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人间修仙指南 > 第三章 观中突生变

第三章 观中突生变

    一日傍晚,西边落日散尽余晖,天色与往日一般渐渐暗了下去。

    回龙观院墙之外的林木间,嘶嘶的蝉鸣声终于离开了耳朵,来换班的蟋蟀光荣地持证上岗,从灌木间开始传出此起彼伏的啾啾啾啾。

    院墙之内,师兄弟们在结束晚课之后,三三两两走回后院,仅留下一人

    在前院值守,照看殿内香火。

    后院沿着院墙规规矩矩地种着十多棵杨树,高高大大,郁郁葱葱。据说这十多棵杨树是观主师傅的师傅,也就是小孙渺的祖师爷种下的,距今已有五六十年了。

    杨树的枝头早已伸出院墙之外,张开的枝干缀满了密密的叶子,迎着月光看上去,像极了一个个小扇子。晚风轻轻吹过,无数个小扇子就呼啦呼啦地响了起来,影影绰绰间,吹散了白日遗留的最后一丝暑气。

    高大威武的杨树像披坚执锐的将士一般,正沉默地注视着树下聒噪的几人。

    如往常一般,坐在石桌旁的大师兄率先开了口。

    “云来师弟,算算日子,你入我观中已五年有余了吧。”

    “是的,师兄。”

    “师傅每天忙于修行,我辈弟子却万万不能懈怠了讲经修行。”

    小孙渺一听这话,立刻微微捏紧了袖口中的拳头。

    王八念经,不听不听!怎么又是今晚第一个,就因为走慢了那几步,被这个话痨逮到了,这下子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去睡觉了!

    虽然心中止不住地腹诽,但小孙渺的嘴巴上不差功夫,仍满满应下,照着标准答案回答道:“师兄说的极是,自我入师傅门下已经五年六个月了,每日勤勉修行,不敢分毫懈怠。”

    大师兄听了,轻轻点了点头,如果他有师傅一样精心打理的长白胡须,现在一定极满意地捋了起来。

    “说得好,那我就代师傅来考你一考你。

    《太上感应篇》开篇就提出‘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行。’这句话当如何理解?”

    “人的福祸没有定数,都是修行之果。善恶的报应,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般紧密相连。这告诫我们要多行善事,少做恶事。”

    “嗯~说的不错。你再来背诵一下《南华经》的第三篇《养生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每日晚间,大师兄总喜欢随机挑选几个幸运的倒霉蛋师弟,一起围坐在树下的石桌旁,以“指点功课”为名,细细地品味一下当掌门的美妙滋味。

    晚风不停,凉意阵阵,枝头的乌鸦听了一会树底下狗屁不通的对话,觉着聒噪得很,歪着头用嘴啄了啄被风吹乱的羽毛,扑棱棱地飞起身,乘着月光飞出了院墙。

    月上半空,夜已渐深,皎洁的月色笼罩着这片山林。

    在白茫茫一片中,山脚下却亮起了红光,像是萤火虫般,星星点点,闪闪烁烁,从山脚沿着小路直奔着回龙观。

    山路好走,但夜路难行。再虔诚的香客,也没有深夜上香的癖好。最多是大年初一时,有些香客爱抢着上头香,天不亮就早早地进山。

    乌鸦收拢了翅膀,落在枝头,眼底映出远处闪烁的火光。待火光近一些了,才发现那是几十个举着火把的年轻人。

    “大家堵住院子后门,千万别让这帮臭道士从后门跑了!”

    “你怎么知道有后门,你是不是经常来这,走过后门?”

    “我XXX走过你的后门!!!”

    “哼~~~”

    火把连成片,不停地向山上移动,看似缓慢,实则脚步一刻不停。

    大片火光在夜色之中亮起,像是一条逆流而上的河流,将火舌吐到了回龙观的门前。

    观外乌泱泱地不知围了几多人,人手一只的火把墙壁照得透亮,青苔的深绿色都变淡了几分。

    “快开门!”

    “快开门!”

    “再不开门就一把火烧了这破道观!”

    酒壮怂人胆,但不止喝酒,人数一多,聚在一起时也能莫名胆大。

    不知是谁起了个头,此起彼伏的叫骂声很快就响成一片,像是两军相对,剑拔弩张动手前的叫阵,这自然惊醒了刚入睡不久的一众师兄弟。

    在前院值殿的小道士最先听到墙外呼喊,气势汹汹,震人心神。

    他站在院中使劲地踮起脚,打眼一瞧外面明晃晃的火光,顿时感到双腿顿时发软,不听从使唤,连忙用手扶着院中的香炉鼎才堪堪站稳。

    小道士哪里见过这阵仗,心中有一万个不明所以、不知所措,直接愣在当场。

    等他缓过神来,重新接管身体的控制权时,一众师兄弟簇拥着老观主从后院来到了前院。

    老观主站在众徒弟中间,面如止水,两眼凝重地望着观门,脑中在飞速思索。

    以他几十年的人生阅历,也难猜测到今晚是在唱哪一出戏。年轻时结下的仇家,老的老,死的死,而且都不是深仇大恨,不至于此时翻旧账,来深夜寻仇。

    深夜微风带着几分来自深林的寒意,吹得门口的火把抖了几抖。越过院墙,掠起衣角,把门内众人吹了个透心凉。

    风轻寒意浓!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拖下去并不能解决问题,总得看看门外来者是何人,所为是何事。

    几个呼吸后,老观主下定主意,给了大师兄一个眼色,示意他向前。

    大师兄此时拿出了回龙观关门大弟子暨自封钦定下一任掌门的气魄,定了定神,缓步走上前去,靠着门口深吸一口气,大声喊道:

    “各位施主,深夜来访所为何事?”

    “贼道人,快开门!”

    “嘭!”

    “嘭嘭!”

    “嘭嘭嘭!”

    门外有几个性急的一听到里面有人回了话,更加按捺不住心中躁意,一脚踹在了大门上。铁质的门栓被震得叮叮当当,本应刺耳的声音被淹没在嘈杂的叫喊声。

    大师兄见门外根本不应话茬,心中也没了主意,继而转头望向师傅。

    姜还得是老的辣!或许是知道这样拖下去不是办法,或许是对自己多年闯荡江湖的人生经验有着强大自信,觉得能够化险为夷,老观主背着双手,淡定地点了点头,张口发出了让他此生最后悔的决定:“开门吧。”

    大师兄从怀中摸出钥匙,双手颤颤巍巍地插进锁眼,稍一用力,打开门锁。

    刚一拉开门栓,两扇门不由分说地被双双踹开。

    一群人手举火把,乌泱泱地冲了进来,将一众师兄弟团团围住,

    狗蛋老道很少提起往事种种,温良问也问不出来。

    在为数不多的几次醉酒,他才吐露出片语只言,温良每次都默默记在心里,渐渐拼凑出故事的边边角角。

    老道边说边咳,用咳嗽的声音掩盖一些潜藏的情绪:“你小子不知道那晚的火把可多可亮嘞,老子现在想起来还直晃眼睛。”

    “老头,别光吃菜,喝口酒压压。”

    人生的重大变故往往事发突然。

    透过人群的缝隙,望着明晃晃的火把,老道突然害怕起来,一种他从未体验过的恐惧顷刻间笼罩了他。他知道自己不想,也绝对不能被抓走,不能失去刚过上没几年的饱餐生活。

    危急时刻总能激发人的潜力。

    老道见势不妙,环视一圈,周围只有平日里熟视无睹的一砖一瓦,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破局之策。

    无奈之下,老道立刻脚底抹油。

    他仗着年纪轻,个头小,身手灵活,趁乱踩着后院的石桌,三两下便爬上了树,猫着身子爬在树枝上,身如蝉蜕,首如龟缩,瞪大眼睛看着下面的一举一动。

    一人从火把后的阴影中走出来,约二十出头的年纪,眼神中带着青年所独有的狂热与愚蠢,简称愣头青。

    这人左手叉腰站着,仰脸面朝众人问道:“谁是观主?”

    老观主仍保持着基本的礼数,上前抱拳拱手,口称慈悲,“贫道便是,请问施主深夜造访,有何贵干?”

    见到了正主,愣头青懒得废话,直接动真格的,“给我拿下,带走!”

    跟在愣头青身后的几个人把手中举着的火把交给身边同伴,挺身走向前。

    观内众师兄弟们瞧来者不善,都面生得很,还没等摸清对面路数,就要动手拿人。大师兄快步上前站在老观主身前几步的位置,摆出架势,另有两位师兄即随其后,成三角状结结实实地围住老观主,眼神冷冷地盯住那个愣头青。

    在另一边,愣头青似是早就料想到此幕一般,丝毫不为所动,上下打量了一下几位站出来的师兄们,舔了舔嘴唇,“好,算你们有种!”

    说完,他右手向后挥了挥,只见站出来的几人从背后缓缓掏出一把菜刀,慢慢地靠近了几位师兄。

    刀面倒映着闪烁的焰色,映在眼中,映在脸上。

    大师兄三人下意识地相互靠的更近了些,沉下腰,握紧拳头。

    风吹动树叶,沙沙作响。

    箭在弦上,已无退路。

    老观主见状,叹了一口气,主动推开身前的大师兄走上前,沉声说道:“贫道和你们去,但得先说清楚今晚唱的这是哪出戏!”

    大师兄抢声说道:“师傅,弟子尚有一搏之力,您万万不可以身犯险啊!”

    “势必人强,性命为紧。”老观主缓慢地摇了摇头,明晃晃的火把在花白须发上渡了一层金光。

    话音刚落,他便被两三个人按住了肩膀。

    愣头青闻言耸了耸肩,目光从大师兄身上移到老观主身上,不置可否,“人老废话多,去了自然知道。”

    众人一见此情形,十分斗志已去了八成,几个想出头的人也被推搡着围住,望着数倍于自己的人数,敢怒不敢言,如鹌鹑一样缩成一团,眼巴巴地望着老观主踉踉跄跄,像驱鸡赶犬一般,被几人推搡着押下了山。

    也任由他们闯进三清殿,对着三清老祖并各路神仙进行了一顿问候,通通砸了个稀巴烂。

    尘归尘,土归土。

    正当大家都围在三清殿前对峙时,狗蛋道士敏锐地担心起师傅房间的几本道经和一把桃木剑。

    平日里听师兄们说起过,这道经和桃木剑乃是回龙观的不传之秘,在历代观主之间代代相传,若能一观究竟,领悟几分,便足够行走天下了。

    狗蛋道士是懂知行合一的,当下就从后窗偷偷摸进了师傅的房间,弓着腰环视一圈,眼神一凝,师傅平时视若珍宝的那几本道经和一把桃木剑竟然就端端正正放在桌上。

    他见状一喜,立即用油纸裹了,趁黑又悄悄翻过院墙,溜进后山,埋在一棵不起眼的歪脖老树下。

    讲到这里时,老道总是神情严肃,口口声声说着他是怕他们一把火烧了道观,师傅回来没法交代。

    温良听了之后,一边频频点头,一边给老道倒了一杯酒,在心里暗骂一声,“这老东西,从小就不是个东西!”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