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太子的贞观幸福生活! > 第4章 出宫非吾意,只为救母身!

第4章 出宫非吾意,只为救母身!

    虽然他想明白只是昏迷了三天而已,醒来之后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但是他敢肯定,太子确实是变了。

    最大的不同,是关于长孙皇后。

    太子以前也无比的孝顺,但这一次进到这个屋里之后,他总感觉太子看皇后的眼神之中,好像多了一种失而复得的珍视在其中。

    他明明从来没有失去过母亲,为什么自己会有这种感觉?

    而第二个不同,则是他的眼神。

    不仅仅是重新变的自信,还多了一丝稳重与从容,除此之外还多了一丝从未在他身上出现过的霸气。

    就像刚才训斥青雀的那番话,之前他是绝对说不出来的。

    更重要的是他说那番话之时那股笃定的气势,就连他也一时之间心神为之所夺,下意识的就要顺着他的思路去思考问题。

    而且自己认真的分析完了之后,也不得不承认太子所说的很有可能就是事实。

    当他骂完了那句话之后,看了眼正在奋笔疾书的史官,心里其实已经后悔了。

    因为他不仅是丈夫、父亲,他更是皇帝。

    公开场合里骂太子畜生,虽然是情急之下口不择言,但这句话终究还是出口了。

    史官记下的东西,大不了将来逼着他删掉。

    但消息一旦传出去,难免会吹起一番波澜。

    到了这个时候,他其实已经在想着该如何消除这句话可能会造成的影响。

    但是,正是李泰那句求情的话,再次成功点燃了他的怒火。

    因为那些关于太子下朝之后就和宫人们亵玩在一起的传言,他确实是听到了。

    几乎是本能的,他就将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了一起,然后理所当然的他就认定了太子在母亲病重之时,竟然还放不下玩乐之事!

    如果不是太子刚才那一番斥责李泰的话,他已经准备命令他到太庙思过去了。

    如果他真的这么做的话,引起的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想到自己差一点儿就被李泰一句话引导着做出错误的决定,李世民背后不由出了一阵冷汗。

    再看向这个自己最宠爱的儿子之时,他的心里不由的泛起了几分警惕。

    这一切真的都是青雀的算计吗?

    还是说他背后另有高人指点?

    一想到这里,李世民的心里不由的一阵烦躁,不论是哪种情况,这青雀都需要敲打一番了。

    “青雀言行失当,着太常寺押往太庙思过三日。”

    李世民这话一出,李泰立时心如死灰,但只是瞬间他便冷静了下来。

    “父皇有命儿臣不敢不从,还请父皇恩准儿臣给母后请安之后再前往太庙。”

    看着李泰那张哭的梨花带雨的胖脸,李世民的心终究还是软了下来。

    “朕准了!”

    “谢父皇!”

    谢过之后,他又来到李承乾面前。

    “太子哥哥,今日是青雀言语失当惹您生气,还请太子哥哥不要与青雀计较。

    到了太庙之后,青雀一定会认真反省,以后再不惹太子哥哥生气!

    只是青雀临走之前还有一个愿望想请太子哥哥满足!”

    看着李泰写满了诚恳的眼睛,李承乾一下子就猜到了他所谓的愿望是什么,不由的在心里冷笑一声。

    这是还不服输吗?

    你难道以为孤所说想到了救治母亲的良方是骗你不成?

    “青雀你尚年幼,需明白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此次太庙思过,希望你能明白孝悌为人之根本的道理。

    至于愿望你就直说吧,你我乃是一母同胞,孤自会满足于你。”

    “青雀谢大哥指点,到了太庙之后一定认真思过,不让父皇和太子哥哥失望。

    只是,青雀想知道大哥刚才所说的良方是什么?

    如果母亲的病真的可医的话,青雀到了太庙也能安心的思过。”

    李泰这话一说出来,李世民的眼光也一下子集中到了李承乾的身上。

    刚才因为对于李承乾的变化过于震惊,后来又因对李泰过于失望,以至于他都忘了李承乾刚才提到的良方。

    如果真有良方能治皇后之疾的话,那可就太好了。

    想到这里,他看向李承乾的眼神也热切了起来。

    “太子,你想到的方子是什么?

    朕这就让太医去配来试试!”

    看到李世民焦急的样子,李承乾犹豫了一下之后,才开口说道:

    “父皇,这个方子太医院恐怕现在还配不了!”

    听到太医院竟然配不了,李世民整个人都惊呆了。

    “什么?

    这到底是个什么方子,太医院竟然配不了?

    就算再珍贵的药材,难道朕的宝库之中还能没有吗?”

    而李泰此是心中却是狂喜,难道太子刚才真是只是在随口扯慌?

    如果真是如此的话,自己岂不是可以绝地翻盘?

    想到这里,他强压住激动的心情,面带疑惑的问道:

    “是啊太子哥哥,父皇的宝库之中收尽天下重宝,岂会连一个药方都配不了出来?

    您想到的到底是什么样神奇的方子啊?”

    对于又活跃了起来的李泰,李承乾连看都没看他一眼,而是直接看向李世民。

    “回禀父皇,此方太医院难配,并非药材珍贵,而是因为少了一味主药。

    儿臣欲亲自去寻此主药,还请父皇恩准儿臣出宫!”

    说完这句话之后,李承乾就深深的拜了下去。

    听到李承乾要出宫,李世民直接震惊的呆愣在原地。

    太子出宫非同小可!

    这到底是什么仙药,需要用这么大的阵仗?

    “太子,你要寻的到底是什么药?”

    “梨!”

    “梨?”

    重复了一遍这个字之后,李世民只以为李承乾疯了。

    “梨树九成宫里遍地都是,何需你特意出宫去寻?”

    看到李世民明显又要发怒,李承乾却是不慌不忙的说道:

    “父皇,儿臣要寻的并非普通的梨,而是产自河南道宋州砀山境内荒野之中的一种秋梨。

    只有找到那种梨,再辅以蜂蜜、贝母等十余味药材制成梨膏才能医治母后之疾。”

    听到李承乾要到砀山去找什么梨子,李世民疑惑的看向进屋之后便未发一言的房玄龄。

    “玄龄,你乃宋州刺史,砀山乃你治下,你可知砀山有什么梨子与众不同的吗?”

    房玄龄虽是宋州刺史,但只是遥领这个职务而已,并未实际上任,他的本职还是尚书左仆射。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对宋州之事一无所知,宋州的大小事务自有官员呈报于他。

    但此时他想遍了宋州官员的上凑,却从未有关于砀山产梨子的内容。

    无奈之下,他只能摇了摇头。

    “陛下,臣马上查证报于御前。”

    看到房玄龄摇头,李世民的眼睛不由的暗了暗。

    “传太医!”

    当从太医嘴里听到他们压根没听说过梨膏,更不知道有什么功效之后,李泰知道这一局终究是自己嬴了。

    但他的面上却是一幅担忧之相。

    “太子哥哥,你为母后寻药的孝心臣弟甚感钦佩,但连太医们都没听过那什么梨膏,更不知有什么功效,想必是您记错了。

    待太庙思过之后,青雀准备到龙泉寺在佛祖面前发下宏愿,愿以十年寿命换母亲康复。

    太子哥哥,不如我们一起去吧?”

    当听到太医压根就没听过什么梨膏,更不知所谓梨膏能治皇后之疾时,李世民失望的身子都差点儿站立不住。

    呵呵,什么稳重从容,什么王霸之气,原来一切都是为了应对青雀而临时编造的慌言吗?

    朕终究是错看了这个太子啊!

    而有了李泰愿以十年寿命换母亲康复的孝心做对比之后,更是让他心头火起。

    “太子,你此去砀山到底所为何事?”

    看着李世民愤怒的样子,李承乾却并未惊慌。

    现在才贞观八年,而关于梨膏最早的记载乃是始于距今二百余年后的唐武宗之时,现在的太医不知道实属正常。

    砀山梨在他的记忆之中一直都是野生于山野之间,并未有人管理,也未有人种植,如今的房玄龄不知也本是应有之义。

    但他自己心里知道这个在后世极为平常的方子,对于母亲的病确有效果。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选用砀山梨,则是源于他在梦中大明世界的记忆。

    当年父亲南征北战,母亲便带着他日夜相随。

    一次父亲兵败逃经砀山,他突发咳嗽,几乎没了半条命。

    但不巧的是,军医官早已走散,竟是无人能为他医治。

    母亲无意中听说当地有一种野生的梨子治疗咳嗽有奇效之后,不顾父亲反对也不顾随时可能出现的追兵,一人带着向导跋涉三十余里终于为他寻了来。

    他至今还记得那梨子入口是那样的香甜,而母亲手上被荆棘划破的伤口又是那样的触目惊心。

    后来父亲登基为帝之后,他也成了太子。

    他吃遍了天下的梨子,却再也没有砀山的秋梨那样的香甜,也再没有那样的奇效。

    如今换了人间,换成了母亲需要梨子来治病,他当然也要为母亲寻来天下最好的梨子。

    既然无法解释,那便罢了。

    母可为儿舍身,儿又为何不可呢?

    “父皇,以砀山梨制成梨膏可治母后之疾乃是儿臣偶然之间从医书中所得,情急之下却是忘了出处。

    如果父皇不信的话,儿臣可立军令状,如果梨膏不能治母后之疾,请父皇废黜儿臣太子之位。

    请父皇恩准儿臣出宫!”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