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大侠叶九公 > 外传:千古风流-伊卡洛鸽

外传:千古风流-伊卡洛鸽

    自古以来达者为师,圣人曾说过,做任何事都得一心一意,不可三心二意,只有专心于一件事才能有所成就。

    但少有人能做到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奇门遁甲无人能敌,这种人一般被世人称为“才子”

    才子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千古风流狄玄聪。

    狄玄聪乃当今丞相的长子,自幼就饱读诗书,操练武艺,除此之外,天文地理,民生疾苦自然都有一定的了解。他的后院建有一座会友亭,无论是三教九流,何方人士,想要比什么,我狄玄聪有空自会奉陪。

    这一时来的人可不少,有来讨教的,有来蹭名头的,有心怀不轨的,也有想要交朋友的,但无论如何,每个人走的时候都是心服口服的。

    这我要是胜了,能见识出狄某还是能有点学问的,这很高兴;若是我败了,那更高兴,说明我还有更多要学的东西。狄玄聪就是抱着这个心态,不争不抢,若有人前来,便会上一会。

    这会友亭可不止是亭子,是有一个亭子,这整个基本上就是他自己的后花园儿,兵器库,藏书阁,还有许多精密的仪器,工具,甚至是放有各类食材和厨房。建立这么豪华一个地方,要花费多少银子,只有他那个当丞相的爹才能知道了。当然了,里面还有很多被那群当官的老头子看到了,估计能直接喊起来有谋逆造反倾向的东西。但是呢,安宁的很。

    当然了,他也不是大门不出,相反倒是经常爱走动,跟各界人士都有来往,再加上这会有听力。各方来客都聊上两句,这天下状况,明里暗里竟然都被他知道个七七八八。

    他清楚自己是丞相之子,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自然要明明白白。这朝堂之上的奏章,官员调动,天下军机事务以及民生之事。他能凭着自己的智慧推算大概,想到最好的解决方案。

    当然他明白有的话不能乱说,大多数时候都憋着,只是给他那当丞相的老爹有时候透露一二,然后看他怎么解决。

    真正让皇帝注意到他的是那桩江南贪腐大案。

    隆武十二年,明州洪灾。官府的赈济粮又迟迟难到,这地方上的民变又是很严重,再这样弄下去,不知道灾民饿死多少,可能还要有瘟疫并发。

    明州知府擅自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但是有传言他试图中饱私囊救济粮,监察官员也是这么上报的。这官家的粮食迟迟不到,明州知府也深陷贪粮疑云,再加上愈演愈烈的民变,东南一部分地区已经深陷漩涡之中。

    觉得此事定有蹊跷,狄玄聪便向父亲请示,自己秘密地前往了明州,也就是狄家的祖宅。这狄家呀,在明州是大户,狄玄聪一回家便劝说族人先拿点钱粮政济灾民,自己则是带上一些信得过的人去秘密调查。

    这一查可就有了大乱子——哪里来的什么民变,这是极武团在此烧杀抢掠!这帮强盗,乘着这个时候来捞好处,想想着闹灾之时也抢不到什么粮食财物,估计也是对地方大族家里的珍宝什么之类的盯上了。

    狄玄聪叫家里的人严加戒备,把能打的打手都聚集在一起,今晚极武团说不定会派出点小分队来偷袭啥的。

    果不出所料,今晚真的有一帮黑衣人夜袭前来抢劫,不过由于人不是很多,加上狄家早做了充足的准备,所以大败而归。狄玄聪让族人把为首的几个强盗交给官府,对这帮家伙不能乱用私刑处理,尤其是在这个时候。

    随后状况逐渐明朗:地方官员有和极武团私下交易,监察官员则是想要贪污粮仓的救济粮,联合起来打算诬陷知府,这中央也不是很干净,打算事情一过立马把中央赈济钱粮到位,将此事瞒过去。

    好家伙,这其中勾结的势力还真不少,狄玄聪立马向父亲一一汇报,丞相一看,自家的政敌居然手里头这么脏,不得狠狠收拾他们,赶紧给皇帝奏上一本。

    武神宗也烦这帮蛆虫,于是这朝廷可是从上到下洗了好大一次,平时营私结党暗暗削弱皇帝也就算了,干扰赈灾和勾结极武团可是大罪,这下一个都别想跑!

    案子结了,有的人哭,有的人笑,而皇帝则是与丞相私下商谈,第一次认识了狄玄聪。这还只是狄玄聪人生中一个小小的案件,从此以后还有更多的事情等着他。

    转眼之间,已是十年。

    他那十年的官宦之途实在太顺了,现在也是混了个高位的虚衔。这样在明面上面他也可以有机会靠近皇帝,继续当他的左膀右臂,即使是在官场之上,他也能像交友一样,和每党每派都处的非常和谐。

    道理很简单,他给的任何一方都有足够的好处,并且条件是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至少在狄玄聪的眼里看来,大宋的官,绝对不能内乱。

    私下了解他的人,还是会有人夸他风流才子,对于这个名声,早就在民间打响了。这每月的会友亭还是有人经常会过来,狄玄聪也是来接待,并不反对。

    但是他想要的真的不是才子的名头。

    风流才子万般精通,一切也只是有利于自己,给后世自私利己之人,一个向往享受的头衔而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像自己这种情况,不去干一些为国为民的大事,要是圈在自己的小园子里享受风流,那叫个什么事?

    25岁之前,他是千古风流,精通天文地理,无所不知的才子。

    25岁之后,他是忧国忧民,凡事出谋划策,皇帝的左膀右臂。

    他本可以过得醉生梦死,唇齿留香,一辈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就像人们所羡慕的千古风流,无所拘束。可是他想把自己的才能贡献于国家,忧国忧民,为的是大宋的未来。他无官无职,有的只是一个丞相儿子的身份,但是做的绝对不比朝堂之官少。

    狄玄聪早已不是当年意气风发,志得意满的少年了,他要做的是泰山崩于前而不改其色,东海没于顶而不动其形,比起风流千古的才子,他更想做扬名于世的忠臣。

    他在会友亭在桌子上面放了两本书。

    一本是武侯传,专门写诸葛亮的一生。他天天都看。

    一本是他写的天下英雄实录,记载了他写他认识的各路豪杰,官场武林,天南地北,三教九流,各界人士都有记录。

    “武林盟主墨玄拜访。”家仆过来传话,狄玄聪合上书。

    “老朋友,看来有大事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