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南宋旧事 > 第十四章 发芽的梦想

第十四章 发芽的梦想

    陷阱里的猎物已经戏弄足够,最后一丝血肉也敲吸干净,金人撕下了伪装,彻底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初七,金人宣布废掉宋徽宗和宋钦宗的皇帝之位,被胁迫至金营的落难父子被当场剥下御袍,穿上了囚衣。

    187年前,由一对兄弟开创的基业,在这对父子这里戛然而止。

    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同时会伴随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谁又会成为那个幸运儿呢?

    废掉这对窝囊父子,金人决定为这个国家物色一个新的主人,也替自己物色一条忠心的狗。

    金人让朝中大臣商议推举人选,知枢密院事刘彦宗请求再立赵氏,金人断然拒绝。

    在他们看来,赵氏是要一网打尽的猎物,没有谁会愿意让仇人替自己看家护院。

    为什么金人不选择自己直接统治,而是另立傀儡呢。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在这我们可以试着作一个简单地分析,究其原因,大致有三点:

    1、金人还难以建立起有效的统治。

    自阿骨打于1115年建国,女真才从部落时代向封建时代迈进,最初的十几年里,国家一直处于激烈的军事战争状态,其国家政权无论是政治经济体制,还是社会管理制度等方面都没有完善齐备,特别是他们的治理思维还处于部落时代的逻辑里,以游牧经济为基础的组织架构,是很难在农耕经济社会建立起有效的统治的。

    2、可能要面对无休止的战争。

    汉族有着极其强烈的民族自尊和地域观念,一个幽云十六州都能成为整个大宋朝的执念,如果女真人直接占领统治中华文明的核心——被汉族视为根脉的两河中原地区,那么他们势必会面临无休无止的民族战争,这对于女真来说,即便他们有些强悍的战力,结果也是灾难性的。

    3、双方综合力量对比悬殊。

    撇开物力不讲,单单是人力,就不得不让所有的外来民族慎之又慎。据《中国人口通史》资料,北宋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时,人口已经达到了9400万。宣和时期的女真人口数量,目前找不到确切的数字,我们只能做初步的推算,阿骨打与天祚帝70万大军决战时,女真军人数是两万人,按照10人出一兵推算,女真人口应该在20--50万之间较为可信。即便按照50万人口计算,宋金之间的人口比也将近200:1,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的人口比几乎是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稍有不慎,女真将陷入汉族人民的汪洋大海。

    概括起来,我想可以归结为两个字:恐惧。

    女真人保持着猎人的一贯谨慎,对于未知的东西,始终保持着戒惧。

    在他们看来,堂堂中华虽然富庶无比,金山银山取之不尽,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黑不见底的深渊。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也值得一提,女真勃兴,短短十年就灭掉了辽国,扩地数千里,接收这么庞大的帝国的遗产,就如同一口吞下一个大肘子,需要时间去消化。

    只有等肚子空了,才能有地方装东西,要不然会被撑死。

    因此,女真人经过利弊权衡后,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寻找合适的利益代理人,以华治华。

    就在赵桓父子被剥去御袍时,刚到东平不久的赵构又带着人马挪到了离开封更远的济州。

    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对于即将开展的拯救君父的行动来说,济州比东平更具有交通优势。

    而实际的情况是,在赵桓被废之前,金人曾要求他再次下令让赵构速回开封。

    对于当时赵构真实的想法和动机,我们只能尝试从他的行动中去探寻一二。

    赵构的大元帅府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据史书上记载,赵构到济州时,其直属兵马已有八万之众,后来的中兴四将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岳飞都已在麾下(岳飞暂未出人头地),还有黄潜善、苗傅、杨沂中等,大元帅府的总兵马甚至号称百万。

    这样的实力是否能与金人抗衡虽然难说,但一战之力至少还是有的。

    但赵构却选择了按兵不动,甚至在赵佶赵桓被掳北去的关口,赵构除了痛哭流涕之外,没有任何的行动,单从这一点上看,他应该是放任了这种结果的发生。

    我们很难去批判说,赵构背弃了父母兄弟,背叛了忠诚的誓言。

    赵构只是在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最高权力即将更迭的时候,做出了最符合自己利益的考量和选择。

    除了按兵不动、保存实力之外,从另外一些事情上,似乎也能验证赵构正抓紧进行着相关事件的准备。

    当时中书舍人张徵带着赵桓的蜡书手诏,让赵构火速回京。

    赵构问计左右,后军统制张俊说:此金人诡谋尔。今大王在外,此天授,岂可徒往。(《宋史纪事本末》)

    张俊说的是天授,也就是老天爷给你的意思。

    按照这件事本身来说,赵构孤身在外,逃过劫难,是一件无比幸运的事。我们一般都会说,真幸运或运气真好啊,真是天意或真是老天爷保佑(幸甚,此乃天意或天佑)。

    正常情况下肯定不会说“天授”,天授这两个字在这样的语境里显得非常突兀。

    但张俊显然不是口误,而是特意这么说的。

    天授,说明他想表达的重点不是幸运感,而是老天爷给的,他让赵构要好好珍惜。

    那老天爷到底给了赵构什么好东西呢,明眼人都能看明白。

    另一件事也跟这个有关,赵构拒绝回开封后,金人打算派五千骑来抓他。

    身在开封的兵部尚书吕好问听说了,便偷偷派人去通知赵构,劝他说:大王之兵,度能击则邀击之,不然,即宜远避。(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这件事情可以反应出当时的朝堂中已经有人默认了赵构准继承人的身份,开始表忠示好,甚至将他的安全考虑置于赵桓父子之上。

    虽然留下记载的只有吕好问通风报信这件事,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赵构很有可能已经暗自与朝臣交通。

    正如赵构做的那个梦一样,梦想的种子终于发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