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修神记 > 第63章 就任棋待诏

第63章 就任棋待诏

    正月初八,贾玺一大早就起了床,盥洗后稍微吃了些东西,穿好官服就坐上马车,趁着晨光前往大明宫翰林院就职。

    贾玺所在的宅邸在东城,距离皇宫有九里地远,行了两刻钟才赶到宫门口,让李存庆驾车回去,就进了大明宫前往翰林院。

    翰林院顾名思义就是一处大院落,其中又分成几个小院落。贾玺在值班房处出示了自己的名帖,便在侍卫带领下前往独属于棋待诏的待诏处。

    来到院门前,就见门头匾额上御笔写着待诏处,进入院落,则是左右各有两间厢房,北面三间没有隔开的正房。

    进入大堂,北面一处桌椅,下方两侧各有三个座椅,东西两间房中还有坐榻、对弈的桌椅。

    里面正坐着四五个身着官服官帽的人热闹地议论着,见贾玺进来,就有一个头发灰白的老者看过来,问道:“哪里来的?”

    见其他人也都扭头看来,贾玺拱手:“新任棋待诏贾玺,见过众位大人。”

    “贾玺?你就是贾玺啊?”

    “没想到你这么年轻啊。”

    贾玺话一出口,几人就纷纷出声。

    那头发灰白的老者走上来道:“刚刚我还跟几位大人谈论你,没想这就来了。鄙人施襄夏。”

    贾玺早就听说了他的大名,笑道:“原来是施大人,早已听闻你的大名,以后还请多多赐教。”

    “好说好说。”

    另外四人也走上来跟贾玺见过,笑道:“不知道贾待诏有没有听说过施襄夏的大名,他跟范西屏是咱们大顺国并列的首席棋待诏,人称棋圣,日后可要好好跟他探讨棋艺……”

    贾玺满口答应着。

    “不敢当,从没有过像我这样的待诏,在待诏处当了十来年的杂役。”施襄夏自嘲道。

    虽然听出这里面另有故事,贾玺却没有追问,几人说说笑笑在座椅上落座,官差奉上茶来。

    几人谈笑一番,施襄夏向贾玺介绍道:“咱们棋待诏每日要做三件事。一是听候宫里的贵人随时召唤陪弈。

    “二是教授宫里的皇子公主、太监宫女棋艺。三是搜集民间棋谱,整理看管收藏于院内的棋谱。其他时间就待在院内,不要在宫内乱走。”

    施襄夏介绍了一番,看贾玺都听明白了,又带他到左右两侧房舍中,给他讲整理看管棋谱等事,在几个书架间看了一圈,就过了半个时辰的功夫。

    “你现在刚来这里,还不知陛下什么时候召你陪弈,暂且先在此处整理过去的棋谱吧。”

    贾玺刚要答应下来,就有太监来传旨,说是要召贾玺前往陪弈,贾玺便整理了衣冠,随内监来到重华宫见驾。

    今日的弘业帝比前几日气色好了许多,他盘坐在卧榻上,手中拿着棋谱,正捻须琢磨,见贾玺进来,就道:“爱卿过来,朕又新学了几个定式,跟朕下一盘。”

    贾玺行礼来到他身侧,弘业帝令太监又拿了一个绣墩来让他坐了。

    两人猜先后便开始落子,“爱卿这个年过的如何?”

    “在神京过年,自是与别处不同。”

    “嗯。的确不同,这里比南方冷一些。”弘业帝笑道,“前日李太傅进宫来,谈起了商朝甲骨文的事,说你发现了商朝遗迹,不知可是真的?”

    “不敢欺瞒圣人,此事确凿无疑。因为臣懂得一些占卜推算之法,故此得知。”贾玺认真地回答。

    弘业帝举棋沉吟:“若是真的,那里面都是古物,应当保存起来。”

    “微臣也是这个想法,所以先给李太傅看了看,再禀报给圣人。里面多是青铜器物,另有龟壳。青铜器物倒无所谓,龟壳须得好好保存。”

    “稍后你将地址写了,朕令当地官员保护起来,派人前往探查。”弘业帝落子道。

    “臣遵旨。”

    弘业帝脸现愉悦之色,“商朝历来只在古书传说之中,从未见在现实中见过遗存的古物,如今若真能有古物挖出,也是一件可以载入史册的大事,证明史书记载并非虚言。

    “爱卿你又立功了。不知能不能占卜出夏朝遗迹和三皇五帝的坟茔?”

    贾玺听了忙道:“臣哪里有那么神,时代太过久远。”

    “也是。那明日你将你家中的甲骨文带进宫来,让朕也开开眼界。”

    贾玺又应下。心想,要不要把恐龙挖出来,也让他们开开眼?

    “李太傅说,你从甲骨文中证明了历史上的一些俗体字都来自于商朝,此事可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陛下不信,臣可以将甲骨取来,让陛下观看。”

    “朕相信你所言。”

    “臣之所以提到甲骨文中的俗体字,是想证明历史上的俗体字并不是胡编乱造,许多都有其历史根据,是可以推行开来的。”贾玺清亮的声音传出,听的弘业帝暗暗点头。

    弘业帝放下棋子,端起茶杯边喝边道:“李太傅也将你的意思跟朕说了,若是要推行俗体字并不是不行,只是不能妨害了雅文正体。”

    “自然不会有妨害,只要没人摧毁这些文字,又岂会有妨害。历史上的魏晋隋唐,就有许多俗体字流传。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其中有将近一半都是俗体字。流传至今,也没人说他写的不对。可见俗体字在历史上流传已久,早就为朝廷所认可。”

    “也是,现今的书法家都还在描摹他的字帖。”弘业帝沉吟道。

    “陛下既不想丢掉现今的雅文正体,完全可以两者同时使用。”

    “爱卿所言甚是。那就照你说的,先推出雅俗两种文体的对照册子。”

    两人说罢,下了一会儿棋,喝了杯水,弘业帝又开口:“除夕那日朕与你说了云瑶公主的事,你可还记得?”

    贾玺心头一突,生怕他下一句话就要给自己赐婚,现在娶个公主回去,可不是好事,忙应声:“陛下吩咐的,臣自然记得。”

    “好。等到了中午,朕就安排你去她宫里,到时你要好好表现,别让她看扁了你。”

    “臣明白。”口内应着,心里却想:绝不能让公主看上自己。

    弘业帝捋了捋胡须,沉吟道:“那日不但朕想给你说亲,皇帝也动了给你说媒的意思,还写好了圣旨,幸好被朕及时发现,拦住了他,才没让圣旨传下去,不然这旨意一下,你跟公主的婚事就不好说了。”

    “圣上要跟我说哪家的亲事?”

    “前科探花林如海之女。”

    弘业帝无所谓地说完,贾玺却愣了一下,心想,早知如此,当日就该去紫宸殿见见皇帝,说不定当日就能领着圣旨回家,现在是晚了一步。

    “微臣知道林如海,她的孤女现在荣国府住着,年纪比我小几岁。”

    弘业帝忽然抬起头,盯着贾玺道:“爱卿莫不是看上了林家女。”

    “微臣跟她虽有亲戚,却并未见过她,如何就说看上了。”

    弘业帝放心地点点头,“林家确实不错,但朕认为,你还是更适合公主。”

    弘业帝的话都说的这么明白了,贾玺如何还不懂他的意思。他这是准备把他绑在皇家的战车上。

    现在承平帝被他压制着,圣旨传不出去,林如海远在扬州,自己又够不着他,想娶到黛玉可不容易。

    因为林如海没死,她的婚事还是由林如海决定。暂时只能先保住林如海不死,再寻机会让他将黛玉嫁出来。

    让皇帝赐婚确实是个好法子,只是如今的皇帝一点儿权力都没有。如今弘业帝又让他娶公主。两头都不好整。

    两人谈几句话,又下一会儿棋,直到这盘棋终了,贾玺又道:“陛下,臣还有一事,不知该不该禀报。”

    “哦,你既然这么说,那就应当说。”

    贾玺站起身,拱手道:“昨日臣推算得知,往后两三个月会有瘟疫出现。”

    “此话当真?”弘业帝闻言顿时瞪大眼睛,身体前倾,“你有多大把握?”

    “十分之八九。”

    弘业帝瞪大眼睛盯着贾玺看了一会儿,坐正了身体,轻轻叹了口气,“每次瘟疫都要劳民伤财,十几年没有过了,今年又要来了吗?”

    “天灾人祸,总是难以避免。陛下也不用伤感。”

    “朕不是伤感,此事处理不好,有亡国之危啊。”弘业帝说着,满脸愁容的由戴权扶着,穿上鞋子,下了卧榻,向外间的大厅走去。

    贾玺也跟着他出来。

    “朕小时候就经过一次,即便是京师之地,死的人也是掩埋的地方都没有。那时不说百姓,连朕的兄弟都死了几个,若不是朕命大,还活不到今日。”

    说着,来到大厅中软榻上落座,他忽然转头过来,满脸希翼问道:“爱卿,你既如此提出来,是不是有了应对之策。”

    贾玺也不敢满口应承,而是说:“此事还不好判断是什么瘟疫,若说应对之策,更是没有。”

    弘业帝眉头微蹙,脸上闪过失望之色。

    “虽然不知具体是什么瘟疫,却可以提前预防。”

    “哦,爱卿说说看。”

    “一般的预防之法,很多医生都懂,臣就不多赘述了,只说一些新方法……”

    贾玺随便说了几句从前世学到的防疫之法,最后道:“现今京城中有一个药铺的药方子,正好能预防不少瘟疫,若是让百姓预备一些,到时也能起到一定效果。”

    “还有这等药,朕怎么没听说过。”弘业帝疑惑道。

    “这个药铺是今年新开的,名为济世堂,还有济仁堂,同仁堂等几家,都是同一个东家,他家铺子里有莲花清瘟粉药方,专门针对瘟疫。虽说不像它名字上讲的能清除所有瘟疫,却有一定效果。”

    弘业帝捻须沉吟,思忖半晌后道:“既然爱卿如此看好此药,那就依你所言,在民间推行此药,望能将瘟疫消灭于无形。

    “既要推广,就需大量药材,只怕他家拿不出那许多,此事既由你提出,朕就命你负责联系药铺、采集药材。

    “朕派你做钦差,专办此事。”

    贾玺等的就是这句话,马上应声:“臣领旨。”

    弘业帝满意地点头:“有你这个能掐会算的修士在,帮朕省了不少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