后座的另一位男人给冷雪军带上了黑色头套。

    车子开了近两个小时,最后一段路颇为崎岖,颠得冷雪军差点吐出来。

    停车后,有人将头套摘掉,冷雪军开始打量起周围的环境。这是一个偏僻的村庄,人口不多。

    冷雪军被人带进一幢三层高的民房里,迈上楼梯,进入二楼一个铺着地毯的大房间。有人奉上茶,冷雪军喝了一口,静静地欣赏起地毯上的精美图案。

    门开了,一个戴着白色头巾的男人进来了。是他!真的是他!这个男人,冷雪军在新闻图片里看过无数次!

    冷雪军深吸了一口气,站起身来,用英语说道:“本·阿扎姆先生,你好。”

    04

    本·阿扎姆与冷雪军握了握手,示意他坐下。

    本·阿扎姆说:“知道我为什么找你吗?因为我在卡拉奇的朋友,说你是个真正的男人。我要说明一下,绑架中国人这件事,不是我的人的干的。我喜欢中国人,这次营救中国人质,我给了绑架者压力。”

    冷雪军答:“谢谢你,阿扎姆先生。”

    本·阿扎姆接着说:“世界上的几个大国,我只喜欢中国,中国人有着仁慈的心。苏联人在阿富汗欺骗我们,美国人在伊拉克欺骗我们。只有中国人,真心真意地帮我们建医院、修公路。愿安拉保佑中国。”

    冷雪军道:“阿扎姆先生,有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我的中国朋友,请讲。”

    “阿扎姆先生,我理解你的政治主张,可你在实践你的主张时,能不能用和平一些的方式?”

    “你是说我杀伤平民吗?我的朋友,这是战争。美国人杀害我们的平民时,可没有仁慈。”

    两人聊了两个小时,意犹未尽。本·阿扎姆散发着浓浓的奇理斯玛气质,说话有感染力和权威感,而且十分幽默。

    如果没有那些残酷的历史提醒着冷雪军,他似乎觉得本·阿扎姆是一个健谈的老朋友,而不是一个恐怖分子。

    05

    聊得正高兴时,一名保镖走进房间,对本·阿扎姆说:“先生,安保人员报告,西北方向有一队武装人员驾车闯入,初步判断是冲你来的。先生,请和你的家属一起离开。”

    本·阿扎姆问:“有几辆车在?”

    “目前只有一辆。”

    “那我的中国朋友怎么办?”

    “我们送完你,再回来送中国朋友。”

    本·阿扎姆厉声道:“收起你刚才的话。先送我的中国朋友。我是骄傲的战士,我不能让我的朋友陷入困境。”

    在本·阿扎姆的坚持下,冷雪军的坐上吉普车走了。由于敌方武装人员从西北而来,吉普车便向南面的山区驶去。但万万没想到,武装人员早已在南面设了埋伏,而本·阿扎姆的安保人员没有发现。

    吉普车驶出营地约十分钟后,路旁的丛林中突然射出一发RPG,精准地命中吉普车侧面。车里的驾驶员、保镖、冷雪军当场身亡。

    06

    2010年8月2日,冷雪军的追悼会在BJ举行。

    405寝室来了三人,分别是金问山、梁文辉、陈敬。老大董庆伟事务繁忙,老五张春耕人在澳大利亚,他俩抽不开身,便委托到场的兄弟送了花圈。

    灵堂庄严肃穆,哀乐低回,遗像上的冷雪军,笑容腼腆地注视着前来送别的人们,仿佛未曾留开。

    冷雪军的妻子郑品娟眼眶通红,一边招呼客人,一边擦着眼泪。冷雪军的儿子冷坤杰才一周岁两个月,根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儿,好奇地四下观望,趁着爷爷奶奶不注意,便迈着小步四处走动。

    新华社的领导发言了,盛赞了冷雪军的敬业精神与新闻操守,给他的评价是“优秀的共产党员,读者的知心朋友。”

    冷雪军挂职过的宁夏西吉县,来了四人,有两位是县领导,另外两们是冷雪军结对资助的小女孩和她的父亲。

    县领导回忆起冷军在西吉县扶贫的经历,涕泪直下。小女孩则在追悼会念了她写给冷叔叔的最后一封信,表示自己一定会努力学习,回报家乡。

    金问山想,冷雪军还是那个冷雪军,这家伙是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当所有人,包括他金问山,在向世俗妥协,有意无意地出卖尊严,有羞没臊地说着假话时,冷雪军依然是那个骄傲的少年。

    回到喜州,金问山用好几天才平复心情。不料,老婆的一句话,又让他坐卧不安。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