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修神记 > 第102章 元春你的命还是好

第102章 元春你的命还是好

    且说一个时辰前,荣庆堂中,贾母、王夫人、贾政等正坐在座椅上,贾宝玉则坐在贾母面前的绣墩上。

    贾母摸了摸贾宝玉的头,宠溺地道:“宝玉在外读书这一年长大了不少,这才待家里几天又要走了。怪可怜的。政儿,你看能不能让宝玉待在家里读书。”

    贾政听见问话,转眸看了眼宝玉,捻须摇头:“宝玉在外这一年懂事了,这都是在外读书的功劳。他的性子比之前好了些,若是今年再同前几年一样,只怕他会反弹回来。

    “今年正是大考之年,春闱就在眼前,多少再忍耐些时日吧,还是等他考取来了秀才,再让他回来住。”

    看贾政如此反对,贾母脸色沉了下来,还想再劝说贾政,没想宝玉忽然开口道:

    “老祖宗,老爷说的不错。我正当发奋的时候,岂能总待在家里厮混,自当回道观去好好读书,争取在春闱上大展文才。以前是我不懂事,今后再不会如先前那般了。”

    见宝玉忽然说出一番如此的话,贾母很是诧异,登时就愣了下,然后摸了摸宝玉的额头道:“你的性情还真是跟之前大不相同了,是不是生病了。”

    宝玉本人并不傻,家中如今的情形,他也知道该如何哄贾母贾政等人,即便他不喜欢读书也要装出喜欢读书的样子,笑道:“老祖宗怎能如此想?我并没生病。确实是我认识到该好好读书的。”

    贾母仍是不敢相信地看着宝玉,最后大笑道:“好好好,我的宝玉总算是懂事了,我就知道我的宝玉不是凡人,将来也必是如同驸马爷一般的人物。只可惜咱家倒了霉运,不然也能给你谋一个宫里修道的名额。”

    “不用老祖宗麻烦。”宝玉道。

    贾政和王夫人看宝玉如此懂事,心里也很是欣慰。

    这边正说着,就从里间摇摇地走来了穿着白色狐裘的林黛玉。她来到贾母身侧向贾母三人行了礼。

    宝玉见到她,心里又难免有所悸动,轻声唤了句:“林妹妹……”

    林黛玉听到声音转眸瞥了他一眼,回应道:“二哥哥这次出去读书,定能有大出息了,我在这里先祝二哥哥顺心如意。”

    “我看妹妹的才学倒是比我还高,若是出去参加春闱,说不得还能成为魁首。可比我这死读书的呆子好太多了。”宝玉笑道,话里话外还有跪舔林黛玉的意思。

    林黛玉却不大领情,淡淡地道:“不敢当。你们是须眉男儿,自然比我这等小女儿厉害。我们只是在闺阁有些儿戏而已,可不敢到春闱上献丑去。”

    “妹妹太自谦了。”宝玉笑道,“你若是到春闱都只是献丑,那我也好不了哪里去,我可是知道你颇有诗才的。”

    林黛玉微微摇头,“什么诗才,不过是闲来无事的儿戏之作,二哥哥不要这么说,免得外面人听了笑话。”

    她说罢,就有丫鬟奉上茶来,她拿起茶杯喝茶,不再理会宝玉的搭讪。

    宝玉见林黛玉对他说话很是淡漠,又想到去年她拒绝跟他定婚的事,心里就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般,很是难受,勉强笑着答应了。

    一想到林妹妹终究是要嫁人的,但嫁的人并不是他,他心里就更加百爪挠心,既是心痛又是酸涩,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他默默垂眸,就想要马上离了家里,不再看到林黛玉对他这冷漠的模样。

    座椅上的王夫人看出黛玉对宝玉的冷淡态度,心里也觉着不舒服,于是向宝玉道:“以后都是要考功名做官的人了,出门了后可不要乱说话,你当好话说出去,别人听起来却未必当好话,你自己不尊重,也别怪别人不尊重你。”

    王夫人话一出口,林黛玉就知道这是指桑骂槐说她呢,只是说的并不高明。没想到她这个二舅母是个如此小肚鸡肠的人。林黛玉只是轻轻抿着茶,默默无言。

    贾母看的明白,暗暗叹了口气。

    宝玉也有些心灰意冷,点头应着:“夫人的话宝玉记着了。老祖宗、老爷夫人,时间已经不早,我该起身了。”

    贾宝玉说着就起身。

    贾母仍是依依不舍的,想让他再逗留一会儿,却被贾政催着他离开。

    宝玉一时出了门,就见又有薛姨妈和薛宝钗来送他。

    见到穿着红色锦裘、鲜艳妩媚的薛宝钗,宝玉也想上去亲近亲近,只是刚走上去,就明显感受到宝钗对他并不亲切,面色颇为冷淡疏远,只得随便说了两句好话,悻悻而退。

    众人将他送到了二门外,他才乘上了轿子出门。刚出了门,就乘上早已准备好的马车。马车里,不知何时已经有一个年轻俊俏的小生等着。

    原来这小生名为香怜,是个姿色出众的少年,是宝玉在清虚观里读书时见到的,他向贾政要了来,陪他读书。两人相见恨晚,时常耳鬓厮磨,在道观中厮混。

    当下见宝玉进来,香怜就搂住宝玉的腰,两人说些亲密的话。宝玉见他如此浓情蜜意,刚刚在林黛玉、薛宝钗面前的郁闷一扫而空,与他缠绵起来。

    马车离了宁荣街,就又有一辆五彩缤纷的马车停在荣府大门前。守门的小厮上前来询问,原来是他们的大小姐元春回来了。

    他们当即令人进去通报,又准备了轿子,接着元春从角门进去。

    轿子来到二门处时,刚刚进屋去的贾母等人就得了消息,出门来看。见果真是元春,就忙将她引进了屋里。

    元春含泪向贾母贾政三人行了礼,就被安排了个绣墩坐着。看她如此情形,也没得到宫里的好消息,三人就知道元春今天回来并不是好事,于是贾母就问她为何归家来。

    元春将皇后放她回家的事跟三人说了,三人听罢面色沉重地垂眸不语。

    “唉……”贾母叹了口气,“你现今回来也好。若认真论起来,你去年就该回来了。咱家牵连进了谋逆大案里,皇后还能将你留在宫里一年,这已是无上的恩宠了。至于让你做个妃嫔,那是没可能了。如今放你出来,你也好尽快寻个婆家。”

    “是我辜负了祖母和父母亲的期望,我若能早日有出息,也不会让家里落到如今结果。”贾元春眼中含泪,自责道。

    坐在他身侧的王夫人安慰了她几句,让她放宽心,并道:“老太太说的很对,如今放你回来,正好给你寻个好婆家。”

    元春却道:“我已过了二十,咱家又是这么个情况,要寻婆家也不好寻。索性就这样吧,就让我在家侍奉老祖宗和父母亲。”

    “不要这么说。”贾母道,“咱家纵是败落了,也还是诗书礼仪之家,不知比那些穷酸高了多少,仍然不是小门小户能配得上的。还有你这模样,给你寻个好人家也容易。”

    几人正说着,外面就进来林之孝家的,她急急忙忙进来,笑道:“老太太、老爷太太,公主府里的女官来了,说是公主有话吩咐。”

    贾母几人闻言都是一愣。荣府跟公主府还没有过什么交集,她们实在想不出来公主有什么话要吩咐。但是既然公主已经派人来了,他们也不能置之不理。当下贾母带着贾政几人一同前往花厅。

    来到花厅,果见一个穿着蓝色衣衫,鹅蛋脸面,身材修长的女子,正是云瑶公主的女官翠云。

    众人都见过,让翠云上座,贾母笑问:“不知女使前来有什么吩咐?”

    翠云朗声道:“公主入住大观园,因见园中多有空置的房舍,怕房舍长时间空置以致荒废,故此打算在元宵佳节举办元宵诗会,邀请京中名门闺秀前往对月吟诗,选优胜者赐居园中房舍,可于闲暇之时来此居住叙谈。

    “荣府曾是国公府邸,府中小姐也多是名门千金,公主特命我来邀请府中小姐赴会,不知府中小姐元宵之日可否方便前往?”

    贾母四人听了先是一惊,而后大喜,贾母笑道:“既是公主邀请,臣等岂敢不往,请使者回复公主,我府中小姐都会赴会。”

    “嗯。不知将要赴会的都有哪些小姐?我来此之前,公主让我准备了一份名单,你看看这上面要赴会的都是哪些人。”

    翠云说着取出纸张给贾母,贾母展开看时,见上面写道:“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

    贾母看了笑道:“这上面的都是我府里的,请回复公主,她们当日都会赴会。”

    “可还有补充?”翠云问。

    贾母看向贾政和王夫人,两人都摇摇头。贾母正要答复,忽然想到尤氏一家,想到她家怪可怜的,便道:“还有一门亲戚现在我家……”

    贾母将尤二姐尤三姐说了,翠云加上了她两人的名字。

    记清了要赴会的人,翠云便告辞离去。

    贾母等人将翠云送到门口,才返回荣庆堂。几人笑意盈盈地落座,贾母向元春道:“元春你的命还是好,刚一回家就有公主要举办元宵诗会。你若能在诗会上大放光彩,就能被公主在园内赐居,日常与公主往来。”

    元春却没有贾母这么高兴,说道:“我诗才平平,只怕未必能被公主看得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