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朱见深:太上皇何故造反? > 第40章 平叛!(求追读)

第40章 平叛!(求追读)

    刑部尚书俞士悦:“我娘今天八十了,请陛下赏个牌匾。”

    朱见深看到这些内容,差点一口气没上来,当即在奏折上批阅道:

    “具何面皮狂胆,敢复言及封典?睹汝此奏,甚属妄诞,着实可恶!慎之。”

    (你的脸皮怎么这么厚,敢要求这样)

    一个七十六岁的老家伙,为了朕的墨宝,竟然撒谎说自己母亲今日八十大寿?

    往小了说,这是想要得到陛下赏赐的牌匾,往大了说,刑部尚书俞士悦已经犯下了欺君之罪!

    “什么玩意儿啊!”朱见深没好气的将奏折都在一旁。

    自从朱见深开始处理奏折之后,大明的臣子们眼看着小皇帝一天天长大,懂得事情也越来越多,一个个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掉以轻心。

    别看人家皇帝岁数小,但是思路清晰,压根不好糊弄啊!

    如今九岁的朱见深,便熟读四书五经,在三位老师的培养下,对于治国理政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

    虽然偶尔提出来的想法有些不太成熟,但是思考角度和说出来的话却令人感到惊奇,三位老师更是赞赏有加。

    自成化元年开始,七年多的时间,每次朝会小皇帝都会参加,每日用八个时辰,用来处理朝政和臣子们的奏折,参与家国大事,这在大明的历史上,只有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能够做到了。

    在朱祁镇离开的七年中,朝堂上政治开明,陛下广开言路。

    即便于谦和胡濙,因为政治意见不同,多有争吵,但是也为了大明各地安定,始终保持克制,没有将埋在大明根子上的毛病爆发出来。

    胡濙年老稳重,喜欢做个糊裱匠。

    而于谦,做事相对来说比较刚硬,喜欢直来直去。

    从他们对于朝政的处理意见中,朱见深就能看的出来。

    特别是针对造反起义之人。

    胡濙倾向于怀柔政策,先进行安抚,于谦则然相反,二话不说派兵平叛,杀死所有叛乱之人,以此震慑宵小。

    一念至此,朱见深扭头看向身旁正在忙碌的于谦,当即说道:“于太保,朕刚好有事情问你。”

    “成化五年时,朕下旨命南和伯方瑛为平蛮将军,前去镇压苗民蒙能,如今收到平叛的消息了吗?”

    说起来这个蒙能,也是个人才。

    自幼聪颖,被武冈岷王府郡王广通王朱徽煤收为家僮。

    后来参与“湖广逃民劫绥宁”,为了躲避官兵追捕,潜往广西义宁县蒙顾峒。

    在正统元年,蒙能在蒙顾峒和横岭峒聚众起义,一度攻下新宁、绥宁、会同、靖州等州县。

    正统十四年,趁着朱祁镇御驾亲征土木堡之变失败,大明朝廷陷入危难之际,蒙能起义扩大到贵州黎平、天柱等地。

    成化元年,西至贵州隆里,东至湖广衡州,北至沅州,南至播州,苗民纷纷响应蒙能号召,举起义旗,随从蒙能起义。

    成化五年九月,蒙能率义军五万余人,围攻五开卫,屡败官兵。

    朱祁镇知晓此事后,二话不说,命令南和伯方瑛为平蛮将军,下旨要蒙能的人头,所有跟随叛乱的人全部杀死。

    如今已经到了成化七年,也不知道南和伯方瑛杀掉蒙能了没?

    “启禀陛下,臣正准备说这件事呢。”

    于谦听到朱见深的询问,连忙说道:“昨天夜里刚收到奏折,叛贼蒙能率众两万人余围攻平溪卫时,被守备郑泰用火枪击中身亡,人头正在送往京师的路上。”

    “跟随蒙能造反的那些叛贼呢?”朱见深抬头问道。

    “南和伯方瑛正准备进兵沅州,进行犁庭。”

    听到于谦的话语,朱见深想了想,叹息了一声,说道:“蒙能造反,导致粮田荒芜,无人耕种,眼看着已经快要入冬了,再不进行清理,等到明年开春就没办法耕种了。”

    “于太保,可有什么妥善的处理办法?”

    大明对于造反者向来是下死守的,被覆灭的一百一十余寨,秋收之后,便再无耕种,但是秋收之后杂草丛生的粮田,来年怎么耕种?

    朱见深话语中的意思,便是询问于谦此事该如何妥善解决。

    “启禀陛下,臣认为可从大明各地调粮支援苗地,以便百姓饱腹,等到来年开春之后,官府可组织百姓们进行春耕。”于谦解释道。

    “不妥。”

    朱见深听完之后摇了摇头。

    “蒙能已死,那些田地就成了无主之地,那就说明不是一家一姓的,而是朕的!”

    朱见深眼神中带着阴沉说道:“朕准备把石亨的侄子石彪派遣到苗地,在苗地设置军屯。此外将此次参与蒙能造反,亦或者曾暗中帮助过蒙能的富商,巨贾,明公们的地全部收回来,交给军屯卫所。”

    准确来说,朱见深说的一些地,本就是有主之地。

    这些地属于苗地的乡绅,富商,巨贾们,但是此时朱见深想从他们手中把地给收回来。

    当地有人造反,肯定背后有钱粮支援,那就不要怪朱见深不仁不义了。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于谦一听脸都绿了。

    将所有的地全部收回来,设置军屯卫所?

    陛下这是想干什么?

    “有何不可?”

    “一个王爷的家僮,能从湖北潜逃到广西宁县,聚众起义二十余年,甚至越打,手底下的人越多,达到了五六万人,不种田不种粮,背后会没有人支持?”

    “朕又不是个傻子!”

    “朕就是要设立军屯所,土地军屯所有,共同耕种,按户按工,分配粮食。”

    “这是朕的初步想法,于太保可有需要补充的?”

    于谦口齿干涸,有些忐忑的抿了抿嘴唇。

    他知道,一旦陛下的这个想法实施,必定是震动大明的大事,甚至会影响到大明以后几十年的国体根本。

    但是作为太保,陛下的老师,有些告诫的话语,他不得不说。

    “陛下,若是胡太师在此,定会拿出历朝历代亡国之君的典故来说服你。”

    于谦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臣虽然性子直,但在这方面不得不承认胡太师言之有理。不过臣还是想问,陛下可曾想过秦朝何以强盛?”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