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长生门:从大明开始 > 第7章 文武总教头

第7章 文武总教头

    “少爷,按您的要求,人手已齐备,如今府上护卫队合计21人,特来禀报!”铁塔般的段洪沉重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这十人哪是什么大龄孤儿,皆是从影卫后备中挑选的优秀小崽子。

    “进来吧!”

    段洪拱了拱手,“少爷!”

    “老段,自己取凳子,挨着我坐下,跟你讲解一下训练标准!”

    段洪略有些迟疑,这年头讲究授业之恩,亦或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要不就是法不可外传,即便是自家绝学,也讲究个传男不传女,传嫡不传庶……

    “少,少爷,您真的要传授兵法啊,非是小的质疑少爷的本事,只是,您也知晓我根脚了,实在是职责所在,不方便拜您为师啊,请恕小的不识好歹!”

    “坐下说!”

    待段洪入座,陈长生深叹一口气,“华夏数千年来,丢失了多少绝学,咱们这些后人,不说将祖宗呕心沥血之作发扬光大,继承的也都是七零八落,可悲可叹呐!”

    “少爷所言字字珠玑,自家的绝学怎舍得轻易外传,长期以往,才会如此!”

    “老段呐,你看,这么浅显的道理,连你个糙汉子都明明白白!大伙都藏着掖着,这天下如何能兴,难道坐等外族发展一炮射出6里远,来屠戮我华夏百姓,鸠占鹊巢我华夏祖地么?”

    段洪是个憨厚武夫,如此忠诚于老朱,一腔热血深入骨髓,闻言双拳紧握,脖间青筋毕露,浑身散发刺骨寒意,可他明白了又能如何,憋屈啊!

    陈长生轻轻拍了拍他的肩头,“若这天下文人死绝,只剩忠厚耐劳的百姓,和你这等侠之大者,少爷我倒是有十足信心,短短数年,叫天下涌现十倍、百倍于现在的文人数量,不同的文人,大大的不同!”

    “少爷,我深信不疑!”

    “无需什么名份,我也只是借你之手,将自己知道的一星半点,传给陛下,再由陛下定夺如何更广泛传播!”

    “如此,还请少爷教我!”

    “可通文墨?”

    段洪挠挠头,“字倒是认识一些,可那些文章真的难懂,实在没坚持下来,为此没少挨陛下骂!”

    “哈哈,我写的字与你认识的大抵同音不同字。好在条例不多,倒是图多一些。”

    “第一条,军魂。有军魂的队伍,哪怕是深夜被袭营也绝对不会炸营;大敌当前,哪怕是敌众我寡,也会拼死到最后一人倒下。”

    “如何塑造军魂,得让天下人明白,你能安稳读书,你能笑嘻嘻挣钱,你能一门心思搞匠造,你能踏踏实实种庄稼,都是军人将脑袋系在裤腰带上,他们不是在拼死,就是在时刻准备拼死!军人的地位必须高于士、农、工、商,哪怕是退伍的伤残老卒,若是行走在街上,路人都要给他让路,请他优先通行!”

    “任何民间侮辱士卒的行为,就是在侮辱这个国家,就是在侮辱华夏民族!”

    “这一条应该写在最高法里面,最高法是什么你可能不懂,等同或更高于陛下的皇明祖训!”

    段洪心神震颤,少爷在他辛苦写成的兵书上,以手指指着文字,一字一字在为他讲读。

    “提高军人待遇,要包括在职和退伍之后得到妥善安排!”

    “荣耀堂,建到各个行省,文、武各排一边,且让世人看看,到底谁在为这个国家,为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二条,保家卫国,军纪这一类的思想教育,要作为重中之重,专立文教司,持续教育给每一个士卒!”

    “非是军队只负责打仗,某地发生洪灾,立刻开拔去抢险,这就是保家卫国;发生严重干旱,军人帮助百姓开渠引水或是深挖水井,这也是保家卫国……这些一样当论功行赏!”

    “军人该是百姓的守护神!”

    “第三,服役与退伍制度”

    “不患寡而患不均,为何他坐享其成,我却要冒死杀敌来守护他?”

    “每个家庭都要有服兵役的责任,不因为你位高权重,不因为你富可敌国,谁家的儿子不是儿子?”

    “考虑到成婚,每户至少有一个满20的男子该去兵营报道,最低服役3年,依国家需要最高可留役到35岁!依其所任营中职位高低,可延长退役年龄,最高一级统帅可至60岁!”

    “退役者优先回归家乡任里长、差役、吏员、治安巡查、驿站等职位,且这些职位同属国家派饷,表现优异者一样可升迁仕途!”

    “退役者亦可自行选择前程,士农工商皆不作限制!”

    “优秀将官退役,优先高薪酬入军士学院担任教习!”

    此后书本所描述的基本是后世的军训基础。

    从站军姿,到各种体能训练。

    不过最让段洪不解的是,下午居然要学文?

    “少爷,这学文就没必要了吧,就算要识得几个字,那也没必要劳驾先生,随便一个秀才足矣!”

    陈长生一脸严肃,“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他如何真正懂得保家卫国的意义?”

    “没有一定文化,如何写奏报?”

    “没有一定文化,如何当好一个合格斥候,如何绘制地图,如何利用山水地势,如何懂得调节火炮角度?”

    “莫说以后的士卒,便是天下的百姓,也得叫他人人可读书,最不济也能免费读3年,再后来国家更富裕,免费读6年,读9年…”

    “老段啊,你觉得天下缙绅把书本卡的死死,简单明了的一句孔孟之言,却要变着花样百般作解,提高门槛,愚弄百姓,寒门出生则一书难求,这应该吗?”

    “唉,陛下再不喜文人士大夫,大概明后年也要开恩科,无他,纵然陛下英明神武,也不能迟迟让天下读书人看不到出仕希望,否则你看那帮子文人会不会造反!”

    ”可这天底下九成人是丝毫看不到出头希望的百姓,你觉得这样的王朝能超过300年吗?”

    “或许你要说,老百姓吃饱了就不会造反!”

    “错,大错特错!”

    “饱暖思淫欲,当大伙都能吃上饭,最大的盼头不还是让自家孩子读书有出息么?”

    陈长生强压心中郁结,咳嗽一声,“嗨,跑偏咯!”

    段洪一脸局促,“没,没,少爷,您说的每一句都让某家振聋发聩……”

    陈长生却摆摆手,前世的愤青劲可真足,得改改,莫要走了老路,大好年华抑郁而亡,可悲可叹!

    心中再度加强了决断,尽快将所知晓的封建王朝弊病倾倒给老朱家,尽快将第一次工业革命带入大明,只要将以农桑为本的主流思维扭转,工业的火苗燃起,必然在当下的全球一骑绝尘!

    如此,自己对自己这半吊子魂穿也算有了心灵安慰。

    尽快仗剑天涯,砍尽那不平事,才是自己这种愤青人士该做的!

    再不要像前世,只能看着种种意难平,却连自家耗子药都要贴上醒目标识,生怕贼偷光顾误食了一命呜呼,自个还要倒吃官司!

    摇了摇脑袋,挥去那些阴影,陈长生继续讲解,

    “这第二份,以图为主,乃名垂千古的戚将军所独创,战绩那是相当可怖,特别是每战敌我损伤,古今难寻第二例,多次击杀数百,千计敌人,而己方伤亡却不足一手之数!”

    段洪豁然起身,“某以为岳武穆已是天神下凡,不曾想世上竟还有这等将才?”

    陈长生淡淡一笑,内心也是满满的佩服,冷兵器时代,找准了克制手段,才能有如此成就!当然,后世的热兵器再刚猛,也一样被克制,一山还有一山高!

    “自是有的,可惜这样战功赫赫的将军,面对等级比他低的文官,还要自称一声门下走狗!生怕吃罪了文官,自己对敌作战得不到朝中粮饷支持,亦或是远程乱指挥,再厉害的将帅,又能如何?既然你崇拜岳飞岳元帅,他之遭遇,想来不陌生!”

    段洪咬牙切齿,“实乃我等武人之悲哀!”

    “罢了,日子总是要向前看的。这种11人小队,彼此协作,还有鸳鸯阵的补充,便是面对同等战力的百人团,一样有胜算。”

    “此套战阵,最适合斥候小队,商队护卫,以及万人之下冷兵器遭遇战!”

    “重点强调一句,福建等地对抗倭寇入侵,尤其管用!”

    “少爷放心,我定带着他们用心操练!”

    “去吧,场地基建去盯一盯,这几天也正好让新来的补补身子。”

    “好的,少爷,小的告退!”

    陈长生饮下一口茶水,虽口干舌燥,好歹了却一桩心事,至于,老朱愿不愿改军制,却不是他一言而定。

    老朱沾沾自喜定下的屯田制,到了明朝中后期,分明是一群世袭罔替的佃户,专门为将官老爷种地的,到了明末,更是跑的跑,散的散,无一丝一毫战力。

    不管是形成文字的,还是口头言语,估摸老朱都能听到汇报,毕竟他是重点监察对象;

    以锦衣卫的手段,只怕自己去了几趟茅房,他老朱也是知晓的。

    大朝会面对一群酸腐,定然是喷不过他们的,怎么办?

    也只有出狠招,以后世电视剧里牛X哄哄的律师口气来打这场战役。

    我说的时候,你得听着,不服憋着,除非轮到你发言!

    我只问诸位,对是不对?

    诸位告诉我,同不同意?

    有反对意见者,请依次发言,切勿多人同语,尊重陛下,尊重他人,勿谓言之不预也!

    也只有如后世辩论会这样,才能先声夺人,带起节奏。

    想到这,情不自禁摇头晃脑,天不生我陈长生,大明万古如长夜!

    再掏出几本薄的可怜的教材,反刍一番。嘿,不是我会的少,是特娘的真想不起来咯!

    华夏语:

    汉语拼音

    名人名言

    三字经

    儒家经典还是要学的,免得像后世一般,各种道德沦丧,把法律红绳当做人操守。

    算术:

    阿拉伯数字

    乘法口诀表

    加减乘除运用

    一元一次方程

    再多也不教了,主打一个启蒙,感兴趣自行探索更高峰去,说不得还能逼出几个数学大家!

    社会学:

    士农工商相辅相成之解析

    国家税收之必要

    放眼看世界

    这一科目纯粹是陈长生自己加上的,连皇帝老儿都要打压商人,甚至看不起商税,觉得商税就是与民争利,自以为商人多狡诈,必然从百姓手中找补回来。

    更滑稽的是宝钞居然想发就发,还只发不收,到了明朝后期,几乎沦为废纸。

    能科普几个是几个,说不得一群小弟子中能出几个好苗子,星火燎原呢!

    想到苗子,陈长生灵光乍现……

    洪武15年到永乐年间的名臣,这期间的名人是他目前能提前下手捞的。

    本就是名臣,若再修正一二,岂不是事半功倍?

    整整想了半个小时,翻来覆去,挨个细细排,也只排出了两位!

    这也太少了吧,要是穿越崇祯朝,陈长生能拎出一打来!

    果然,乱世不但出奸臣,也出人杰!

    “来人!”

    春一推门而入,“少爷,奴婢在!”

    “江西吉水的小神童解缙,湖南湘阴的夏元吉,请丁管家出马,保他两前程,骗也好,绑也罢,总之得把这两半大孩子请来!”

    “少爷还有其他吩咐吗?”

    “嗯,哦,提醒的好,顺便叫印刷匠来一趟!”

    “好的,奴婢告退!”

    大朝会准备的东西…不管现场扩音效果到底如何,还是让匠工手搓几个手持小喇叭吧!

    衣服,帽子…电视剧里古装剧服装都那般养眼,可现实啪啪打脸啊,大明朝这官服是又丑又拉胯,那么宽的袖子!

    罢了罢了,咱自己搞一套行头,总归以后要用!

    得益于电气工程专业,手搓图纸虽远不如美术绘画专业,总还勉强够看!

    要说记忆最最深刻,又特别养眼的……

    越剧《新龙门客栈》玉面修罗贾庭的扮演者陈丽君!

    戏台上所穿一身锦袍,深蓝披挂开叉外罩衫,搭配内里浅青色下摆开叉长袍,左右手腕各有一截束套,下身深蓝宽松束脚裤,若隐若现,再来一顶黑色无檐朝天帽……

    帅出天际,男女通吃。

    后世多少男男女女迷恋这一款!

    这副画,陈长生用了12分心神,还特意搜罗了颜料来上色。

    文静来量尺寸时,也着实被跃然纸上的美妙搭配迷醉了眼!

    御书房

    二虎矗立一旁,万年的死人脸,内心却在骂娘,他这个得力下手,这才出差几天功夫,一问三不知,上下级汇报都不顾了,非得越级面圣,给人当家丁当傻了不成!

    段洪伏地跪拜,“陛下,二虎哥,非是卑下越级奏报,只是…唉,”

    朱元璋略眯眼,“段洪啊,你这厮几时这般扭捏?”

    二虎轻踢了段洪一脚,佯怒道,“连我都不信了,真是好胆,不曾想你段洪脑后还长了反骨,陛下当面,如今你可以说了吧!”

    段洪一脸苦涩,本来他是没必要在乎陈长生定下的所谓家规,府上其他动静他没看出门道,可仅仅与少爷书房一叙,让他这长期隐于暗,早已将个人生死看淡的暗卫,打心底叹服。

    少爷的本事冰山一角已是如此,所以他不得不重视其定下的家规,以免坏了陛下的大事!

    “陛下,只因先生定下了严苛规矩,府上一切只可对陛下一人言明,甚至对府上外出办事之人都规定了至少3人同行,极为缜密!”

    头顶只传来一声,“哦?”

    段洪咬了咬牙继续道,“先生定下府上一切要确保是陛下一人获悉,然后再由陛下定夺是否由他人知晓。先生直言,太子殿下先过问也不行!卑下当时也曾质疑,先生说,他说……没人能保证太子一定是皇帝,还说,太子爷与文臣太近。以卑下以为,先生很是不信任朝臣,尤其是文官!”

    朱元璋将手上奏章怒拍在御案,“狂妄!”

    还是气不过,起身来回踱步,”小贼,知你不待见咱标儿,可没成想竟是这般肆无忌惮!”

    缓了好一阵,牙缝里才蹦出几个字,“你此来就是为给咱添堵不成?”

    段洪赶紧掏出怀里两个本本,双手捧过头顶,“陛下息怒,此为先生给的护院训练之法,还有额外对卑下的言论,皆速记于另一册上!”

    朱元璋一把夺了过来,陈长生写的这份是铅笔字,还挺潦草,关键特娘的,好多字看起很很熟悉,咋个就不大认识呢?

    好在都是些白话文,顺着字面意思,还是能勉强看懂大概。

    御书房鸦雀无声,二虎腿也跪麻瓜了,因为时间过了太久,而环境太压抑,让他不时回想连日来在宅邸里的悠哉日子。

    不足千字,却是每一句都让朱元璋心神震颤,每一句都要思量许久!

    大纲不难懂,总结三个字就是,“募兵制”!

    募兵一词并不新鲜,古来有之,却往往弊端频出,所以朱元璋实行的是卫所屯田制。

    明朝的兵卒屯田制,那是众所周知的烂,特别是到了明朝中后期!

    典型的弊病是,一日为军籍,世世代代为军籍;士兵都变成了给将官种地的佃户;都吃不上饭,能跑的都跑了;更离谱的是将官连卫所里的护甲、兵器都转卖给了草原人!这些个沦为佃户的士卒,到了明末也成了起义军的主力。

    朱元璋在任时,对自己的卫所屯田制十分欣慰,嘿嘿,咱养百万兵,不开拔都不要花钱的!

    可他若是知晓后来的变化,怕是要吐血三升!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