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选取功法

    通常修士筑基要经历三个步骤,分别是法力液化、灵力灌体和开辟紫府。

    在炼气修士的丹田中,法力原本以气态存在。在筑基丹问世之前,修士必须将修为提升至十三层巅峰,才能在特定的功法下开始凝结成液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筑基丹内含有一些微小的灵力凝核。当这些凝核进入丹田后,它们能够吸附周围的气态法力,并将其凝结成液体,类似于前世的人工降雨。如此一来,即使炼气九层的修士亦可实现法力的液化,无需达到炼气巅峰。

    当修士丹田内的法力开始液化时,筑基就进入了最凶险的阶段——灵力灌体,大部分自行筑基的修士都会在这个阶段陨落。

    所谓“灵力灌体”,是因为液态存储的法力远超气态,丹田内全部气态法力后,只能凝聚成一滴液体,导致丹田内成为灵气真空,与外界构成一道巨大的灵气压力差。此时,修士运用功法,令液态法力在经脉中流转,便能从四面八方汲取海量灵气纳入体内。整个过程犹如一个正反馈机制,将外界灵气吸入经脉,运转至丹田里凝结成液态,再被送入经脉,吸收更多灵气,循环往复,直至丹田充满液态法力,与外界灵气压力达到平衡。这个过程极为迅捷,仿佛天地间的灵气在瞬间涌入筑基修士的体内,因此众人将这一过程美誉为“灵力灌体”。

    而灌体过程中,人体的经脉要承受极大的灵气流量,稍有不慎经脉就会崩裂,导致修士陨落。筑基丹内有专门的成分,可以临时提高人体经脉的韧性,并能快速修补微小的裂痕,极大的提升了修士筑基成功率。

    完成灵力灌体之后,筑基便基本上算是大功告成了。接下来,修士需要在大脑内开辟紫府,以便让伴随法力同比例增长的神识有一个专门的存放之地。若无法成功开辟紫府,神识将在体内乱窜,导致修士神经失常、发疯。幸运的是,绝大部分修士都能够轻松地完成这一步骤,只有极少数曾遭受神识伤害、神魂不全的人会在这一关倒下。

    正因为筑基丹能有这么大的作用,所以一被发明,就成为修仙界最重要的丹药,没有之一。在这之后,除了极少数天才外,修士们一夜之间就不敢自行筑基了。

    筑基需要一个强健的体魄,因此,越早越好。随着年龄的增长,修士过了六十岁后,气血逐渐衰减,成功的几率也随之降低。

    大部分修士修炼到一定阶段后,就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获取筑基丹。虽然有些资质优异的修士早早修炼到炼气巅峰,本来可以尝试自行筑基的,大约有十分之一的把握成功。然而人都是怕死的,在无外部逼迫时,根本下不了决心。他们内心深处总会涌现出一线生机,心怀侥幸,或许明日便能获得筑基丹也未可知。就这样,一直拖延到六十岁,再想自行筑基时,成功几率已经变成百分之一或者更低了。所以修士们发现,周围几乎没有自行筑基成功的人,就愈加依赖筑基丹了。

    张伟把和自己相关的筑基心得牢记于心,然后打算再去挑选一门筑基功法。他一直修炼火系功法,但早就想换成一个五行属性,也就是全属性的功法了。一方面他知道化神升级到炼虚前,必须补齐五种灵根,而只有全属性的功法,才能自由地调动天地灵气。

    另一方面,它能够将吸收的原始灵气分离成金、木、水、火、土五种纯净无比的灵气。平日里他修炼火系功法时,其他四种灵气却白白浪费,实在令人惋惜。

    张伟找了半天,只找到两种五行属性的功法。一个叫“混元剑诀”,是一千年前黄枫谷一位天才金丹长老创建的。这位金丹长老是宗门后代,但五灵根的他从小就不被重视,几乎被赶出宗门。后来他自创了这套功法,功力相对其他人深厚,斗法时称得上同阶无敌,一跃成为了宗门的顶梁柱。可惜此功法进展甚为缓慢,他没能结婴就坐化了。

    另一个叫“小五行灭绝针法”,其出处已无从查考,是宗门前辈们无意中得到的。此功法可以修炼到元婴期,属于高级功法。黄枫谷内尚无人能够练至筑基之境。有些修行此功法的人在后面增加了一些心得和批注,都在抱怨修行速度非常慢,无奈放弃转换其他功法了。

    张伟有些为难,因为前世东方教主声名显赫,所以他有些抵制使用飞针作为武器。但“混元剑诀”只有金丹期功法,后面只能自创了,更不合适。想了又想,他打算去火系功法柜再找找看。

    张伟对功法的需求非常清晰,就是进展要快。他估算了一下,按照原著的情节,距离魔道入侵越国只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了。他需要快速提升自己的修为,避免沦为炮灰。对比一下,现在只要炼气九层的韩立逃到乱星海时都能够达到筑基中期,那么自己应该能用十多年时间修炼到筑基后期,甚至挑战一下结丹。

    最终还是让张伟找到了一个叫做“三阳丹火功”的特殊功法。据玉简记载,乃是天南一位元婴炼丹宗师在一场历时百年的大战期间所创。当时,那位丹师所属的势力正陷入空前的困境,急需大量的丹药以支持战事。然而,他一人之力难以满足这庞大的需求,而新收的弟子们修为尚浅,亦无法承担重任。

    为了应对这一难题,那位炼丹宗师创造了这套功法,旨在让门下火系功法的弟子们能够迅速提升修为,以满足战争的需求。一般的功法,需要综合考虑攻击、防御、速度、耐力等诸多因素,并进行权衡取舍。然而,此功法却如同一个偏科的学生,专注于修炼速度,而对其他方面则尽可能地节省。当然,由于目标是培养炼丹师,所以在丹火输出方面有着独特的考量。

    这套功法最令张伟心动的一点是——修炼时没有饱和期。大部分的功法都设置了某种冷静期,每天增长有个上限,避免法力虚浮。比如之前张伟每天最多修炼四个时辰,丹田的法力就饱和了,必须等到第二天才能继续增长。

    那位炼丹宗师压根就不关心法力是否虚浮,在功法里砍掉了这个单日增长上限设置。更过分的是,他还配套设计了几种丹药,让弟子每日服用,可以用最快的速度修炼到筑基后期。虽然这些靠药物堆出来的弟子不能斗法,但炼丹绝对合格。

    在他看来,浪费一些低级丹药,就能快速收获大量的筑基后期丹师,在战时是一笔非常好的投资。而且一旦筑基后期的弟子数量多了,总有几个运气好成功结丹,也替他分摊好多高级丹药的炼制压力。

    站在弟子们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尽管在斗法方面能力有限,法力尚不够纯熟,但至少也是一位声名显赫的筑基后期修士,无论走到何处都足以成为举足轻重的角色。至于结丹之难,实际上并不构成真正的障碍。从概率上来说,任何一种功法能够成功结丹的几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能够真正结丹的人都是有大机缘在身,可遇不可求。

    毋庸置疑,和平岁月里,各宗门皆不愿投入巨大的资源以培养炼丹师。因此,这套功法在各大门派中均有副本流传,然而实际修炼者却寥寥无几。

    张伟觉得这个功法就好像是为他量身定做的。虽然没有海量的丹药,但有混沌珠提纯灵气,他的修炼速度一直很快,而且法力比其他人都醇厚。唯一的缺陷是功法里没有什么斗法时能用上的神通法术,不过他可以采购一些精品法器来弥补战斗力差距。

    张伟把这个“三阳丹火功”收好,打算到外面复制。但觉得自己来一趟不容易,就跑到其他柜子处浏览了一番。不久,他在木系功法中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青元剑诀”。这不就是韩立的主修功法吗?

    张伟在心中整理了自己对青元剑诀的记忆。据他所知,这是一部由几万年前的“青元子”创立的剑法,共分为十三层,可以修炼至化神期。虽然眼前的玉简仅记录了前几层的内容,止于金丹初期,但张伟知道后续功法的下落,将来可以找韩立做交易换取。

    青元子后来飞升至灵界,并且修炼至大乘期。倘若张伟选择修炼此功法,他将成为青元子的徒弟。如此一来,当他飞升到灵界时,将拥有一位大乘期的师傅作为靠山,无疑是一个有远见的选择。

    到底是选择修炼速度快的“三阳丹火功”,还是选择有大乘靠山的“青元剑诀”?张伟陷入了纠结。最后还是前世的名言点醒了他——小学生才做选择,成年人只会说:“我全都要。”

    张伟决定今天只刻录“三阳丹火功”,等日后韩立筑基后再找他交易全本的“青元剑诀”。他现在的主要目标是尽快结丹,之后再更换主修功法也来得及。

    张伟回到大厅,发现这里仍然排着长队,但之前的小姑娘早已不见了。

    轮到张伟时,工作人员看了张伟的身份令牌以及要复制的功法,对张伟说:“按照宗门规定,每个新入门弟子有一次免费的选择功法机会,这次不收费。”然后收回原版的玉简,找了个空白玉简复制给他。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