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东吴孙权 > 第六十二章 刘琦病故

第六十二章 刘琦病故

    从那天起,孙权的心情愈加明朗。他不仅得到了一个贤淑的妻子,还即将迎来新的生命。

    在孙权沉浸于深邃的沉思之时,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深藏不露的忧虑,徐徐响起:“刘备刘琦已将上庸握在掌中逾半载。昔日盟约之中约定,攻陷上庸之后,便须无条件归还夷陵于孤。但迄今为止,音信皆无。更棘手的是,其质诸葛亮乃诸葛瑾胞弟,不宜轻率行事。此局,究应何去何从?”

    鲁肃轻盈起身,面带坚毅之色,提出了他的策略:“主公,对于刘备迟迟不肯归还之举,我们当以礼相待,后施以兵威之摄。毕竟经过两年多的养精蓄锐,江东之地不容轻举妄动,以免掀起不测之波澜。属下愿出使上庸,用三寸不烂之舌,为主公讨回夷陵。”

    孙权环顾群臣,目光犀利:“诸位贤卿,可有其他良策?”

    此时,英姿飒爽的周瑜挺身而出道:“主公,尽管咱们主张先礼后兵,但军事防备绝不可懈怠。我亲统帅三万精兵,秘不声张地驻于夷陵城之下,静观时势之变,随时准备行动。”

    孙权满意地点头,“善!就依公瑾之计行事。”鲁肃与周瑜双双离席,他们的目光都如同秋水般坚定。

    鲁肃所准备的,不仅是应对辩驳的言辞,更有他胸中的智慧与对平和的向往。而周瑜则精神焕发,将注意力投入到即将展开的策略部署中——如同织布机中交错复杂的线条,每一环扣得恰如其分。

    鲁肃踏上通往上庸的道路。他的车辇缓缓前进,宛如一位悠然自得的游子,然而心中明镜似的清楚,此行关系重大,乃是关乎东吴未来的转折点。沿途,他反复琢磨着说服刘备的辞令,既要显得谦和有礼,又需透露出东吴不容置疑的决心。

    与此同时,周瑜秘密调动一支精锐之师,这些士兵或伪装成寻常商旅,或是潜行隐秘,悄无声息地接近了夷陵周边。他们的行动宛若天降利剑,既是警示也是备用之策。

    时间如白驹过隙,终至鲁肃抵达上庸之日。他深呼吸一口清新空气,整理衣冠,缓步进入城中。

    次晨

    在上庸城的议事堂内,鲁肃与刘备彼此凝视。两人视线交汇间,气氛凝重却不失礼节。

    “玄德兄,久违矣。”鲁肃微笑打破了沉静。

    刘备也展颜一笑:“子敬兄远来是客,何需这般见外。”

    鲁肃点了点头:“诚然如此。但关于夷陵的归附事宜,江东已候良久。”他的话语平和却充满力量,字字珠玑,似乎每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

    刘备眼中闪过一丝尴尬,但很快恢复从容:“子敬啊,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如今局势纷扰多变,备正计划北征中原,若是此时交出夷陵,恐怕会削弱我方的实力呀。”

    鲁肃轻轻颔首:“玄德兄的抱负,我心领神会。然而东吴亦有自己的考量,夷陵乃是底线所不容退让。若无法如期归还,我江东诸臣难以保持宁静。”

    刘备沉默片刻后眉头紧锁道:“子敬所言甚是。备无意毁弃盟约,但请容些许时光,待备筹备好兵马粮草至上庸,定将夷陵原物奉还。”

    鲁肃的目光锐利如电,深知不能给予刘备过多的喘息空间:“玄德兄,非是我不信任你的诚意,只是世事无常,过长时间的延误可能带来无法预计的变化。望立即签订文书,明确归还日期,以安定双方之心。”

    刘备明白自己难以推诿鲁肃的坚决要求:“那么,就按你的意思来办吧,我们即刻签署文书。”

    文书签署完毕后,鲁肃告辞离去。虽然他心怀满意之情,但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依旧保持着警惕。

    当鲁肃的车辇渐渐驶离上庸城时,他的眼神坚定如铁石。他明白虽然暂时看似平静,但暗潮仍在涌动,未来的东吴必将面对更多挑战与未知。

    而在夷陵之外,周瑜的军队仍暗中潜伏。他们的存在如同悬挂在天际的锋利之剑,随时准备斩断一切纷争。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刘备果然没有背弃盟约,陆续将夷陵的人马物资转移至上庸,而夷陵,亦如约归附东吴。

    孙权手握着归还夷陵的协议文稿,心中松了一口气。他对鲁肃和周瑜的默契配合表示满意,同时对未来的东吴怀抱着更大的期望。他明白这仅仅是短暂的宁静,真正的挑战还在后头。

    此刻他已经拥有荆州、交州和扬州,下一步的目标便是向蜀地进发。

    庞统静静地站在地图边,他的目光随着孙权的视线移动,知道他的主公已经将心思投向了更远大的地方。他轻声说道:“主公,当时机成熟之际,统愿随军出征,为您夺取蜀地。”

    孙权面露微笑,对他这位心腹谋士充满了信任:“士元,你我心意相通。时机成熟之日,我们将共谱辉煌。”

    关键时刻到来之际,刘琦逝世的消息传来了。整个上庸为之震动,刘备更是惊愕不已。他盯着眼前的噩耗消息,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得知此事的孙权则是目光深远莫测。他召集了群臣进行紧急磋商:“诸位贤卿,刘琦已然去世,上庸群龙无首,这是我们的大好时机。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一机遇呢?”

    吕蒙站起身来提议道:“主公,此刻不取更待何时?上庸城防空虚,我们可乘虚而入,一举将其攻克!”

    周瑜亦赞同道:“主公,确实如此。若能以上庸为基地,进可窥巴蜀之地,退可守护江东,实为难得的机会。”

    孙权沉思片刻,最后目光落在了鲁肃身上:“子敬,你认为如何?”

    鲁肃微微点头,面色严肃地说道:“主公,上庸地势要冲,为荆襄与巴蜀之间的枢纽之地。若能占据此地作为据点,无疑会大大加强我们的战略地位。”他略作停顿,继续说道:“然此计必须谨慎施行。刘备既继承刘琦之部队,拥兵三万且民心所向,并非易于攻克之敌。不妨派遣使者与刘备沟通,试探其立场。”

    孙权皱眉思考,他欣赏鲁肃的审慎态度,同时也认可吕蒙和周瑜的积极建议。“比起上庸,益州更为关键。”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