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回家

    上完下午的历史、化学、地理课后,何天明起身开始收拾书本。

    此时的历史还在讲国内,化学课还没开始实验,地理还未讲到等高、子午线之类,重生后,一直绷着的何天明,顿感从容了许多,果然,只是初中而已,一切都还来得及。

    接过同桌张玉萍递过来的数、化笔记,何天明顺势问她:“你俩回家还是坐车?”

    张玉萍看着同桌道:“是啊,这么热的天,你们还是走路?”

    何天明起身背好书包后,解释道:“走路不一定有车里热的,而且,下到河沟里就凉快了!那么,同桌,礼拜一见了!”又给前桌韩川英打了声招呼,快步追着林扬几人而去。

    张玉萍挽着韩川英一起走出教室,望着走廊上缓步移动的人流,想到周末挤车的恐怖,不由心升向往,问韩川英:“你说,要不咱们也跟他们一起走路?”

    韩川英对好友的无知,表示不屑:“你想啥呢,那路很难走的,上下河沟都是陡坡,一不留神,就会摔下去,你有那运动细胞?”

    从小就不爱动的张玉萍闻言,晃了晃韩川英胳膊表示抗议,但也只得无奈闭嘴。

    何天明追上林扬几人后,随着一起出了校门,来到岔路口驻足,林扬看向众人道:“走哪边?”

    回家走路其实有两条道,一条就是韩川英口中的陡路,还有一条则是,从岔路右边水厂下坡,过小黑河吊桥后,顺着蜿蜒的运煤道走,那条路会经过所有人家住所在,应该是建设矿区时修的,可路虽好走,就是绕得有些远。

    何天明正打量着这年代街景,听得林扬询问,想了想,自己急着赶回家,好像也没什么事,无所谓道:“我走哪边都可以!”

    旁边跟林扬同一片区的几位师兄,也纷纷表示无所谓,最后黄文义肯定道:“走左边吧,我赶回家还有事!”

    众人遂开始顺着左边的影院大道往上赶,过了皆是四层楼房的教职工家属区,走过总局操场,这也是附近几所学校的公用操场,再从局电视台和电影院之间的狭长梯道爬上区公路,这路往西联通市区,往东,直达总局辖属最大矿区。

    几人决定暂时停下,等大伙喘口气再继续,这一路爬坡上坎的,搞得个个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何天明站在马路边,再次望向四下参差不齐的房屋建筑,个个表面都黑黢黢的,这个年代,矿务局还没什么高楼,多的还是平房,而这条路现在又经常跑着运煤车,洒落的煤灰又被过路的车辆扬起,扑下,所以都显得很脏,行路人要是穿着浅色衣服走上一圈的话,估计回到家后,都会变成深色。

    歇息一会后众人继续埋头赶路,沿着公路向东走,穿过挤满工友和学生的公交车站,再路过电视台家属区后,几人来到公路拐角的一个大型垃圾场,整个总局几万人生活,十来年不停倾倒渣土与废弃物,将马路右边的垃圾场,向着河谷方向延伸了十多米,最后倾斜直下,使之形成了一座陡峭的垃圾山,而几人接下来的行程,就是顺着拾荒者在陡坡上踩出的蜿蜒小道,下到河谷里,路上稍不留神就得摔下去。

    黄文义大声嘱咐众人:“各自小心,我先下了啊!”打头迈着小碎步,向第一个弯道滑去,林扬和几位师兄则紧随其后。

    何天明站在陡坡上,顺着这近八十度的斜面往下望了望,这到河谷底,估计得有八九十米高,不由得有些腿软,但看着已达第一个弯道的众人,只得硬起头皮鼓足勇气,双手向后伸,扶着背后斜坡,慢慢蹬腿往下滑。

    跟随大部队在小道上走着的林扬,不经意扭头,就瞧见何天明窘样,顿时笑着大声指点:“你别怕啊,你将身体重心向后倾,脚尖抠紧地面,感觉能站稳就好!”众人闻言,一起转头看何天明笑话。

    只有黄文义诧异道:“你上两次走得不挺好么,怎么这又不会了?”

    听到二人所言,何天明只能尴尬的笑了笑,心下发狠,身体试着一点点撑起,找准重心,向下小走了几步,随即发现,这其实也不难,看来自己对年轻时的躯体忘了很多,刚才觉得腿软,估计也是重生前总是谨小慎微,导致有些恐高的心理作用。

    林扬看着只一小会,就逐渐快步接近的何天明,怀疑道:“你这走得不是挺好吗!刚不会是故意玩我们的吧?”

    迎着众人疑惑,何天明只能道:“这不是一星期没走了吗,有些忘了,刚你俩一提醒,我又想起了。”

    林扬比了个中指给何天明,对其“靠!”了一声后,转身就催促黄文义继续赶路。

    紧随众人身后的何天明,心下虽然还有些惴惴,但在斜坡上横着行走,已不如路起始时,直接滑下的那般令人胆颤,只不过,这段路终究有几十年没走过了,还得留心查看脚下路况,所以走得有些磕磕绊绊,与几人也逐渐拉远。

    但随着何天明一路行走跨越,对这具身体越来越熟悉,步伐也越来越稳,速度也逐渐加快,有时,干脆就从拐角上往下蹦,身形也能立马站稳。

    眼看下到斜坡的三分之二,离着众人已是不远,下面又开始逐渐出现成片荒草,而道路之间,也形成一块块梯田,已不再是光秃的斜土坡,这应该是早期积压的渣土,上面已开始生满杂草,并散落着各种轻质垃圾。

    何天明刚下拐角,向下望了望,决定从这里试试,直接跳下梯田,再走几步,自己就可以节省一个弯的路了。

    打定注意的何天明,来到道旁杂草丛,小心试探着力点,却未留神脚下杂草,导致突然就被一条裸露的草根绊了下,上半身顿时前扑,整个身体跟着往下栽,眼看就要头先着地,半空中的何天明,只来得及大吼一声“靠!”,身体本能却瞬间反应过来,摆腿向下,挺腰朝上,调整好姿态,等落地后,双腿居然只是打了趔趄,就立马站稳了。

    快到河谷的几人远远听得吼声,停步回头望去,就瞧见何天明站在垃圾地中,以为他只是不小心从险路上滑落。

    几人之中,建议大伙走这条险路的黄文义,立马大声关切道:“何天明!你有事没事啊?”

    何天明瞧着脚下露出钞票的黑色塑料袋,应该是自己刚才掉下时,从渣土中无意蹬出的,心里嘀咕着,言不由心的应道:“没事!不过鞋子里进了些砂粒,我得抖一抖。”说罢,一屁股坐垃圾上,翻看起脚下袋子。

    见何天明坐下,黄文义又喊道:“那我们到下边等你!”众人以前要歇脚,都是下到谷底的小河沟边,于是几人继续赶路。

    翻看完袋子,何天明估算这里面的钱,应该是一整万,因为其中一叠五十的,还带着银行原封的纸条,剩下散着的,应该是刚才被踩中的另一叠。

    何天明也想起这钱的后续了:时间应该是几个月后,据说有几个拾荒者因分赃不均,打了起来,惊动了路人,被别人报了警,结果这事闹大后,有一段时间,这垃圾山上到处都是翻垃圾的人,何天明也是有次路过,看到后,还以为是在找什么死人,找一旁看热闹的打听,才知道这都是来找钱的。

    至于如何处置这些钱,重生的何天明,不想未来无法把控,决定还是暗自收着了。随手将袋子卷好装进书包后,何天明清理好球鞋,起身再次来到小道上。

    这次有了教训,何天明决定,不再去路边草丛,直接就从路中往下纵跃,而且,何天明已经想起来了,自己小学五年级以前,是练过的,不但练过拳脚套路,还这样玩耍过,就是从老家几米的高坡,向着其下边的红薯地里蹦跳,空中还可以翻几个跟斗。

    在跟随父亲农转非来钢城前,何天明在老家农村读完了整个小学。八三年启的蒙,其后电视上开始陆续流行播放什么霍元甲、陈真、霍东阁之类电视剧,那时的何天明也与其他小朋友一样,放学回家后,就到处比划手脚乱嚷嚷。有天被爷爷瞧见,兴致勃勃询问后,就顺手教了何天明一套拳脚与发力方式。当时的何天明,正处于精力过剩年龄,学了后深感有趣,就一直练着,直到四年级时,与同学打架,一围五,还将其中两个打伤了,结果自然被叫家长,回家后,又被母亲狠揍一顿,然后教训道:那是你爷爷的抢劫术,不可再练。虽然后来还是偷着练,却也不敢再打架,私底下只得与几米高的峭壁较劲,从坡底下一个斜V冲上去,再蹦下来,觉得那是在练轻功。

    何天明后来也问过爷爷,发力方式确实是用在搏杀上的,没掌握好前,最好别攻击别人要害,也别用器械,最好架都别打。至于套路,那就是用来活动手脚的,可以多练练。至于爷爷是怎么会的,何天明有天听到奶奶骂爷爷“棒老二”,不知其意,跑去问村里的老辈子,才知道爷爷在旧社会当过袍哥,上过山,想来那些搏杀技巧,应是以前冷兵器战场,用来拼命的。

    五年级时,何天明父母离异,爷爷那时正旧伤复发,病入膏肓,在母亲新家生活时,何天明再不曾练过,直到小学毕业后,与奶奶一起被接来钢城,早起跑步时,偶尔想起时才练练。再后来,父母工作外出,何天明无人管束,从初三时开始放纵,连课本都忘了,更别说其他了。现在借由这具身体的灵活本能,何天明重又忆起,自己曾经也是练过的。

    在最后一次纵跳追上几人后,驻足围观全程的林扬,顿感惊叹:“我草!你就是这样一路蹦下来的?”

    何天明点点头,不以为忤的怂恿道:“是啊,不难的,要教你们不?”

    林扬故作兴致:“行,你先从这跳下去,我再好生看看!”

    黄文义连忙劝道:“还是别跳了,马上就要走完了,这要是踩到什么玻璃碴子和铁钉,真就不划算!”

    几人中,一位高中师兄望着几米坡下的田地说道:“这越是到下面,雨水就越冲刷的厉害,地面应该很硬实了!”

    何天明想着刚才一路蹦下来,也确实有些侥幸,又望望坡下地面,看着确实硬,但并没被人踩踏过,不知虚实,想了下,决定试试跃过坡地。遂紧了紧身上书包后,也不废话,直接就从众人身边一蹬脚,蹦起,腾身,快着地时,身体在空中向前又跨了一步,刚好落在下边道路正中,转身就对林扬招手道:“你跳下来啊,很好玩的!”

    林扬惊讶道:“靠,真能跳啊?”又伸头向下望了望,这高度至少有得有四、五米,心里掂量了下,只能无奈放弃道:“你厉害,我们还是用走吧!”

    正在劲头上的何天明,对赶路的几人挥手道:“那我去下边等你们!”说罢,向着最后两个斜坡蹦去。

    林扬嫉妒道:“草,这怎么跟个猴子似的!”

    黄文义说了句公道:“别人那是身体灵活,反应快!”

    林扬继续杠:“那不还是猴子么。”

    到得谷底,众人先在河沟边歇息一会后,再沿着河道来到一处狭窄渡河处,依次跨过河上石块,渡过已有些发黑发臭的小黑河,来到对岸。随后又从这里,沿着蜿蜒的小道往上爬,路边陆续出现零星的农田,这些都是本地农民自己开荒的。虽是秋天,钢城气候又比较干燥,连四周的群山望过去都呈枯黄色,但挨着河边的这些农田,却郁郁葱葱长满各种蔬菜,后来钢城国企落寞后,这种植业,也成为主要产业。

    绕过越来越密集农田区,终于爬到运煤路上,离着林扬几家已是不远了,再次稍歇会后,众人沿着公路继续赶,再往前走几里后,就是总局下属第四处采煤区,而林扬与黄文义,以及几位师兄,他们几家都住附近。

    临分别时,何天明问二人:“你俩什么时候返校?”

    黄文义回应:“明天傍晚吧,晚上还有晚自习。”

    林扬又杠:“班主任不是说,周日晚自习可上可不上吗?”

    无视林扬,何天明对黄文义道:“那我明天就坐车返校了,不跟你们走路了,几位师兄,再见!”

    与几人道别后,何天明顺着运煤道穿过采矿区,就进入局第四土木建筑处。就像此时所有的国企一样,其所在区域里,建有机关、学校、医院、食堂、幼儿园、家属住宅楼等公共设施,而何天明初来钢城,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走在机关大楼外的广场上,何天明瞧着四周人群点点,已有了打球的、玩耍的、乘凉的,脚下不由开始加快,等走出广场后,再向右拐过职工食堂,就进入了机关楼后的住宅楼区。小区里前几栋一水整齐的三层土黄建筑,应该是最早规划好的,而后边几栋横七竖八的四层褐红砖楼,大概是不久前陆续建造的,因为整个第四处乃至整个钢城,大块平整地面都很少见的,所以后期用地很难规划。

    而何天明的家,就在住宅楼区第二栋,一单元二楼。

    刚到楼下,就被坐窗前惯常念经的何天明奶奶瞧见。

    奶奶随即高兴地起身唤道:“明娃儿回来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