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亡朝 > 第十二章 新生代

第十二章 新生代

    总不能真把农村保障体系给拆了吧。

    李贶生很多时候都只能怎么想。

    越往顺天走,越是这样想。

    中原八千万人,住在城市里的人有多少?最多八百万吧,更多的中原子民,他们仍然生活在农村,遵循着古老的传统和习俗,祈求着上天保佑一整年的气候,听从长辈话,然后教导晚辈听从长辈的话。

    就这样度过自己的一辈子。

    他们说这是盛世,因为他们终于不会时刻担忧着饿死的风险了,即使遭遇天灾,朝廷的补助也足以让他们保留自己的土地,无需卖地求生。

    这当然是盛世。

    而这盛世,建立在几乎快要把朝廷财政拖垮的农村保障体系之上。

    最初,大家看见了一些希望,愿意往前走一走,仅仅只是这样,数千万人向前走的力量便足以推动着一整个国家变得强盛无比。

    李贶生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但他听说过那个时代。那时候,王守仁尚未死去,作为天子的得力助手协助着治理国家......后来发生的那些事情在当时根本看不出踪影来。

    张居正,海瑞,戚继光,在如今身居高位的朝堂大臣们,当年也只能算是几个小儿辈,只能仰望着那些真正的大人物们治理这个国家。

    然后,前进的动力开始消退了。

    一个村子的农会会长正在向李贶生抱怨一些事情,他说,很多村子里的人已经不愿意开拓新的土地了。不少距离村子比较远的土地已经荒废了好久,在统一的粮食收购价下,种田根本赚不了钱,反正靠着农村保障体系也能活下去,很少有人乐意再去开拓土地了。

    穷,但能活得下去。

    所以他们不想回到过去,但他们也没力气进行前进了。

    李贶生在很多村子里看过,他发现,的确同之前老头子给他看过的那几份统计报告上所写的一样,农村里不缺铁器,很多农民也穿的上合适的衣服了,但他们没有更多钱去购买别的东西,农村市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到了尽头。

    一些村子向李贶生试探性的提出过想要解除统一收购粮食的想法,他们觉得,天朝的贸易那么发达,把粮食买到海外,总是能赚到钱的。总比现在这种饿不死人,但也没法让种田的人赚到钱的收购好得多。

    这话李贶生没法接,只能模模糊糊的应付过去。

    粮食的统一收购是交换,是代价,是确保中原的所有人,尤其是城市里的手工业者和大批的劳工们能够吃到廉价的粮食,才做出的决定。

    允许农村自主买卖粮食?

    以李贶生的立场,这是个怎么回答都会出错的问题。

    幸好,过往的记忆在一些老人的口中仍然被传达给了下一代们。很多村子虽然穷,但并没有提及这一点,虽然他们也不想穷,但是,他们搞清楚如果取消了统一收购我,万一出事,朝廷可就不会再管他们了。

    那他们又会如同曾经一样,祈求着风调雨顺,祈求着上天怜悯,然后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去主家借粮,借上三四斗,明年得还五六斗,一旦天灾降临,便要卖儿卖女,甚至卖出土地救活。

    那才过去了六十年,更准确的说,从农村保障体系在中原被完善到现在,其实才过去了不到四十年,很多老人仍然是残留着对旧时代的记忆的。

    暂时,也仅仅只是暂时,他们还会压制着农村的变化,包括他们的下一代,也大多都会这样做。

    只有那些年轻人,那些看到了城市里的繁荣,见过了世面的年轻人,他们才会想一些......应该想想的东西。

    当然,现在他们仍然是保守和排外的。

    在前往顺天的途中,李贶生还遇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他遭遇了一组来自科学院的人。

    带队的认识他,但他不认识带队的人。

    “李哥!”

    对方兴奋的挥手,朝李贶生走来。

    李贶生花了相当一段时间才从自己的记忆里勉强找到一些关于对方的印象。

    好像是......宫里出去的人?

    老头子一直有收养孤儿在宫中培养教育的习惯,李贶生也是这样的出身,按照老头子自己的解释,就是他这个天底下最大的王八蛋做了太多坏事,收养几个孤儿装装样子,安抚安抚他内心那颗躁动不安到随时准备冲出来让他自我了断的良心。

    李贶生五岁的时候跟着入了宫,六岁就遇上了大叛乱,后来接受教育,十六岁被赶出去到处跑,做做调查,搞搞运动,老头子说这是什么社会实践。

    从那之后李贶生就很少回宫了,但不是完全不会,二十一岁那年他回去过一次,待了半年,之后去了苏州。

    李贶生隐约记得,眼前这小子,好像就是自己二十一岁那年回宫时见到过的。

    “李哥,你回国啦!”

    “嗯。”

    “听说你去日本打仗了?”

    “嗯。”

    “话说李哥你在这里干什么?是搞调查吗?”

    “......顺路调查点东西,我要回一趟顺天。”

    有点烦,但李贶生没有说出来。

    “回顺天啊,可惜我这里还要搞实验,没法和李哥你一起回去了。”

    “不用,我一个人也能回去,现在不是几十年前,路上没强盗的......你们在做什么实验?”

    李贶生有些犹豫的想了片刻,还是按捺不住好奇心,发出了询问。

    而这一下可就让眼前这小子兴奋起来了,他拉着李贶生就往某片田里走,一边走一边说:

    “对!实验!李哥你来看看,我们搞出老师说的那种机器了,虽然不知道用法,但我们商量着,这么厉害的东西肯定用大用处...呃,我们那里有个人,汪海贵,哦,李哥你应该不认识......他说,说不定我们可以用来替代耕牛呢!我们一想好像也有道理,就拿来做实验了。”

    其实不需要这小子再说什么,巨大的噪音和体型不小的机器就已经远远的吸引住了李贶生的视线。

    而李贶生也很容易的看见了这帮人的实验是什么。

    一台巨大的机器被放置在田地的一头,正在轰隆隆的作响。不断有人往里面添置水和煤,维系机器的运作,而机器在运作中,牵扯着数根极粗的绳子,绳子拉着一个本该由数头耕牛或者耕马才能拉动的巨大犁具,从田地的这一头拉到另一头。

    李贶生看了一会儿,然后说到:

    “你们想用这东西替代耕牛?”

    “是啊,这东西不用休息,也不会生病,只需要一直添水和煤就能工作,我觉得这东西能够......”

    砰!

    伴随着一声沉闷的响动之后,李贶生耳边喋喋不休的话语也因为机器的逐渐停止运作而消失了。

    “看起来它也是会‘生病’的。”

    李贶生说到,语气里并没有太多嘲讽。

    来不及再和李贶生说什么,那家伙急匆匆的跑去查看机器了。

    此时,李贶生才终于想起来那家伙叫什么。

    徐元朴,不是孤儿出身被收养到宫里来的,是外面有人送进宫里来的。

    李贶生站在原地等了一会儿,感觉这机器大概暂时是修不好了之后,走到徐元朴的身旁,对着有些沮丧的青年说到:

    “别灰心,说不定还有别的用途,替代耕牛我感觉还是有些难度,但说不定之后还能改进呢。”

    “唉,李哥,让你看笑话了。”

    “没关系,我记得去年统计出来的耕牛缺口有四万头,大家看着都着急,能理解的。”

    开拓西南需要耕牛,开拓满洲需要耕牛,开拓西域更需要耕牛。

    中原的耕牛尚且供不应求,更何况这些域外的缺口。

    缺少耕牛不是缺少手工业品,天朝可以组织人手大规模的生产手工业品,满足全世界的需求。但对于耕牛,这畜生可得实打实的养个一两年,没法速成。

    真是......

    什么地方都有问题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