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三国当郡守 > 014是否婚配?

014是否婚配?

    客栈中,林楚翻看着他之前的一些计划。

    还是要尽快去渤海郡,有了朝廷认可的官方身份,就算是遇到一些阻碍也没什么,杀了就是。

    不如后天就出发,给荀攸一天时间与家人告别。

    还要为林远留下十个人一起守店,顺便保护他的安全。

    他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陈留高顺。

    袭人从外面走了进来,看到林楚,垂着头行礼,轻轻问道:“老爷,夫人让奴儿为老爷测一下身形。”

    林楚一怔,也没说什么,只是起身,由着她测量。

    “袭人啊,还适应吧?”林楚问道。

    袭人应道:“老爷待奴儿极好,吃得好,穿得也好,奴儿喜欢,已经长了一些肉了。”

    “那就好。”林楚应了一声。

    袭人量了身形之后就离开了,林楚坐下,再盘算了一番手中的力量,勉强自保。

    等到了渤海郡,还是要募兵,总得多募一些兵,再就是屯田。

    这个时候,小麦是来不及种了,大麦最好是七八月种植,可以种大豆、高梁,萝卜也可以多种一些。

    收了之后可以做成咸菜,配着疙瘩汤吃,很下饭。

    他还打算做发面馒头,没有发酵粉的话,他可以自制,用老面发酵就行。

    再就是大规模种植芋头,这玩意可以当菜吃,也可以当主食,很实用。

    至于地瓜、土豆、玉米就不用想了,短时间内是没有的,不过棉花却是可以找一找。

    丝绸之路的方向一定是有的,他打算让人去找找,一直往西,借行商之名,只要带回一些种子来就好了。

    再或者,洛阳也有一些自西方来的商人,或许会带一些食物的种子。

    要知道萝卜、藕、胡椒、胡麻等物都是由那些商人带来中原的。

    当年张骞从西域归来则是带回了苜蓿草,这可是养马的最好草料之一了。

    醒来的时候,他的怀中一片温润,王紫睡得正香。

    天色还未亮,林楚起身锻炼身体,回身时林远从一侧走了过来。

    “主公,昨日我把洗衣皂分了一些给几位士家子弟,他们都觉得好用,这件事情应当能做成。”

    林远很开心,林楚笑笑:“那就交给你了,等我去了渤海郡就全力生产,很快就会送来成品的。

    对了,如果有从西部过来的商人,不管卖什么货物,记得都买一些下来,送到渤海郡,我有用。”

    “主公放心,我记下了。”林远应了一声。

    林楚点头:“还有,你挑十个人留下来,帮着石头居做事,还可以保护你。”

    说完他回屋洗澡了,此时王紫还没醒,他一个人凑合着泡了泡。

    吃了早饭后,荀攸就过来了,两人坐在院子里,说了说洛阳的情况。

    这一年,袁绍还在京中任职,不过他的地位不高,毕竟他是袁家庶子。

    司空袁逢的嫡子是袁基和袁术,袁术已经是折冲校尉了,受重视的程度自然是在袁绍之上。

    曹操则是任了济南相,听闻朝廷有意要让他出任东郡太守。

    就连王允都不在洛阳,此时的他被张让陷害,得人求情之后隐姓埋名,藏身民间,没有多少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主公,黄巾贼还在四处掠夺,目前黑山贼虽说已经招安,但并不安分,他们在冀州活动较多,主公不得不防。”

    荀攸轻轻道,接着话锋一转:“主公昨日所言的治世一事,似乎是没有把话说透,不知是否还有其他原由?”

    “公达这么问,是不是有想法了?”林楚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

    荀攸轻轻道:“昨夜攸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不知是否理解了主公的意思。”

    “那就写下来看看?”林楚笑笑。

    荀攸点头,让人取了纸笔过来。

    两人同时写在纸上,写好后同时展开。

    “税赋。”

    两人相视一笑,荀攸认真道:“主公睿智,百姓的税赋本来就重,皇上为了修复皇宫,钱财短缺,就听了赵忠等人的建议。

    只是百姓本就入不敷出,又哪里有钱支付更重的税赋?所以很多人活不下去了,主公昨日说只要百姓吃饱,就没有心思造反,真是通透。

    说起来,卫家小儿还是过于简单了,这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士族的看法,他们必然会吃大亏。”

    “过于傲慢就会失了未来,所以等我去了渤海郡,要先减税,再鼓励开荒屯田,接纳流民。

    只要是他们自行开出来的田,那就归他们所有了,我们只收一半的粮食,余下来的一半归他们私人所有。

    再就是我们提供粮种,至于税赋,就依着从前的标准,总之对上与对下还是要有所区别的,总得让百姓们活下去。”

    林楚轻轻道,荀攸认真行礼:“主公当真是仁义,攸会整理一些条文,到了渤海郡就发布,鼓励百姓屯田。”

    “现在就种大麦、荞麦、高粱、芋头、大豆,以这五样为主,萝卜也可以多种一些,易存储,还可以晒成干,做成咸菜,存放时间长。

    行军打仗时带一些,配着口粮会丰富口感,这件事情你来安排,那边有山有河,还要鼓励畜牧,多养兔子。”

    荀攸一一记了下来,外面传来蔡琰的声音:“林公子果然是有大才学的,并不只是懂诗曲,还知农事!”

    她拧着腰肢走了进来,一身白裙,垂着双袖,走路时拧着腰肢,很漂亮。

    丫鬟跟在她的身边,拎着篮子,一边走一边盯着林楚。

    林楚和荀攸同时起身,林楚微微一笑:“贵客登门,还请坐吧,袭人,上茶。”

    林远去了石头居的铺子,盯着装修的事,不可能在家中闲着,林楚就把身边的事交给袭人处理。

    蔡琰坐在一侧的凳子上,这也是从西部传过来的,叫胡床。

    坐下后,她的丫鬟从篮子里取出几样点心,还有两包茶。

    “林公子和彩衣说是要离开洛阳,那么有何去处?”蔡琰问道。

    林楚笑笑:“昭姬小姐,我要去渤海郡任郡守了,不得不离开!其实我也想在洛阳多住些日子,但心念百姓,不得不去。”

    “原来公子是郡守!不过公子是仁义之人,又有才学,这对渤海郡的百姓来说是好事。”

    蔡琰赞道,接着话锋一转:“昨日公子的那首《短歌行》相当出色,不知还有没有别的诗作?

    日后奴家也会与公子通信的,求教一些学问,若是有新的诗作,也请公子送书给奴家,好不好?”

    “昭姬小姐放心,主公素来心善,一定会与小姐书信往来的。”荀攸在一侧说道,接着起身行了一礼:“未知小姐是不是婚配?”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