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人生一味 > 第4章 流水席

第4章 流水席

    有些老年人是很忌讳别人说他老的,大概老和死是一个很接近的关系。

    生老病死,总是让人畏惧。

    老徐一开始还没注意到自己这岁数已经算是个老头了。

    现在女儿的这番话无意之间还点醒了他。

    人一过了五十岁这个坎儿,往后数数日子,其实也就是二三十年而已。

    虽然老徐并不服老,但是岁数摆在这儿,不服也不行。

    他倒并不是怕死,而是担心自己的这一对儿女。

    这两年来,自从老伴儿突然没了,他总是担心自己也这样毫无征兆的没了。

    人到了一定的岁数,的确是会莫名的患得患失。

    不等老徐多感慨一会儿,女儿就起身走到外孙女身边,帮她抹了抹嘴边的饭粒。

    老徐指了指隔壁的厕所方向。

    “里面有热水,给她洗把脸。”

    “没事,回去再洗。”

    女儿说着,拉着外孙女,告了个别。

    “老汉,妍妍还要上学,那我和张勇就先回去了。”

    说话间,她暗暗用手肘碰了碰正在吃饭的女婿,牵着外孙女就往外走。

    言谈举止之间,已经变成了街坊邻里常见的妇女模样,她就像是变成了一只护崽儿的母鸡,带着几分中年女人特有的尖酸刻薄。

    老徐看着她牵着外孙女往外走,犹豫了一下,还是招呼一句。

    “那你明天再过来嘛。”

    父女俩儿说话的时候,女婿才刚放下筷子站起来。他估计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老徐送走了女儿一家三口,回头正打算继续吃饭,突然发现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也放下了碗筷回卧室了。

    大概是不想他问起工作的事。

    老徐看了一眼冷冷清清的餐桌,倒是一点儿也没介意,端着碗去厨房盛了半碗米饭,自顾自的吃了起来。

    吃完饭,他简单的收拾收拾就出门去了下街口菜市场。

    他要去准备明天办流水席的材料,顺便找几个中年妇女在办席的时候帮忙。

    以前九几年的时候,他在农村办流水席,一般都是主人家里自己准备食材,他只负责根据这些菜,适当的提一点要求。

    那个时候家家户户基本都有菜地,再加上家里养了猪,一般办酒的时候都是就地取材,大菜也就是蒸出来的头碗。

    现在不一样,哪怕是安置房办流水席也讲究一个排场,鸡鸭鱼肉一样也不能少。

    每一种菜都有讲究,像是蒸鱼用的鱼,如果是鲢鱼,无论是白鲢还是花鲢都属于比较掉价的,最好还是海鱼或者是桂鱼、黄鱼这种比较高档的鱼。

    有的主人家还会买一些龙虾或者是海参,作为喜庆的彩头。

    老徐以前学厨的时候,跟的师傅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师傅。

    当时师傅教的办席流程,讲究的是八大碗。

    肉菜就是蒸鱼、炖鸡、炖鸭、葱花酥肉蛋卷汤

    其次还有梅菜扣肉、蒸猪蹄膀、糯米饭、夹沙肉。

    开席适当加几个凉菜冷盘,八大碗上完之后就加个青菜汤收尾,这就算是一桌酒席了。

    不过如今菜式改良,除了最基础的鸡、鸭、鱼老三样,其他的菜一般都会适当的增减变化。有些过于新潮的菜,老徐也需要去问其他的同行,现学现卖。

    归根究底,今时不同往日,生活条件好了,龙虾海参、燕窝鱼翅也成为了办席的可选项。

    老徐还记得以前农村办酒席,蒸的猪蹄髈算是最受欢迎的头菜。

    所谓蹄髈就是猪肘子。

    蒸过的猪蹄膀色泽鲜亮,软糯流油,带着一点酱油的香气和天然的肉香,对于那时的人而言,可以说是最实在的菜。

    哪像现在做龙虾,一般都是做成肉泥丸子,摆在虾壳里面,一桌七八个人可能就一人一个丸子,纯粹只能算是吃个样式。

    老徐坐着公交车来到了菜市场,拿着材料清单,去卖菜的档口问价。

    他已经五六十岁了,但和正值壮年的小年轻没什么区别,路上遇到的一些老头老太太,基本上也都是他这个岁数,甚至是还要往上。

    60后有60后的圈子,90后有90后的圈子。

    逛菜市场对于老徐这个岁数的人来说,其实并不是单单是买菜的地方,更是一种娱乐方式。

    以前没有什么商场公园,也没有手机电脑,唯一看热闹的地方就是菜市场。

    那个时候逢年过节赶集算是大日子,人来人往,人山人海,如果能遇到几个村里的熟人,那就更好了。

    几个小孩混在一起,在菜市场很快就能跑一圈。

    不算大的菜市场,总是能带给他们那一代人莫名的躁动和兴奋。

    老徐记得以前这个菜市场一共有前后两块地方,往前是买菜的地方,往后是鸡鸭鱼的地方,多的是一些湖广贩子,再不然就是说着地方口音的北方人。

    他走到一家熟悉的档口,拿出了材料单子看了一眼。

    中年发福的老板,系着一条略微有些发黑发油的围裙,见他拿着小纸条,不知是认出了他还是看出他是大主顾,赶忙招呼一句。

    “老板儿,想要点啥子?”

    “我不是老板,你才是老板。”

    老徐笑着回了一句。

    档口老板也笑了笑。

    这样的反应大概是出于真心。

    如果此时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走到铺子面前,老板大概是不会这样熟络的,倒不是他一定就和老徐认识,或许仅仅只是出于一种同龄人之间的熟络和默契。

    这种同龄人之间的熟络,其实就像是十六七岁的小孩和三四十岁的大人玩不到一块去,本身就是一种天然的代沟。

    老徐并没有和老板多聊,很快就把目光放在了摊位上摆着的猪肉上。

    他的目光老辣,偶尔会用手捏一下肉的弹性,只不过行为却很拘谨,看了好一阵也没有选好想要的食材。

    老板看出他的拘谨,拿着切肉刀和磨刀棒搓了搓。

    “看得起哪一块吗?我给你算便宜点。这种净瘦肉十二,三线儿算你九块。”

    这是一种生意人常用的老辣眼光,也是老徐作为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儿少有的便利,至少一般的年轻人来买肉,老板是不会主动打折的。

    老徐等的就是老板先开口。

    他老练的拿起一块猪的后腿肉。

    “这种后腿瘦肉,最低你能便宜好多?”

    “你要得到好多嘛?”

    “几十斤肯定要得到,我拿来办席。”

    “办席的话,肯定可以便宜一点。我最多可以给你便宜2块钱一斤,这是实在价了,老师傅。”

    老板的称呼不知不觉已经有了变化,老徐对于这个称呼很满意。

    相较于别人叫他老板,他还是习惯别人叫他老师傅。

    其实办席买猪肉,一般去屠宰场直接拉一条猪比较划算,但是老徐是自己跑单帮,连个最基础的小三轮都没有。

    在菜市场买菜,虽然会贵一些,但是一来可以一次买够需要的食材,再者他这种大主顾,一般卖菜的老板也会帮忙送送货,算是提供了一些便利。

    当然,最重要的是还是老徐很喜欢这种被人当成大主顾恭维的感觉。

    这点小小的虚荣心作祟,对于老徐而言,多花百八十块钱倒也值得。

    毕竟相较于不如意的生活,至少在菜市场里,他能够获得和小时候跟着家里的大人一起赶集时的欢乐。

    办酒席的菜,一共有多少个,凉菜几个,头碗几个,需要的葱姜蒜要多少,其实老徐都有数,但是他还是习惯于在摊位前挑挑拣拣,等着和卖菜的老板闲聊几句。

    来一趟菜市场,或许比他在家里一个月说的话都多。

    就这样,不知不觉,眼看就到了中午。

    他估摸了一下时间,抓紧把最后的菜定好,随后去了菜市场的东口。

    菜市场对于大部分60、70后来说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或许是小时候逢年过节的赶集经历在脑海中一直挥之不去,因此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菜市场的东口就成了一个小型的务工现场。

    一开始还是一些修鞋补锅的小摊贩在路边做生意,后来又来了一些开锁、补漏的工人,蹲在马路牙子上,身边摆着一张瓦楞纸板,上面写着“开锁”或者是“补漏”之类的名目。

    再后来木工、水电工、泥瓦匠也都来了。

    这些人就像是漂泊无依的浮萍,随着时间一点点汇聚,最终都回到了他们儿时玩闹过的地方。

    时间的年轮一圈一圈环绕,最后都回到了原点。

    老徐绕过了显眼处的一般老爷们,往外又走了一百来米,这里有十来个中年妇女站在路边。

    她们主要是做家政清洁的。

    老徐远远的看了一眼,决定在路边等一会儿再过去。

    他兜里的钱不多,现在只是找几个洗碗端菜的帮工,他不想花太多的钱。

    再等一会儿,等到了下午五六点钟,人应该会少一些,只有那些确实需要用钱的人会一直守着。

    到了那时,他再过去讲价,工钱会便宜一些。

    趁着在路边耗时间的功夫,老徐又拿出了买菜的清单,一边清点数量,一边估摸着备菜的时间。

    他学厨的时候当了三年的墩子,不能上灶台,只是负责准备材料。

    一筐青菜淘淘洗洗,摘掉烂叶子,一干就是一上午。

    如今想来感觉特别浪费时间,但是当时也干得特别起劲,后来真正掌勺学手艺的时候反倒觉得没什么了。

    老徐看着手里的清单的时候,路口的斜对角有一个中年妇女一直在看着他,也是一个人,在路边站着,估计是在琢磨他是干什么的。

    应该不是木匠,木匠都在菜市场东口守着,木匠好歹也是会门技术,不至于和她们这些女人抢事做,但是看穿着打扮又不像是什么有钱的主顾,所以才会有所迟疑。

    老徐这辈子倒也的确是没赚什么钱,也没做出什么大事业,甚至连离开农村也是因为儿女要上学,要不然他也不会来城里。

    年轻的时候,他的确是想过要做点什么,虽然不知道干什么能赚钱,但好歹给家里盖两间大瓦房。

    后来他去过一段时间沿海,听说进厂打工能赚钱,但是他认的字不多,也不太熟悉厂里的机器,干了一段时间就被辞退了,转头又去餐馆打工,但是学的手艺和沿海的口味也不搭,再加上语言不通也没干多久。

    等到了年尾就只能回了老家,之后就是相亲找了个老婆,再过一年,大女儿就生了。

    有了孩子就像是人生都按了加速键,三五年的光景一转眼就过去了,等到他再一回过神来,竟然不知不觉已经五六十岁了。

    年轻时想要盖的瓦房也没来得及盖。

    路口的那个中年女人看了半晌,不知是不是眼看着快中午了,还是厚着脸皮过来问了一句。

    “师傅,是不是要找家政保洁嘛?”

    老徐抬头看了她一眼,虽然面前的中年女人大概也有个五十出头,但是眉眼之间依旧看得出几分标致,尤其是那细长的眉毛,应该以前也是做过纹眉,是个爱美的女人。

    甚至于老徐在她的脸上还看出了几分老同学的影子。

    不过老徐没有开口去问,只是以尽量平淡的语调的说道。

    “端菜洗碗做得成不嘛?”

    “师傅是办席啊?”

    两人说话的功夫,附近已经有几个机灵的中年女人凑了过来。

    这种打零工的机会并不多,再加上她们也乐于来凑热闹。

    老徐索性直接把话说开了。

    “办席找五六个端菜洗碗的,一百一天,想干的过来。”

    这个价格不算吸引人,只能算是中规中矩,毕竟办酒席的帮工不仅要端菜洗碗还要搬桌子板凳。

    不过眼看着天快黑了,还是有一些中年妇女愿意来试试。

    老徐挑了几个,留下了电话,告诉她们明天早上八点去安置房小区。

    这件事就算定了下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