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

    三妹慢慢的适应着学校里的一切。

    班主任吕老师柔和与坚韧的品质深深的吸引着她,使她自然而然的受着老师的影响,学习着老师同样的品质。各科老师更加生动的教学方式使本就聪明的她学习起来更加的得心应手,特别是数学老师那清晰简单的解题思路,使她的数学更加的豁然开朗,对于数学,似乎又深入了一层理解。不像原来学校里的老师,有时遇到不会的数学题,还要请教三妹。

    其实这也不足为奇,好的老师都调到了县城里,村子里的老师几乎都是刚刚入职的毕业生,毫无经验可言,他们的“玩心”似乎比学生更大,比如学校规定不许染发,可就有那么一两个老师头上却漂着几缕金黄,这让处在叛逆期的学生大呼不公平。

    同样稚嫩的脸庞与近乎儿戏的管理同学的方式,使学生们早就看不顺眼,怀恨在心了。于是在某一个放学的傍晚,几个身高马大的刺头学生,截往了正在回家的老师,并出手狠狠的教训了老师一顿。老师挨了学生的打,却无处申冤,这样君不君,臣不臣的,打消了老师们的积极性,使老师对学生更加的置之不理,于是形成了一鼓懒散野蛮的学习氛围。

    不过,这样的学校并不是一无是处,它离家近,三妹放学之后,便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照理家务。

    新的学校使每天上学的路途远了二十分钟,这样早中晚四趟的往返于学校,一天里就比原来多花八十分钟在路上。

    不光这样,新的学校学习紧张,每天还要多加一节四十分钟的晚自习,这样自己每天上学就要比原来多花两个小时,家里的活险些顾不上了。每天看着老妈又忙里又忙外,三妹心里很不是个滋味。

    所以她每天放学铃一响,便匆匆的往家赶,好在天未黑透之前,打上一筐猪草,回来再写作业。

    青春期的孩子在长个,正是爱睡觉的年纪。可三妹还要尽量早起一会,在家吃早餐,已省下早饭的钱。

    由于路途远再加上没完没了的家务活,又使她几乎每天都是踩着上课铃的点来到学校,然后脚步急促的蹬着楼梯回到教室。

    这样来无影去无踪,神龙见首不见尾,使本性就冷淡的她和同学们并不熟络。

    她也似乎只认识那个上学第一天就让自己挂了彩的刘以恒‘而那个伤口居然在两眉中心留下了一个椭圆形的靛蓝色疤痕,或许因为这个以恒总是过意不去,虽然两人并没有说过几句话,但是以恒总是在三妹需要帮助的时候适时的给予帮助。

    比如在数学课上,老师归定用2B软芯铅笔画图,三妹从不知铅笔还能分出个软硬,以恒总是在这时候,不用三妹寻求帮助,便默默的把铅笔放到三妹的数学书上;比如语文课上的作文课,老师归定同学们带课外书,并把类似的作文拿来朗读,三妹却从来没有买过课外书,以恒又会在这时候,早就多带了一本作文书,偷偷的放到三妹的书桌里;英语课上,那听力的英语磁带,更得需要一个随身听,而三妹什么都没有,而以恒竟连随身听都能多出一个。。。。。。

    起初三妹对于以恒放过来的铅笔之类很不好意思,扭捏的不敢拿,非得要互相推脱几次,三妹才敢接受。

    可是随着这样的帮助越来越多,两人之间似乎多了一种不言而喻的默契,以恒给,三妹便拿,两人从不多言,以免同学们传闲话。

    在以恒看来,借给三妹一支铅笔,一本作文书,一个随身听都没有什么,反正又用不坏。况且他天性就带着一种悲天悯人的善良,看到某人因为“钱”而受制约,本身就会获得他的同情,但是在三妹看来,这是雪中送炭的关怀,这不仅是给她提供了必需要用的物质,而且极大程度的保护了她的自尊心,使她不至于显得那么寒酸。

    除了刘以恒之外,还有另一个和她有着机学嗜好喜欢迟到的周同学,于是在三妹费力迈楼梯的时候,也几乎每天都遇见那个同样奋力爬楼梯的周标,周标总是在快到三楼教室的时候,超过自己,然后适时的喊了报告,在老师很不满意的点头示意周标进教室的时候,三妹很自然的沾了他的光,尾随着进了教室。

    要不是因为他们两位的成绩好,说不定老师早就让他俩罚站了。

    在这个卧虎藏龙的小县城,这个周同学可是三妹的劲敌,甚至学习在三妹之上。他的一双眼睛总是含情如水,眉毛紧锁却不失帅气,他比女生还要干净,身上的白衬衫总是洗的发亮。太过优秀的他是无数女生眼中的白月光。

    以恒的帮助和周标每天陪伴的犯着迟到的错误,才能让三妹有勇气在这样的学校坚持下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