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醉卧依栏微听雨 > 1999(08)随笔闲谈

1999(08)随笔闲谈

    我们都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父母的心头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心愿。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样的心愿似乎仅靠孩子个人的努力已经很难实现。

    根据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显示:“为子女准备教育费用已经排在了居民储蓄目的的首位”。然而,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当下为子女筹集一笔充足的教育经费,已经成了很多年轻父母的头等大事。

    在当代,很多父母为子女准备教育费用就已经从很早就开始了。

    比如:“现在上幼儿园每年费用过万的情况比比皆是,甚至还要进行胎教,幼前教育,之后的兴趣培养,专长培训等,都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后盾。”

    陈康和董玲经过三年的爱情考验,正式于2018年国庆节结婚了,两人也都到了已经3的年纪了。

    陈康是做生意的,由于生意才刚刚起步,陈康每个月的收入大约在6000元左右,妻子董玲是某幼儿园的一名语文教师,月薪4500元,两人加起来的月收入在10500元左右。

    两人现在县城有一套房子,市场价值大约45万元左右,向银行贷了20多万元,房贷每月要1800元,每个月的生活费用支出是2000元。由于刚结婚不久,夫妻俩现有活期存款3万元。

    虽然现在还没有孩子,但是作为老师的董玲,却深知现在孩子教育费用的紧迫性,于是便和陈康商量要每月给孩子储蓄一定的教育基金。

    可陈康却认为,现在还没有孩子,认为小孩子的教育费用不会花费很多,应该把钱投入到别的地方,让钱产生更大的效益。

    然而,对于陈康的意见,董玲显然很不同意,苦口婆心地为陈康讲了一大堆道理,最后陈康才同意从每月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存入银行,作为未来孩子的教育基金。

    第二天董玲就去银行设立了一个6年期的教育储蓄账户,每月定期存入1000元。

    夫妻俩存了半年之后,陈康认为这样做很麻烦,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

    现代人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每月跑银行会浪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于是提出撤销储蓄教育基金,应该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生意上。于是夫妻两人的意见又出现了分歧……

    为何会如此?

    对于董玲提出的孩子教育储蓄应该继续,陈康之所以会反对,是因为他对孩子的教育规划认识不足。

    对于陈康来说,将资金投入到生意上,从经商的角度来讲,这种投资方式需要的资金会远远地高于对教育基金的投资。

    但是,我们都知道做生意是有一定风险性的,市场会随着需求不断地变化,经营失误,投资失败都是不可预见的意外,如果失败,不仅会影响生活的计划,而且还会影响孩子未来的教育。

    其次,孩子需要成长,需要教育,我们不可能等到有钱了再去要孩子或者投入资金教育孩子,这样做为时已晚,而且风险性会更高。

    孩子的教育不像是买东西,一次性付清就可以,当有了要孩子的计划或者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每年支付一定的费用,而这些费用必须要有保证。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接受最好的教育,和其他孩子一样快乐地成长,但当你由于资金的缺陷而无法达成这一切的时候,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必然会有一定的影响。

    其实,没钱接受教育的情况在农村也经常会发生,由于资金的缺口,很多有潜力的孩子只能半途而废,从而错过了受教育的阶段。

    当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要如何处理呢?却是值得我们去深度的探讨。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