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皇后之死

    说实话,乾盛帝感觉这温如初有病。

    都说了,真正加害熹贵人的,是皇后啊。

    你要报仇,找她去啊,跟朕有什么关系?

    现在,真正的凶手还在逍遥法外,你来我这求死?

    就为了恶心下我?

    乾盛帝很生气。

    但面对一个死人,又无处发泄。

    显然,从乾盛帝现在差点要崩的心态来看,温如初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他之所以来乾盛帝这边自爆,本就带个两个目的。

    其一便是从皇帝口中确认真凶。

    温太医之所以入宫,是为了复仇,但也不想伤及无辜。

    而从皇帝口中,他彻底确认了害死自己心爱的女人的,便是皇后。

    其二,便是要让皇帝明白,他之所以不能人道的真正原因。

    这是温太医对熹贵人惨死,而乾盛帝当时不作为的报复。

    当然,温如初也明白,乾盛帝这样的人,是不会有任何愧疚之心的。

    但他却可以,让乾盛帝的后半生,都活在痛苦之中。

    而一旦乾盛帝处于痛苦中,他便会想起造成一切痛苦的根源。

    温如初便是要让这皇帝,以这种状态痛苦下去。

    此时,皇帝让心腹手下对温太医的尸体进行搜身,最后只找到一个藏着的香囊。

    这香囊打开后,倒是从里面取出了一小包药。

    可是,看着这小包药,乾盛帝表情阴晴不定。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解药,也有可能,是一包毒药。

    乾盛帝不敢轻易尝试。

    他一代帝王,还有大好时光没有享受,可不想现在就死。

    虽然有难言之隐,但活着总比死了好。

    至少,他还可以享受权利带来的快感。

    乾盛帝让人将对方尸体秘密扔到乱葬岗去喂野狗,并让心腹去对方所住的房间,看看能查到什么。

    然而,结果却让乾盛帝大失所望。

    这人就来这里吐露了谋害自己的真相,就自杀了,别的真没留下什么有用的信息给他。

    真当乾盛帝疑惑间,就有太监满脸焦急地前来禀告。

    后宫出大事了。

    皇后不行了!

    是的,皇后不行了。

    乾盛帝听闻这个消息,顿时脑中如遭一道惊雷。

    显然,对方并没有如同他想的那般只是对付他而已,在不知觉间,对方已经完成他的复仇。

    这种无形而又诡异的手段,让皇帝心中一片冰冷。

    当温太医来面见皇帝的时候,其实也是费太医研制了足够的断魂香,进宫去给皇后展示的时候。

    断魂香的毒,不会立即致命,而是日积月累到足够份量,然后会瞬间爆发。

    “古书”上是这么记载的,警惕的费太医也暗中进行过试验,确实是如此。

    可他不知道的是,他现在穿的衣服上,有着温太医暗中下的药。

    此药无色无味,甚至无毒。

    唯一的特点是,当与断魂香释放的气体接触后,双方之间会发生化合反应,瞬间让断魂香的气体成为剧毒。

    所以,费太医去皇后那,包括容嬷嬷在内,当费太医一脸得意地打开放着断魂香的密封盒子,给皇后展示他的成果时,他们其实已经中毒了。

    当然,他们虽中毒,但没有立刻毒发。

    因为温太医要从皇帝这里得到最终答案。

    如果皇后不是如他所想的那般,是害死熹贵人的凶手,那么,香囊里,便是对于皇后等人的解药。

    只要告知皇帝真相,皇帝这边完全能来得及给皇后他们解毒。

    之前温太医给皇帝下毒,其实也是用的这个方法。

    皇帝好养生,经常召见太医进宫,询问养生的一些建议。

    而温太医,便会利用这些机会,在那些觐见皇上太医的衣服上,洒些许研制的液态药水。

    无色无味,而且药效也是长年累月积累,才会渐渐发生作用。

    温太医很有耐心,那些太医们一次次进宫面见皇帝,他就一次次下毒。

    没有人会怀疑他,因为这药水,看起来跟普通水也没什么区别。

    而太医院中,又有着同样无色无味,弥漫在空中,用以中和太医们衣服上药性的另一种药气。

    所以,时间久了,真正中毒的,只有皇帝一人。

    温太医用他一生所学的医术,完成了他的复仇。

    如果不是情之一字,也许奇才如温太医,可能会在医道上推陈出新,晚年著书立作,被后世尊称为医圣这般级别的存在。

    但世间之事,本就复杂难料,一段不幸的姻缘,毁了太多的人。

    皇后之死,顿时轰动了整个后宫,甚至波及了整个前朝。

    丽妃本来在景阳宫听着小曲,突然就听到消息,说皇后凉了,顿时让她一脸懵圈。

    什么情况,自己宫斗对手,怎么突然就没有了?

    可随即,丽妃就知道,自己怕是麻烦了。

    谁都知道,皇后跟她是死对头,这皇后一死,第一个怀疑对象,那还不就是她吗?

    问题是,她真的什么也没做啊?!

    丽妃绝对不知道,皇后临死之前,还在想法设法,准备弄死她。

    现在,这么突然的,一个大锅就从天上砸下来,丽妃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说实话,丽妃是想除掉皇后没错。

    但她想的方式是那种“名正言顺”,至少别人不会怀疑到她这里来的方式啊。

    现在,有人“栽桩嫁祸”她,这完全就是两码事了。

    显然,丽妃确实是要背锅了。

    虽然皇帝知道,这不是丽妃所为,但他不可能看着后宫一家独大。

    皇后死了,在还没扶持起新的人选之前,皇帝会亲自出手打压丽妃。

    皇后毕竟是一国之母,事关重大,皇帝“大怒”,下令彻查到底。

    其中丽妃这边,就是被查得最为厉害的一方。

    一时间,宫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此时,景阳宫内,丽妃正在生闷气。

    狗皇帝竟然直接下令,让她不得出景阳宫。

    虽然这种命令看似很无理取闹,但在皇后之死的当头,丽妃作为头号怀疑对象,被明着打压,似乎也变得合理了。

    甚至,朝堂上很多人都猜测,这皇后,是不是丽妃给干掉的。

    哪怕是丽妃的哥哥,慕容诚,也偷偷让人传信,想知道是不是自己妹妹干的。

    慕容诚可是知道,自己妹妹胆大包天到,曾经在自己面前都说了取纳兰江山而代之的话。

    所以干掉皇后,自己那个妹妹,还真的很有可能做得出来。

    只有丽妃,有苦自知。

    “娘娘放心,清者自清,臣妾相信这事不是娘娘做的,总会查出个真相来”

    说话的是婉贵人,作为丽妃的心腹谋士,丽妃被囚禁在景阳宫期间,她自然亲自过来开解对方。

    但是,婉贵人现在,心里其实很惶恐。

    因为她受到了皇帝的暗示,让她找机会在景阳宫留下丽妃加害皇后的伪证,以此陷害丽妃。

    对此,皇帝还对婉贵人进行了一段“心理辅导”。

    比如所,这次皇后之死,朕已经查明,基本确认是丽妃加害的,只是对方手段毒辣,没有留下明显的破绽。

    又比如说,慕容家正在暗中积蓄实力,试图谋反,到时若真谋反,必然国家打乱。

    再比如说,这次事情只要办好了,朕日后便立爱妃为新的皇后。

    所以,皇帝表示,虽然弄伪证坐实丽妃加害皇后不太好,但为了国家,为了大义,特殊情况,只能特殊行事了。

    这波“心理辅导”,可以说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加以国家大义,又以皇后身份这种切实利益诱导。

    养兵千日,皇帝不惜透露那么多皇后的隐私,让婉贵人知道后,故意循着所谓“蛛丝马迹”寻到真相,再透露给丽妃,以此取得丽妃信任,还不就是为了真正意义上在丽妃那里埋下暗手。

    而如今,这颗棋子,该发挥作用了。

    没错,皇帝想借着这次机会,将皇后的死,罪名按在丽妃身上。

    这样一来,他便可以以此为契机,名正言顺地夺取军权了。

    如果说换成其他妃嫔,这时怕早就被皇帝这番掌握人心的操作给蛊惑,化为皇帝的爪牙。

    可婉贵人不一样,她清楚地知道,这个帝王,是何等的薄情和虚伪。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