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吾乃秦涧泉 > 第21章公审

第21章公审

    “秦公子之才实属罕见,我敬佩已久,秦公子数次相助也是一种机缘!不知秦公子可否折节下交!”

    酒过三巡,冷知府借着酒劲试探的说道。

    “冷兄过奖!冷兄乃是进士出身,我不过一个小小的举人,是我高攀了!”秦涧泉笑着说道。

    “况且冷兄为官清正廉明,勤政爱民,从不枉捕枉杀,宁愿前途受阻也不愿冤枉好人,如此品格值得秦某钦佩!”

    “好!老弟快人快语!为兄就托大了!”冷知府大笑着说道。

    “恭喜!恭喜知府大人!”程捕头见机行事,立刻举杯相庆。

    “还望老弟在丰州多留几日,为兄好一尽地主之谊!”冷知府笑吟吟的说道。

    “冷兄一片厚爱,小弟心领!只不过小弟三日后就得启程回京了,来年春闱还得参加。所以,小弟只好辜负冷兄美意了。”秦涧泉道。

    “也好!以老弟之才!文武兼备,想来来年春闱定能听到你高中的消息!来,我就着这杯酒预祝你来年高中!”冷知府闻言,也不纠结,豁达的说道。

    “好!多谢冷兄吉言!”秦涧泉说着也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冷兄,我还有一事想要拜托!”秦涧泉说道。

    “老弟尽管道来!”冷知府说道。

    “那日梁文梁武想要抢夺我心爱之人,我自是怒不可遏。此二人如此嚣张,无非是仗着刘志祁的威势,而刘志祁为何能当上扬州漕运总督,我想冷兄也知道。我与他相识已久,我将此事告知刘伯父,他回信让我不必顾念他的面子,公事公办。本朝律令强抢民女,可判立斩!即便初犯未遂,也会判杖刑一百,流放三千里。不过我不觉得他们是初犯,希望冷兄将此二人以前所做之恶事,尽数挖掘而出,然后公审,以醒世人!以张朝廷律法之严明!”秦涧泉正色道。

    “好!梁家此二子,为兄早已有念头想要收拾,已握有不少证据!可惜此前梁家梁氏使银钱平息了受害人家,正所谓,民不告,官不究!民间对此二子虽怨议颇多,但为兄对此亦是无可奈何!正好借此机会清除丰州一害。明日为兄就公审梁家等人,以儆效尤!”冷知府拍案而起,高兴的说道。

    “好!小弟敬冷兄一杯!”秦涧泉举杯道。

    “程捕头!辛苦你跑一趟!去梁家将梁氏和那一众家丁缉拿归案!若是梁家家主胆敢阻拦,一并抓来!”

    “是!大人!”

    “赵捕头,你去通知那些受梁家欺压的苦主!此次本官会在府衙公审梁家等人,顺便通告州府百姓前来见证。”

    “是!大人!”

    第二日,秦涧泉一行人齐聚府衙,随之而来的,还有很多百姓,亦有受梁家二人所害的苦主。

    “来了!来了!”“就是这两个畜生啊!畜生!”

    “呜!看到这些个畜生,就想起我那已经痴傻的女儿!都是他们害的!都是他们害的呀!”

    “青天大老爷开眼了!总算把这些个畜生抓起来了!”

    随着梁文梁武梁氏以及一众家丁被衙役带到台下,冷知府坐上案台,周围的百姓轰然议论起来。

    梁家家主梁成也到场了,看了看秦涧泉等人,此时他面色复杂,昨日下午他已经收到了刘志祁的书信,内心苦笑不已。那些苦主更是一脸仇恨的看着他,梁成看了看他们的眼神,此时脸上显得很不自在。

    “啪!肃静!”惊堂木一拍,周围顿时安静了下来,百姓等着冷知府询问。

    “本府宣布,公审开始!”

    “威武!”三班衙役齐声大喝。

    “梁文,梁武,本府问你们,是否承认,前日欲使家丁强抢三位民女?”

    “大人,这,我们不是没抢成嘛!我们的人都被他们打了啊!我们也被他们打断了腿!大人可得给我们做主啊!”梁文梁武此时意识到不对,但是依旧试图蒙混过关。

    “哼!这么说,确有其事对吧?”

    “大人呐!你可不能冤枉好人啊!是他们打伤了我儿啊!你为何不抓他们?”梁氏此时仍旧愚不可及的想要胡搅蛮缠。

    “是啊,大人!我等当日被那几人都打落水中!”家丁也趁机起哄道。

    “来人!掌嘴!本府询问人犯期间,他人不得插话!”冷知府冷声说道。

    “是!大人!”

    “哎哟!大人!我错了!”

    “不敢了,不敢了!”

    梁氏及一众家丁被掌嘴之后,便不敢再言。

    “本府再来问你们二人,此前是否多次强抢民女,这些苦主现在可都已经在场!”

    “这,我们,这.....我们.....”梁文梁武看着那些苦主仇恨的眼神,吓的说不出话来。

    “大人,就是这两个畜生!我女儿投河自尽,就是被他们两人毁了清白啊!大人!若不是梁氏派人以我家人性命相要挟,危言恫吓,否则我怎么可能只因为十两银子就不顾女儿清白,而不告官啊!我的女儿啊!我对不起你!”一白头老翁站出来哭诉道。

    “大人!我可怜的女儿至今痴傻,也是被这二人毁了清白啊!他们都是畜生啊,也是梁氏派人威吓我等,我等才不敢上告啊!大人!”一位老妇人也跪下哭诉道。

    “大人!我可怜的妹妹被他们扔了十两银子,就强抢进梁家为妾,我家妹子早已许了人家如何能做梁家之妾啊,我拿着他们给的银子,找上门去,却被他们打个半死!梁氏以我父母的性命为要挟,我亦不敢上告啊!大人!”一位大汉哭诉道。

    “大人.....”有了前面三位苦主的申诉,其他人纷纷跪下哭诉起来。

    众多苦主的哭诉,瞬间引得民怨沸腾,周遭百姓听之,恨得牙痒痒,纷纷喝骂:“畜生!打死他们!”“真是畜生啊!打死他们!”

    更有甚者,拿起石头,鞋子,扔向台下梁家众人。梁家众人看着周遭百姓如此愤怒,怎么可能没意识到到自己等人已经人神共愤,此刻吓的魂不附体。

    梁成此时,更是脸色胀红,恨不得把脸蒙起来,羞于见人,此前他以为梁氏仅仅是家中为儿子娶回的几名妾室,没想到梁氏竟然背着自己做下了这么多孽障,看了看周遭百姓的反应,他绝望的闭上了双眼。

    “好了!肃静!”冷知府待百姓发泄完毕,重拍惊堂木,大声喝道。

    “看来,事情已经很清楚了!本官宣判如下:梁文、梁武多次强抢民女,毁人清白,致使多名女子因其而死,更有女子因他二人而痴傻,余生堪忧!更使民怨沸腾,此二人罪大恶极!判立斩不赦!梁氏为梁文、梁武之母,知其罪,不思举告,反而多次助纣为虐,危言恫吓苦主,纵其子奸顽之志,为恶乡里,此亦罪大恶极!判立斩不赦!梁家众家丁,有参与强抢民女者,立斩不赦;其罪较轻者,杖一百,流放三千里。梁家家主梁成,教子无方,纵容梁氏为恶,然念及此前梁家为州府兴修水利出资出力,于丰州有功,功过相抵,不咎其罪,但梁家在三日之内必须补偿苦主此前十倍银两!梁家可有不服?”冷知府宣判道。

    “梁家认罪!并无不服!多谢大人网开一面!”梁成绝望的闭上双眼,跪下叩首道。按律梁成也逃不了一个杖刑流放。

    “好!你认罚即可!来人!行刑!”

    “是!大人!”

    “不!不!你不能杀我!我不想死!我不想死啊!”梁文被刀斧手拉上刑台,绝望的喊叫着。

    “爹!救我!我错了,我知道错了!爹!救救我!”梁武看着梁成大喊,此刻他幡然悔悟,然而已经为时已晚。

    “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啊!”这一众家丁,此刻更是只能绝望的喊叫。

    刀斧手,手起刀落,干净利落的斩下这些人的头颅。周围的百姓,轰然叫好:“好!杀的好!”

    “本府宣布,公审结束!本府在此告诫州府豪门权贵,凡是违反朝廷律法者,自行前来府衙认罪,或可从轻发落!若有人心存侥幸,刑台上之人便是下场”

    “好!好啊!”“冷大人真是包公转世啊!”

    “青天大老爷!”“多谢大人,为我等做主!”“多谢大人!呜呜!”

    众苦主闻言,不由得泪流满面,感激涕零。

    看着梁家三人人头落地,梁成不由脸色苍白,白发人送黑发人,人世间的悲剧莫过于此。梁成此刻内心涌起一股悔恨,不由得想起以前,若是自己能够对他们严加管教,是不是就能够避免他们走上这条路呢?

    好在梁家还有个儿子,此时正在苏州求学,这两个不成器的东西死了就死了吧,也只能如此自我安慰了。

    “梁家主是否对我心中有所怨恨?”秦涧泉待众人散去,走到失魂落魄的梁家家主面前问道。

    “那我应该感谢你对我网开一面?”梁成此时看着秦涧泉,心中说不恨,怎么可能,张了张嘴,有些嘶哑的说道。

    “对!你的确应该感谢我!你知道你那两个蠢儿子在江中建房子的事情吗?”秦涧泉问道。

    “不知!我只知道他们经常去江上游玩!”梁成不明就里的说道。

    “呵呵!你知不知道这州府有多少权贵?你知不知道连他们都不敢在这江中建房子?唯独你梁家的两个蠢货偏偏要去建什么房子!江河湖海,名山大川,说是帝王家的倒还可以,但你梁家有这个资格吗?”秦涧泉微笑着说道。

    秦涧泉说着很轻巧,梁成却听的一身寒颤,任何事情一旦涉及帝王家,便再也没有缓转的余地。他突然意识到刘志祁为何不选择帮自己,原来是自己的两个儿子竟然做了如此愚蠢之事,可笑此前自己对他颇有怨恨。

    “想明白了吗?”秦涧泉说道。

    “明白了!”梁成声音愈发嘶哑道。

    此时他心中对秦涧泉,已再无怨恨,只怨自己生了两个蠢货。

    “知道为什么我要点醒你吗?”秦涧泉再次问道。

    “不知!”

    “呵呵!因为我知道你算是梁家,少有的聪明人!少有的有那么点远见的人!从你作为一个商人能够为州府兴修水利出资出力来看,值得我网开一面!”

    “如若我不点醒你!你势必会走上一条错路!我和刘志祁也算忘年之交!你和他多少有几分香火情!当年要不是你资助他,他也没办法顺利赶赴京城,进而高中进士!这其中因果!你好好想想吧!”秦涧泉说罢,便转身离去。

    梁成看着这满地狼藉,看了看秦涧泉离去的身影,回想着今日所发生的一切,此刻内心五味杂陈,随后踉跄两步,陡然晕了过去。梁成身边到底还是有两个忠心的仆人,连忙将他送回梁家。此后梁家彻底低调行事,搬迁祖业,家中子弟严加管教,后多出俊彦,倒也算因祸得福。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