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凡人穿越修真传 > 第47章,凌大师

第47章,凌大师

    江东市南城郊外,距离江东大学约莫10公里的路程。一处幽静的街道旁,深藏在竹林中,一条小径蜿蜒深入,一幢古朴典雅的中式庭院孤独挺立着。庭院四周环绕着青竹篱笆,透露出一股清新脱俗的气息。正门两侧,一对威武的石狮子镇守着,仿佛能驱邪避凶。

    踏入庭院,一座别致的山水盆景映入眼帘,流水悠悠,假山上的迎客松青翠欲滴,仿佛在向来客致意。庭院的主体建筑采用了传统的四合院结构,古朴典雅,而内部装修则巧妙地融入了现代智能家居元素,既彰显了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舒适。

    客厅内,红木家具摆放得整整齐齐,散发出淡淡的木香。墙上挂着风水罗盘和古老的字画,为整个空间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而天花板上隐藏的照明和温控系统,则在不经意间为居住者提供了便利。

    书房则是庭院主人的私密天地,书架上琳琅满目地摆放着关于风水、易经、历史和哲学的书籍,彰显出主人渊博的学识。书桌上方,一幅“天人合一”的书法作品悬挂着,字迹龙飞凤舞,气韵生动。

    庭院的后面,是一处幽静的小花园。各种中草药和寓意吉祥的植物繁茂生长,如桂花、茶花、银杏等,它们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花园的一角,设有一座小巧玲珑的亭子,一名老者正在这里品茶。他身穿唐装,胡须飘飘,头戴金框眼镜,神态从容优雅,仿佛一位隐世高人。

    这位老者,正是江东市赫赫有名的风水大师——凌纪文。传闻他精通阴阳五行,能观天象、察地理、知人事,是当世不可多得的风水奇才。

    忽然,一声门铃骤然响起,打破了这片刻的宁静。凌大师轻轻放下手中的茶杯,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他眉头微皱,不悦地说道:“时间未到,不见来客。莫非连我凌某人的规矩都忘了不成?”自从十年前他闯下了如今的名头之后,已经有多年没人打破他定下的规矩了。要知道,他曾经在上流圈子里公开说过:谁要是打扰他清修,从此不再与其合作。然而,不知是谁,竟然打破了他的规矩。

    “哈哈哈哈,凌大师果然是名不虚传,让人难以一睹真容啊。”门外的声音洪亮而自信,带着几分江湖气息,却又不失礼貌与分寸的声音,“我乃同道中人,今日路过宝地,听闻凌大师威名远扬,特地前来拜访,不知凌大师可否拨冗一见?”

    凌纪文微微一愣,心中暗自思忖:此人未事先预约,却如此自信地前来拜访,定非寻常人。他打开监控屏幕,只见门外赫然站着一位道士装束的中年男子。

    这位道士身着一袭青色道袍,衣襟和袖口处绣着精美的云纹图案,显得古朴典雅。头顶挽着道士发髻,用一根木簪固定,胡须飘逸,随风轻轻摇曳,透出一股仙风道骨的气质。面容清瘦,双眼却炯炯有神,流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洒脱与睿智。

    道士站在门口,背手而立,神态从容不迫,既无过分谦卑之态,亦无半点傲慢之气。目光平静深邃,仿佛能洞悉世间一切纷扰与虚妄。

    来者正是杨成。他通过临控符得知,张超已约好今天上午来见风水大师凌纪文,且是提前半个月才约到今天的时间。杨成立刻致电马慧佳,询问是否了解凌大师。不出所料,马慧佳对凌大师颇为了解。作为顶尖家族之一,马家不可避免要与各种能人异士打交道。虽然马家出身军队,对此并不太在乎,但也并非完全排斥。上流社会对凌大师推崇备至,流传甚广,因此马慧佳也颇为了解。她将所知悉的关于凌大师的一切,包括地址和电话,都告知了杨成。

    杨成自然不会打电话预约,而是选择亲自前来拜访。他要赶在张超之前先接触这位凌大师,探探其真实水平和道德修养。如果凌大师为人正直且相处融洽,他不介意送对方一场机缘。

    坐定之后,凌纪文开始仔细打量这位不速之客。他发现杨成虽然穿着道士装,但身上并没有任何道派的标志,显然是故意隐藏身份。凌纪文也不急着揭穿,而是慢悠悠地开口问道:“道友远道而来,有失远迎,还请见谅。不知道友如何称呼?”

    道士拱手回礼,道:“贫道杨成,与凌大师同为修道之人。”

    “不知道友师承何派?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

    杨成微微一笑,回答道:“贫道乃闲云野鹤,四处游历,居无定所。至于师承嘛,呵呵,可以说是天地万物,皆是吾师。”

    凌纪文闻言,眉头微微一挑。他知道杨成并没有说实话,但也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或质疑。毕竟,在这个江湖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和隐私。凌纪文决定不再追问这个问题,而是换了个话题:“那道友此番前来,可有什么指教?”

    杨成摇了摇头,说道:“指教不敢当。只是听闻凌大师威名远扬,特地前来交流一二。”

    两人来到客厅,分宾主坐下。一番寒暄之后,杨成开门见山地说:“凌大师,听闻你手中有避邪符,不知可否一观?”

    凌纪文面色不悦,心道:这人莫非是来拆台的?

    杨成说:“我修行多年,对符箓之术略有心得,但总觉得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凌大师在此领域造诣深厚,希望能不吝赐教。”

    凌纪文笑道:“道长过谦了。符箓之术博大精深,我也只是略知一二。不过我们可以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两人随即就符箓之术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从符箓的起源、种类、制作方法到运用技巧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杨成不时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凌纪文也一一予以解答和补充。

    谈论完符箓之术,杨成话锋一转,道:“凌大师,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我们修道之人,应该以什么为标准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如果我们帮助了坏人,是否就违背了道心呢?”

    凌纪文沉思片刻,道:“这是一个很有深度的问题。我认为,修道之人的道心应该是以‘善’为本。在判断一个人的好坏时,我们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要深入了解其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如果一个人本质上是善良的,即使他一时误入歧途,我们也应该尽力去引导他回归正道。”

    杨成听后若有所思,道:“那如果我们无意中帮助了坏人,是否就算违背了道心呢?”

    凌纪文摇头道:“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我们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帮助了坏人,那么只要我们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就不算违背道心。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是要时刻保持一颗向善的心,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

    杨成听后恍然大悟,道:“凌大师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今日得遇高人,真是三生有幸。”

    凌纪文笑道:“道长过奖了。我们都是同道中人,互相交流学习是应该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