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张昭子布

    孙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两年多没见的好朋友周瑜。前年孙家两兄弟去舒县接吴夫人的时候,就知道周瑜也和自己一样,深感现在的局势混乱,也不知道该怎么寻找出路。两年多,戎马倥惚,后来两人虽然没有见面,但是有书信往来。大家都以表思念之情,并谈及对时局的看法。孙策刚刚离开淮南的寿春,就立即派了一个外号叫“快腿阿三”的人骑马赶往舒县,告诉周瑜自己和弟弟两人准备前往江东发展,请周瑜务必鼎力相助。因为各路诸侯此时的注意力都在中原,所以在孙策前往江东的道路中,少有阻拦。偶尔会有徐州或者荆州的杂牌军对孙家军进行骚扰,这些人怎么会是孙家精锐的对手呢,被孙家军打的救爷爷告奶奶,最后索性打不过就加入了。孙家军所向披靡,没过多久就打到了大江边上的历阳,队伍也扩充到了2万多人。派去舒县的“快腿阿三”回来复命了。周瑜已经在年初过江去看他生病的伯父,丹阳太守周尚去了。

    孙策听到此消息后,安排了30名朱雀军给“快腿阿三”,命令阿三此去务必要找到周瑜,江南多水,多山,山贼猖獗,这次路上一定要多加小心,保护周瑜到江东来。孙策本来急于过江,但是已经脱离袁术了,袁术现在又忙着打袁绍,也顾及不到孙策。过江以后,形势反而会更加复杂,因为沿途吸纳了很多新军,索性就地扎营,安顿了下来,开始训练起新兵,等过了江以后,会吸纳很多新兵,这些骨干就能培养更多精兵。于是孙策和孙膑,率领一帮老将每日操练士兵,因为现在人数激增,财物进出也比以前多很多,就安排吕范掌管钱财。孙膑提醒孙策,袁术可能在军营里安排了细作,索性兄弟两人来了一个将计就计。

    第二天一早,孙策集合了所有将士,在演武台上,孙策向士兵们宣布,此次去江东,是为袁公路大将军平定各郡,没有三五年是回不去的,现在如果有不愿意过江的,本将军发放路费让你们回去,今后他日来投靠,本将军照样欢迎你们。这天有200多个士兵离去,袁术早就安排了探子,袁术听闻孙策袁公路大将军前,袁公路大将军后的,觉得孙策真的是帮自己去开辟江东了,也就暂时放心了。一日,孙膑在历阳城中集市里闲逛,看到一些地摊摆着各种杂物,其中一个摊位上放了一些书,孙膑蹲下去翻看,卖书的商贩说:“少爷一定是西域人吧,您识的汉字吗?”孙膑笑到:“略懂!”商贩听到孙膑说着一口标准流利的汉语,马上问:“少爷来中国多少年了呀?”孙膑笑了笑,并没有回答。看到地上有一本《史记》,就随手翻了翻,因为就旧书,怕缺页,就快速的从头到尾翻了,结果在最后一页看到“某人抄于徐州狱中”几个字有点好奇,和商贩说,此书要了,问商贩多少钱。

    孙膑吓了一跳,古代时候一贯相当于一千钱,十万钱相当于一百贯。按照一般的兑换比例,大约就是一百两白银。如果按照现在的物价水平,一两白银购买力大约相当于是一千元左右。所以一百两白银,或者一百贯、十万钱,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十万元。一本《史记》要卖相当于10万人民币,孙膑惊呆了,但是他还是好奇心十足,就和商贩说:“能否便宜一点,5万钱可以吗?”那商贩摇摇头说:“不行,此书乃是我家主人一手抄写出来,抄了足足有半年多的时间,要不是逃难,一大家子生活没有了着落,这本书即便是烧了都不会卖。”他又补充道:“要不是乱世,我家主人这字还是这纸,不要说十万钱,就是二十万,三十万都无处去买!少爷,您算算,《史记》几十万字,一个字连半个钱都没卖到!”

    孙膑对小贩的话,还是认可的,点点头道:“这个纸确实上等品,字也是好字。”其实三国时期的纸还没有普及,所谓的纸也就是足筒,大部分都是用抄写的方式去传播文化,后来蔡伦造纸术的发明,可以让我们的文字有了极其低廉的载体。让底层人民也有机会学习知识文化,这一点可以说是功莫大焉。孙膑对小贩说:“我好像以前没有看到过你,你是从哪里来的?”“我是彭城人(今江苏铜山),”我们前天刚刚逃到这里,过两天就准备渡江到江东去,那里稍微太平一些。孙膑对小贩说:“你且等我,这书我10万钱我要了,但是我身上的钱没有带够,我现在回去拿,你大概几点收摊?”小贩说:“我观少爷也是有钱人家,少爷既然要买,今日小的就在这里等您来。”孙膑直接回去找吕范,因为吕范现在掌管孙家的一切财务进出。找到吕范,直接开口要钱。

    吕范一听,略有思索道:“如今开销激增,收入却有限,这些钱还要留点到江东招兵的时候用,现在二公子是为了买书,是私用,范也不敢专许,将军与我有约,千钱以下,我有权决定,超过这个数字就需要将军特批了,二公子何不去请示将军,或可通融”。孙膑有一次需要材料发明秘密武器,问吕范要钱的时候碰过钉子,而且孙策知道他书房有一本旧的《史记》,只是那本旧的有些残缺不全。如果孙策得知他要10万钱买一本书,断然不会答应。孙膑暗想,以后一定要想办法搞钱,有时候一分钱逼死英雄汉啊,想到隋唐的时候,秦琼穷的连自己的马都卖了,要知道,马是一个武将的命啊,不到绝境,是绝对不会卖的。他先派人去告知小贩,今天去不了了,请小贩务必帮忙将此书留一留,然后留下联系地址,过两日再去买。

    他次日,他趁和孙策单独两个人的时候,说了买书一事。哥哥果然是一口回绝,还说:“弟弟,现在是非常时期,我们现在还哪里有闲钱买书啊。”孙膑不紧不慢的说:“哥哥,这本书的主人是在监狱中抄写,而且这字精妙的很,我观抄书的主人非寻常人,我听小贩说,现在一大家子人生活也没有着落了,所以卖书,这人必定有来历,而且那么有学问,也不在当地做官,此人或许是个大才,我们千万不能错过啊!”孙策听到这里,陷入沉思,随即拿起一张纸写“请子衡兄拨钱10万于仲谋取书。”次日,孙膑带着随从和10万钱,到了小贩居住地。买下了那本书,他仔细检查书本,书本最后一页写着“彭城张昭抄于徐州狱中”。

    孙膑对于张昭这个名字太熟悉了,历史上,张昭是孙策死后托孤的大臣之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可谓是小霸王孙策的临终遗言。张昭是江苏徐州人,字子布。张昭一开始就跟着孙策打天下,后来孙策死后,孙权称帝,张昭还是尽心尽责的辅佐着幼主。张昭年轻的时候,就是江东一代非常有名的文人雅士了。当时的徐州刺史陶谦想给他一个官做做,但是张昭这个人非常谦虚,谢绝了陶谦。陶谦以为张昭看不起他,就直接把张昭给抓了起来,关到了监狱里面。公元175年,张昭被推举为孝廉,当时年仅20岁。被举人的资历,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孝廉相当于现在的人大代表。

    那么年轻就当人大代表几乎是微乎其微,而且只要做了这个位置,有很多机会可以见到皇帝,但是张昭却拒绝了。东汉末年,动荡不安,张昭和其他普通百姓一样,逃难来到了江南,被孙策看中,受到重用,孙策十分欣赏张昭的才华,只有是领地内所有重要的事情,都交给张昭处理,可以说,孙策能平定江东,张昭功不可没。正因为如此,张昭受到北方士大夫的认可和尊敬,还和张昭常有书信来往,北方士大夫对张昭称赞有加。张昭和北方士大夫书信交往频繁这件事被孙策知道了,不但没有对张昭任何怀疑,还对众人说:“以前管仲辅佐齐国的时候,人们都称为其为仲父,而齐桓公被称为霸者宗。现在张昭的贤能之名遍布天下,我依然会重用他,我可不能独占这个功名啊!”其实,孙策平定江东以后,张昭的地位和昔日的管仲地位是差不多的。

    孙策临终前,把张昭单独叫到身边,告诉他,如果我弟弟孙权不能成大器,你就取而代之,如果今后战事对我们不利,到了局势无法扭转的时候你也可以归顺朝廷。孙策去世以后,张昭对孙权说:“你是孙策的弟弟,你继承了帝王的位置!从现在起,你的担负比创建帝国基业还要困难,你要做的就是好好安抚这个国家,让这个国家不断的强大起来,这样才能让你治理下的百姓安居乐业。现在天下乱做一团,各方群雄、强盗纷纷举旗,现在你悲伤不已乃是匹夫之情,你要继承哥哥的大志,成就大业!”不但如此,张昭还亲自扶孙权上马,陈兵而出,这样所有人才认可了这个新吴候。孙权听了哥哥的遗嘱,重用张昭,而张昭也是敢于直谏的人,只要孙权有错,他就会毫不犹豫的指出来,对孙权有莫大的帮助。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