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不想当天师 > 第三章八识

第三章八识

    七天前,张之行的家里。

    “师兄,我们给小行施的封印快撑不住了。”张之行的奶奶张桂兰淡定的说道,好像是早有预料。

    “哦?这次这么快?”张真人略有所思,随后又问道:“还有几天小行九岁?”

    “七天。”

    “原来如此”

    “师兄,那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出国!”

    “出国?可是师兄你应该知道小行的身份,他在没得到第九局同意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出国的啊。”

    “我当然知道。”

    “我明白了,师兄你是想引蛇出洞。”张桂兰满眼崇拜地看着这位和自己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师兄,她知道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张真人都会有应对的办法,而且几十年来从来没有错过一次,所以这样的男人如何能不让她崇拜,让她托付终身,让她毫无保留的爱和相信。

    “投石问路”张真人一边说着话,一边随手抓起桌上的六粒花生米撒了出去,六粒花生米呈震卦悬浮在空中。

    “震惊百里,临危不乱。”张桂兰看着卦象说道。

    “这次我们要震惊的可不止百里这么简单喽。”张真人抬起右手习惯性的摸了摸胡子笑着说道,转眼又看了一眼躺在床上睡觉的张之行脸上又露出了宠溺和对他未来的担忧。

    “他要是一个平凡的孩子该多好啊。”多年的相濡以沫,张桂兰看出了张真人的担忧,轻声的说道。

    “天生八识,八识俱开,两千年了,我们老张家只出现了两位,一位是祖天师,一位是我们的小行,为什么一定要是我们的小行?从小行出生那天起,我每日一卦至今已有三千卦,可是还是没有得到启示,也许只有靠我们小行自己才能解开这个秘密了。”张真人提到祖天师的时候毕恭毕敬的行了一个道礼。

    佛家、道家、意识家、心学家都有自己的学说,所以我们在这里只能简单的阐述一下什么是“根”,什么是“识”,它们是什么关系,又如何起作用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具备眼、耳、鼻、舌、身(当然也有例外,有天生残疾的。)这就是五根,我们生活在尘世间,所以一切宇宙万物都是“尘”,我们的眼根看到花(这个尘)就会产生眼识,哦,这是一朵花,如果你的脑子出现了这是一朵玫瑰花,真美阿,这样简单的一个念想就是意识。再比如你听一首歌,对你造成了某种影响,比如愉快,悲伤,沉思等情绪,其实这就是一个通过耳根听到了歌(这个尘)然后你的意识随之出现。那么鼻根通过嗅觉去闻尘,舌根通过味觉去尝尘,身根通过接触、触摸去感受尘,五识现,意识随之而转,可以简单理解成当我们产生五识的时候,意识也会随之产生。

    总之就五识依于五根而生起,但所依之根,又有内根、外根的分别。外根,就是我人视觉可见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身体。但这五种根,是四大合成的物质,它的作用是辅助内根,是内根的依托处,这在佛经上称为扶根尘、扶助内根的尘法。扶根尘不能生识,生识的是内根,又称之曰“净色根”,又名胜义根。佛经上说:胜义根质净而细,有如琉璃,肉眼不可见,唯佛眼天眼可见之。

    近代科学发达,使我们知道所谓净色根,事实上就是人体的神经纤维和神经细胞。净色根有发识取境的作用,功能殊胜,所以名为胜义六识能了知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粗细相。于六尘之中能作微细分别之心是意识,也是我们常说的“饭好香哦!”、“我了解您的意思了!”的意识心。意识心与前五识配合,则能了知六尘中之一切法,这是意识心的体性。

    五俱意识生起时,必能了知六尘境,意识依前五识之了别,即作微细分别,且能再作详细之分析、判断、思维、分别,故说意识心是“审”。意识是所生法,打了麻醉针以后,意识断灭了;身体劳累而熟睡无梦时,意识也是断灭,故说意识心是“不恒”,这就是唯识学上说“意识心审而不恒”的道理。

    如果眼等五色根全坏了,则意识不能起作用,所以意识不能离五根而存在,有生则必有灭,用佛家话说就是不是常住不坏的,前六识莫不如是,皆非常住不坏。六识心于眠熟、昏迷、无想定、灭尽定、死亡等五位中。皆是有间断、会断灭之法;会有间断,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过做手术打全麻醉经验的朋友们应该有过这方面的经历,就是全麻醉过后什么也感觉不到了,就和死了一样。其实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佛家又云:即非是自在,故实无我。

    因为六识是因众缘而生,五色根又不能去到未来世和过去世,因为一个人死亡了,他的五根也就消失了,所以意识当然无法去到未来世和过去世,由此可知意识心只能存在一世,一个人的五识也与意识是同时存在的,所以人的六识也都只有一世,不能去到下一世。

    第七识是末那识,末那识是意识之根,故又名意根。它不会像意识般有时候会因为睡熟,麻醉,昏迷,无想定等情况消失断灭过,却又不断的时时作主、处处作主;譬如我们看到小孩子贪玩,决定要出门游玩,可是意识明明知道有许多功课等待处理,却控制不了自己而不顾任何后果,仍然出门去游玩了,这就是意根末那识的思量性、作主性而决定的。

    在举个最简单通俗的例子来帮助我们极少部分阅读理解能力特别强的同学,你想一个问题就可以了,每天叫醒你的是谁?是闹钟吗?是对工作的责任心吗?是要送孩子上学吗?还是科学说的人体休息够了就会自动醒了,其实都不是,是第七识末那识叫醒你的,它决定你什么时候醒,在想深一点你全麻醉昏迷和死亡一般没有知觉过后是谁叫醒你的,也是第七识末那识。

    所以说末那识时时刻刻对你的一切都在作思量,意识在了别六尘时,意根于其中作主决定。例如:决定要继续观看,或者不看而将目光转移到其他事物上;还有刚刚举例子说的睡熟无梦或者麻醉后,六识都断灭了,末那识也是不停的在作主决定是否继续睡,还是应该叫起前六识而醒来。

    但是呢末那识本身的了别性很差,没有前六识的配合,只能在法尘上作极简单粗糙的了别,不能作细分别,所以末那识在接触到五尘的剧大变动而决定要加以详细了别时,就要促使阿赖耶识现起意识及前五识来帮忙,末那识再依六识分别六尘的能力,才有办法在六尘中起种种的决定、作主等应变作为。

    前五识、意识、末那识合称七转识。此七转识皆是由“如来藏”出生而有。

    第八识又叫“阿赖耶识”与“如来藏”的涵义是不同的。因为”阿赖耶识是由“如来藏”被“染污”之后而产生的。

    第六识属于现代心理学的显意识,而第七识属于潜意识的范畴。阿赖耶识就是指感知业种存在的识,唯识宗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既然佛家和道家都承认业力的存在,但是前六识又感知不到业力,那么感知业力的识就是第八识,所以第八识和前六识的本质一样,就是指一种感知能力,只是前六识的感知对象是六尘,而第八识的感知对象是种子,因此第八识不等于佛性。我的读者们可以把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简单理解成进阶的一层关系,阿赖耶识需要通过修行进阶到“如来藏”。(佛家和道家的大德们请不要喷我,以上都是个人见解,我能力也有限。所以请师兄大德们不要因我起虚妄心损了修行。)当然有时候提到阿赖耶识也也指佛性。

    阐述这些知识主要是让读者朋友们能更好的理解我们主人公和其他人物的的能力。

    我们的主人公张之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拥有八识,而且八识同时打开的人,这样的人可以看到我们看不到的,通俗的说是鬼神、负磁场、异能量等,去我们不能去的地方,比如带着这一世的记忆去到过去和未来,做我们不能做的事情,比如他可以决定你看到的是什么,你看到的是花,但是他可以让你面前的实实在在的一盆花非花,因为他控制了你的意识,让你眼睛看到的话和你大脑产生的意识不是一回事,可以简单理解成幻术或者精神控制。

    最为让人熟知的便是秦二世时期赵高的“指鹿为马”,赵高让人牵出一只鹿,却告诉秦二世胡亥这是一匹马,然后指着鹿大声问堂下大臣们这是什么?所有人在赵高的淫威之下不得不昧着良心赞美这匹“骏马”是一匹世间难得的神驹。这个故事说得是赵高想通过这种方式(欺君之罪都不及赵高的淫威,畏赵高更甚秦二世)来确定他在朝中无人能及的威望,还有就是谁敢说这鹿不是马就是赵高的敌人,他事后就可以找理由干掉他。这件事情历史上真实发生过,过程和结果也确实如此,但是又掩饰了一些真相,赵高让人牵出的确实是鹿,大臣们眼睛看到的也是鹿,但是意识呈现的却是马,所以他们一个个理直气壮的赞美这一匹天赐的神驹,衷心的说道只有我们伟大的大秦皇帝才配驾驭它,赵高有谋逆之心久已,又感自身年事已高,所以已经按耐不住自己篡位之心了,所以一日他和他府中食客谋士说起此事,欲要举事,赵高府中其中一位谋士说皇帝虽然欢淫无道,有劫如此,但他身上有祖龙血脉,我观他身泛紫光,有龙魂护体,不可轻动。赵高问道那该如何?谋士说贫道有一计。

    那位自称贫道的人叫张平(西汉三杰张良张子房的父亲)给赵高献得就是“指鹿为马”的计,但是他们想要设计测试的不是朝中大臣,而是秦二世,张道长当日暗中施法,所有人都中了道长的幻术,但是秦二世因为有龙魂护体,并没有中幻术。事后张平道长对赵高说皇帝尚有龙魂护体,如要举事,需先破龙魂。

    后人熟知张良,却不知其父张平,大家记住这个人,我们后面还会讲到他。

    所以历史是什么?是已经发生既定的事情。我们后人看到的又是什么?只是书本上寥寥数笔,事情的表现。

    当然现在的张之行是做不到这些的,他现在还只是一个看似普通的九岁孩子,就好比一个学霸天才得到一本绝世武功秘籍,看目录就已经完全理解秘籍的内容了,但是要真正掌握秘籍内容学会绝世武功还需要一页一段一句一字的把书看完,这叫学习,也叫修行。

    张之行的修行才刚刚开始,千里之行也才走出第一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