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人生一味 > 第16章 生而为活

第16章 生而为活

    老徐说是玩笑一句,却还是大气的给这小外孙女买了一瓶矿泉水。

    这矿泉水说贵也不贵,本来就是一块钱的东西,但是以前他带孩子那会儿可没这待遇。

    他以前带孩子那会儿,别说是在外面口渴想喝水,就是中午没饭吃也得忍着。

    毕竟那个时候正好是九几年差不多零零年那一阵,想要赚钱都找不到办法,一年到头可能兜里就只剩两三百块钱过个年。

    那个时候他带着儿子去赶集,背着背篓,卖家里养的两只鸡,到了菜市场卖了鸡就回来,什么都不敢买。

    如今条件算是稍微好了一些,好歹他带着外孙女出来,给她买瓶水,买点别的什么小零食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

    现在回想起九几年的窘迫和拮据,仅仅只是想想都让老徐感觉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他现在都不敢想象,当年那么穷,自己竟然还能养个媳妇儿,带着一儿一女生活。

    思绪浮沉间,老徐转过头看了一眼身边的小外孙女。

    这小丫头捧着矿泉水,吨吨吨的喝了一阵,转头又捧着个小碗儿坐在墙角开始吃东西了。

    这种岁数的小孩子还真是一天到晚都不停嘴儿。

    老徐看着她的红嘴皮儿油光发亮,吃得还挺美,不由得笑了笑。

    菜市场门口,来往的路人偶尔见了,也会看一眼或者问一句。

    “这姑娘是你孙女啊?”

    老徐便应一声,“对头,是我孙女,今年五岁半了。”

    路人大都会客套一句,“这小姑娘长得乖哟。”

    老徐便笑了笑,不说话。

    这个菜市场毕竟还是比较老旧了,来往买菜的都是一些家住在附近的中老年人,真正会来买盒饭的一般都是来城里卖菜的菜农。

    这样的菜农不会太多,一般赶趟的话,最多也就能卖出去十几份盒饭而已。

    老徐本来想着今天应该也要等到十二点才开张,没想到等了没多久就有一个挑着担子,皮肤黝黑,戴着草帽的菜农走了过来。

    他并没有借着老徐的小外孙女和老徐闲聊,而是看了看小三轮上的几盆菜,目光在最后的红烧肉和白萝卜炖肉上停顿了几秒,才说道。

    “你这盒饭都冷了嘛。”

    老徐指了指燃气灶,说道,“可以热,放心,我卖盒饭肯定都是热菜热饭。”

    那菜农听到是热饭,稍微换了一下挑扁担的手,“你这是啷个卖的?”

    其实老徐在三轮车前面摆了个价格的标牌,不过他倒也不介意再介绍一遍。

    “一荤三素七块,三素两荤八块,加一份饭多收五毛钱。”

    那老菜农闻言,下意识的挑刺道。

    “你还卖得贵诶,加饭都要钱?”

    老徐并没有降价让步的意思。

    “没得办法,小本生意,都是下劳力的人,以前遇到一个老头儿,一顿饭吃我一斤米,我也是做个保险。一般情况下,不加饭都吃得饱。”

    他说着,指了指身边的不锈钢小盆。

    小盆上面套着塑料袋,这就算是所谓的盒饭吃法了。

    如果要带走,那就提着塑料袋走,要在这里吃就凑合着用塑料袋套着吃。

    这样一来可以避免洗碗,再者也是节约成本。

    现在很流行塑料的外卖盒子,批发价钱也不贵就三毛钱一个,但是老徐也买不起。

    他毕竟是小本买卖,哪怕用最便宜的萝卜白菜作为食材,一份盒饭的菜就要投进去两三块钱,再加上油盐酱醋这些调味料和煤气罐的消耗,一份快餐的成本就是四五块钱,卖个七八块钱,最多也就赚三块钱一份。

    老徐一天就卖个十几二十份,算起来一天就赚五六十块钱,一个月就是一千五左右,真的可以说是赚个辛苦钱。

    只不过这世上,千行百业,各有各的难处。

    哪怕老徐卖的盒饭已经很实惠了,那菜农还是站在老徐的三轮车面前看了又看,迟迟下不了决心。

    他似乎是想要再挑点毛病,找个挑刺还价的理由,不过老徐作为一个办流水席的大厨,做这种大盆菜毕竟是几十年的手艺了。

    哪怕是最简单的炒土豆丝,加上了青椒丝之后,卖相也没得说,配合着一阵若有若无的蒜香和土豆炒熟之后的香味,比肉菜还要下饭。

    那买菜的菜农看了一会儿,终于是下定决心,招呼道。

    “那你给我来个一荤三素的嘛。”

    “……”老徐一听这话,虽然没有吭声,却还是下意识的看了那菜农一眼。

    其实老徐设置这个价位也是带着点小心机的,七块钱的一荤三素套餐和八块钱的三荤两素套餐只差了一块钱却多一个肉菜。

    一般人都会选择多付一块钱,多要一个肉菜。

    毕竟一斤肉炒出来总共才几坨肉,一个荤菜一块钱吃个两三坨也算是赚了。

    这年头很多卖盒饭快餐的,就那两三坨肉都要算一份肉菜,老徐这个价钱已经相当实惠了。

    老徐看了那卖菜的菜农一眼,刚才还没仔细看,现在仔细看一眼,突然发现这个菜农又黑又瘦,看起来年纪应该有个六七十了。

    人这一辈子,小时候都是精瘦,人到中年是长肚子,老年人就是干瘦。

    人一旦上了岁数,吃的再好,手腕脚踝,脖子这些地方都会瘦脱相,慢慢的整个人也就不行了。

    老徐现在就有一点这种状况,他年轻时长得还挺壮的,这两年上了岁数,胳膊和小腿几乎是肉眼可见的小了一圈,爬坡上坎儿也不如以前有力了。

    看着这个老菜农,老徐倒也没说什么,只是在加菜的时候,特意给他多舀了几块红烧肉。

    他毕竟不是搞慈善的,再者说他自己也五六十岁了,这种事只能算是能帮一点算一点。

    老徐装菜的时候,这个老菜农就站在他的三轮前面看着。

    老徐见状,随口招呼一句。

    “你去那边坐着等嘛。”

    那老菜农一开始似乎是不太放心,还想守在摊位前面看老徐有没有给他偷工减料,但是一转头看到老徐的小外孙女坐在墙角捧着个瓷碗吃东西。

    他便也挑着一担子没卖完的菜走了过去,挨着那小丫头坐了下来,看着她吃饭。

    老徐这边也手法娴熟的开火炒菜,他虽然是做的小本买卖,但是对做菜的确很用心。

    一般卖快餐盒饭的摊位都是把菜装在保温桶里面放着,到了地方,有人要就直接几汤勺舀一起就算是一份了。

    老徐却是每一份菜,不管多少,他都会打开煤气罐,分别热一遍。

    虽然会多用一些煤气,但是每道菜的味道至少不会串味,白菜是白菜,炒土豆丝是土豆丝。

    现炒出来的菜,吃起来也比保温的菜要好吃一些。

    老徐把炒白菜舀了一勺放进锅里,开火爆炒,随后放在一边,又舀两勺炒土豆丝放进锅里,同样的爆炒出锅,之后就是一份炒冬瓜,同样是爆炒出锅,最后再把那几坨红烧肉炒一炒就算是正式齐活。

    老徐把热好的菜装在小盆里面,盛了满满的一小盆,递给了那老菜农。

    “来。”

    “……”老菜农没有说话,只是端着小盆,拿了一双一次性筷子。

    老徐虽然舍不得买快餐盒,但是这种一次性筷子还是买得起的,最重要的是用起来也方便。

    趁着这个菜农吃饭的功夫,老徐看了看他挑的担子,如果是合适的菜,他偶尔也会顺手买一点。

    不过这些本地种菜的农民,一般卖的菜和市场批发的菜比起来,价格基本上没有优势,甚至还会贵一点。

    现在都流行搞大棚蔬菜,北方的大型蔬菜基地,每天都是几千几万吨的菜往外运。

    现在物流条件又方便,卖菜的车经常是跨省跨市,到处都四通八达。

    像是这些本地农民种点菜,肥料农药什么的钱一加上,成本和大棚蔬菜完全没法比。

    这个老菜农卖的菜算是比较便宜的本地菜,渝州本地人叫东汉菜,各地的叫法也有不同,有的叫冬苋菜、冬葵菜、葵菜和冬葵。

    以前的生活条件不好,白米都很值价。

    一般都煮稀饭都喜欢加点其他的菜进去,增加份量也能省点米钱,一般都是加红薯,再有就是加这种东汉菜了。

    如果条件好一点的,还会放一点猪油,再加点盐。

    这样煮出来的稀饭,不光是看起来就非常有食欲,而且吃起来也是滑溜溜的,因为东汉菜煮出来就有一层天然勾芡的感觉,所以吃起来也顺口。

    不过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少有人会专门在煮稀饭的时候加东汉菜了,再加上现在冬天能吃的蔬菜有很多,所以这种东汉菜根本就不值钱。

    一把东汉菜一般都是一块五或者是两块钱一把,这一担子东汉菜三四十斤,估计也就卖个七八十块钱而已。

    老徐虽然觉得东汉菜的价格不算贵,但是他是做盒饭快餐的,除了考虑食材的成本,这些菜的卖相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东汉菜煮的汤就像是勾了芡粉一样,黏糊糊的,不是每一个人都吃得惯的。

    煮熟之后也是一大盆绿叶菜,从卖相上看,还不如直接炖一锅白萝卜或者是煮点冬瓜汤来得清爽。

    或许是注意到老徐在看他卖的东汉菜,那卖菜的老农招呼道。

    “老板儿要不要菜嘛?你要是全部要的话,我卖你一块五一把。我也是一上午都没卖出去几斤,现在赶着下午再卖一趟,要是卖完了话,我都不用来吃你这顿快餐饭了。”

    老徐摆了摆手,“够了,我家里面都还有几十斤白萝卜和冬瓜。”

    那卖菜的老头儿听到这话,倒是没有坚持。

    两人一个五六十,一个六七十,其实岁数上也差不了几岁,不过这人一过了那道坎儿,有的是过了六十,有的是过了七十,反正一到了那个岁数,整个人一下子就老了,脸也会变相。

    这个卖菜的老头也是这种状况,或许他的岁数比老徐大不了多少,但是整个人看起来比老徐要老很多。

    卖菜的老头见老徐没什么客人,便把话题转移到了正在吃饭的小丫头身上,随口闲聊道。

    “她是你孙女儿啊?”

    “嗯。”老徐点了点头。

    卖菜的老头继续问道,“亲的还是外孙女儿?”

    “外孙的也是亲的。”老徐绕了一个圈子,并没有直接回答。

    他们这种五六十年代的人对于儿子女儿的看法,其实都有一定的偏向,一般都觉得儿子才是自家的,亲孙子和外孙总归有所不同。

    老徐以前对于这种说法,其实也不置可否。

    他以前二胎生了个儿子,主要是当时老一辈人都说要生个儿子,再加上九十年代那会儿,农村生个二胎是很常见的事。

    计划生育一开始主要还是影响城里人,农村还是有很多生二胎的。

    如今人老了,仔细一琢磨,感觉有个儿子,的确是不太一样,倒也不是说什么血脉传承,单纯是在陪伴时间来说。

    儿子娶了媳妇儿还是住在自己家里,女儿嫁出去了,那可能一年都不一定回一趟家。

    像老徐现在的大女儿嫁出去,基本上除了十万火急的事之外,她也很少会回来一趟。

    不过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也有不少家庭的女儿也住在父母身边,在这一点上来说,其实逐渐的儿女都差不多了。

    老徐想着这些琐碎的事,又看了看自家的小外孙女。

    这小丫头似乎是听到他和卖菜的老头在议论她,放下了小碗,一脸茫然的看着他。

    老徐看着她笑了笑,寻思着不能继续聊这个话题。

    现在的小孩儿都挺机灵的,以前大女儿小时候就是经常被邻居开玩笑,说是老徐喜欢儿子不喜欢她,结果大女儿自小就很叛逆。

    现在想想,这些小孩儿别看年纪小,其实懂事得都挺早,内心也特别敏感。

    他这小外孙女虽然才五岁半,不一定知道什么亲孙女和外孙女的区别,但是这些话要是回去给她妈讲了,怕不是惹得她妈好不高兴。

    老徐想到这里,便故意转移话题道。

    “你的外孙现在怕是比这姑娘大几岁哟?”

    卖菜的老头抹了一把鼻子,“我没得外孙。”

    老徐随口问道,“那是没得姑娘?”

    他以为这个老头是生了一个或者两个儿子,没有外嫁的女儿,自然就没有外孙或者外孙女。

    卖菜的老头却语出惊人道。

    “有一个儿子,十六岁的时候下河洗澡,淹死了。”

    “……”

    老徐顿时默然,他感觉眼前这个卖菜的老头说到这里,神情似乎更加苍老了一些。

    或许是时间相隔太久,如今这个卖菜的老头说起这些事来,语气显得十分平淡,只不过眼里明显还是带着些情绪。

    老徐觉得自己这日子过得已经挺惨淡的了,没想到这个卖菜的老头竟然比他还要难。

    人这一辈子,果然福祸无常,很多在自己看起来理所当然的事,在别人眼中或许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一场大梦。

    老徐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开解这个比自己大几岁的老大哥。

    所幸他似乎也早就已经看开了,埋头又刨了几口土豆丝,回头又看了看一旁的小外孙女,伸手捏了捏她的小脸儿。

    这小丫头有点怕生,下意识的想要躲开。

    不过她躲得不快,还是被那卖菜老头捏了一下。

    这小孩儿的脸,果然和大人的一样,仅仅只是揑了揑她的脸颊,那卖菜的老头就难得的笑了笑,说道。

    “这小姑娘长得还多乖,脸也胖嘟嘟的。”

    老徐上前抱着小外孙女儿,抚了抚她的头发,算是稍微安慰了她一下。

    他大概能明白卖菜老头的感受,任何一个大人在看到一个小孩儿的时候都能够感受到这小小的生命带来的震撼,尤其是这种五六岁的小丫头。

    天然的懵懂,稚气,仿佛是那纯白无垢的一页白纸。

    老徐每次牵着小外孙女的时候,都会有一种错觉,他感觉自己像是在牵着自己女儿的手,偶尔又像是被爸妈背在背篓里爬过农村的那一座座山。

    两个六七十岁的老头就这么守着这小丫头,闲聊起来。

    偶尔中途会有人来买盒饭,老徐便赶着去炒一份,回头再和这个卖菜的老头闲聊几句。

    卖菜的老头也乐于和老徐闲聊,或者说乐于有一个小孩儿陪在他的身边。

    人活一辈子,终究是要有一个念想的。

    有的人有本事,做出了很大的事业,那他可能一辈子就念着这个事业了。

    像是老徐这种平平常常的小老百姓,这一辈子就是念着儿女,哪怕最后死了,想着儿女还活着,心里也觉得安心。

    但是像卖菜老头这样的,没有个儿女在世,眼看着自己一年又一年的老了,最后伶仃孤苦的死了,应该是最难熬的。

    中午过去。

    老徐短暂的摆摊也到了时候,虽然和卖菜老头聊得来,不过老徐这个摊位本来就有时间限制,只能摆中午这一趟。

    他推着这三轮车,如果没有摊位停着就很麻烦。

    老徐最后还是道了一句不是,领着小外孙女推着三轮车回去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